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排放的過量二氧化碳,竟殺死了海底一半的珊瑚!

我們排放的過量二氧化碳,竟殺死了海底一半的珊瑚!

地球上以三原色為基準,通過深淺混搭,便能形成沒完沒了的顏色。

而很可能,如此多的色彩,能被同一種生物佔盡。

這麼艷麗的生物,就是珊瑚蟲。

紐扣珊瑚,可分泌一種致命的毒素——海葵毒素。

這個生活在溫暖淺海的微小物種,卻有著千奇百怪的姿態。

有些骨骼清奇,有些大膽創新。由於種類太多,名字取不過來。

最方便的手段就是,看你長啥樣,就叫啥吧!

紅紅的像香菇的

紅寶石香菇珊瑚

像千手觀音的

千手佛珊瑚

很多管管的

圓管星珊瑚

如花似樹的

花樹軟珊瑚

其實很像串聯的牙刷的

銀蓮花珊瑚

真像聖誕樹啊

聖誕樹珊瑚

長滿泡泡的想捏的

氣泡珊瑚

誰家的腦花?

腦珊瑚

整個海洋中有將近7000種珊瑚蟲。珊瑚蟲體型渺小,肉眼難以分辨。好在大家是群居物種,當難以計數的珊瑚蟲聚集在一起時,一種靚瞎眼的景象突然成形——海底叢林!

珊瑚是動物嗎?那為什麼不能像其他水裡的動物一樣游來游去?

那珊瑚是植物嗎?它們像灌木叢一樣長在海底,有著流光十色的五彩斑斕。

珊瑚屬刺胞動物門,珊瑚蟲綱 。

根據骨骼質地和水螅體大小,

珊瑚一般分為:

大水螅體石珊瑚 、小水螅體石珊瑚 、軟珊瑚以及海葵等幾種類型。

但,一般人們提起珊瑚,大都指的是顏色奪目的珊瑚礁。

所以說,珊瑚在很多人的認知里是個統稱。凡造型奇特、色澤艷麗而又來自於海洋的,人們就往往以「珊瑚」冠之。

實際上,珊瑚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連生物都不是。珊瑚是無數個死去珊瑚蟲的鈣化骨骼的堆積物,是一種沒有生命的石化物質。

但珊瑚蟲,人家是活生生的小動物。

珊瑚蟲可以利用自己帶刺的小觸手,捕食海洋里細小的浮游生物。

GIF

看,很兇猛吧。

珊瑚蟲可以像其他動物一樣,進行有性的排卵生殖,並藉助洋流,實現遠距離的異地擴張。

奇妙的是,珊瑚蟲也可以像植物一樣,進行無性的出芽繁殖,迅速膨脹身體,搶佔地盤。

它們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分泌出石灰石,變為支撐自己生存的外殼。

老的不斷死去,新的不斷成長,經年累月,積沙成塔。

棲息在珊瑚叢中海洋貝類和石灰質藻類,也在死亡後沉積下來。

珊瑚礁不斷升高,直到冒出海面。

裸漏在空氣中的珊瑚慢慢風化成沙礫,沙礫堆積成陸地。

風兒吹過,帶來樹木的種子,

鳥兒在上面停歇,留下肥沃的糞土,

億萬年過後,一座小島浮出海面

小島又慢慢變成大島

最終,這群最微小的動物,在南太平洋合力造出了地球上最偉大的建築——澳大利亞大堡礁

大堡礁,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位於南半球,它縱貫於澳洲的東北沿海,北從托雷斯海峽,南到南回歸線以南,綿延2011公里,最寬處161公里。

五彩斑斕的珊瑚蟲,深藏著一個秘密,只有將它們放大很多倍才可能看到。

珊瑚蟲的顏色,來自於它體內寄生的一種微生物——蟲黃藻。

蟲黃藻在珊瑚蟲幼體時代就進入其體內。日光充足的時候,蟲黃藻進行光合作用,並無私地將90%以上的光合作用產物分享給珊瑚。

夜晚的時候,珊瑚蟲以觸手捕食,同時為蟲黃藻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通過合作,雙方都能活得很滋潤。而珊瑚蟲艷麗的色彩,則是這種甜蜜關係的「副產品」。

但是,蟲黃藻是一種挑剔的藻類!當環境惡化時,它們就會拋棄珊瑚蟲。

當珊瑚蟲失去了蟲黃藻,失去的不僅是一大部分物質來源,也失去了蟲黃藻所帶來的絢爛顏色。

沒有了蟲黃藻,珊瑚只能停止生長,並露出灰白色的碳酸鈣骨架。

這個現象被科學家稱之為「白化」。

GIF

如果白化的時間過長,其他的海藻會在珊瑚的表面滋生,珊瑚蟲的死亡便不可避免。

GIF

曾經光彩奪目、生機勃勃的珊瑚礁,最終只會留下一片慘白的屍骨。

科學家在實驗室中證實了許多能導致珊瑚白化的因素:包括海水酸化、水溫異常(過冷或過熱)、強光照射、長時間黑暗、重金屬和病原菌等。

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大氣污染、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這些看似和海底世界無關的環境問題,實際上正直接或間接地威脅著海洋物種的生存。

而海水污染、拖網捕魚、商業化的珊瑚開採,更是對珊瑚礁生態系統致命的打擊。

GIF

珊瑚礁被稱為海底熱帶雨林

它是地球的另一個巨肺,寄生在珊瑚蟲體內的蟲黃藻為地球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減緩了溫室效應。

珊瑚礁是地球上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

僅以0.1%—0.5%的海域面積,就養活了30%的海洋生物。沒有了珊瑚,很多小熱帶魚便沒有了家。

珊瑚礁能保護脆弱的海岸線免受海浪侵蝕

約有70-90%的海浪衝擊力量在遭遇珊瑚礁時會被吸收或減弱。

而大多數人沒有注意到的是,

珊瑚礁也是地球上面臨威脅最嚴重的生態系統。

GIF

人類社會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使得海洋升溫、海水酸化,全球海域的珊瑚都無一倖免地出現了「白化」。

截止到2012年,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珊瑚已經消失了一大半。

僅在2016年一年,大堡礁現存的珊瑚就有29%因白化而死亡。

人們預測,四年以後,大堡礁的規模將比現在再縮小一半,並將喪失生物多樣性環境。

卡內基科學研究所通過建模分析推算,按照目前的環境惡化速度,到2050年,大部分海域的珊瑚將因「白化」而死亡,在2100之前,世界上所有的珊瑚將全部消失。

GIF

攝影師在大堡礁拍到了這樣的畫面,一大片正在白化的珊瑚發出黃色和藍色的熒光。

這是珊瑚蟲身體內產生的化學遮光劑,試圖保護自己免受高溫的傷害。

這也是它們對死亡的抗爭,沒有語言,只有顏色。

它們在向人類發出求救信號,彷彿在說:

「看見我,在意我。」

搜索微信公眾號「地球旅客」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旅客 的精彩文章:

大興安嶺地區有何神秘之處使得發源於此的民族能頻頻入主中原?
除了大興安嶺,中國還有過一個外興安嶺!

TAG:地球旅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