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9年姑娘做完美容手術後直喊疼痛,最後竟離世!身體有這些小信號千萬不能忽略……

99年姑娘做完美容手術後直喊疼痛,最後竟離世!身體有這些小信號千萬不能忽略……

愛美之心

人皆有之

對妙齡少女來說

任何一點瑕疵

都會無限放大

生於1999年的藍珂(化名)

是家中的獨女

目前在閩南師大讀大一

原本剛解鎖的美好大學生活

卻因為一個意外

讓這個女孩的生命

就此戛然而止

事件:在醫女孩突發腦出血

這個悲劇

要從女孩臉上的斑塊說起

藍珂媽媽:孩子從小臉上就有一塊比較大的斑塊,等到滿18歲了才敢帶她去醫院祛斑,這是第三次,來進行徹底清除。

去年我帶藍珂來到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思明分院整形美容科,由於無法一次性徹底清除,孩子先後做了兩次祛斑手術。

(藍珂的個人照)

在2018年2月6日

藍珂媽媽帶孩子來做第三次手術

前兩次做的是「皮秒祛斑」

第三次是技術更先進的「超皮秒」

據家長回憶

「當天中午12點做完手術,

醫生攙扶著孩子出來。」

但接下來發生的一切

讓大家

措!手!不!及!

藍珂媽媽介紹,當時醫生馬上讓護士到休息室做冰敷,在休息室,藍珂依舊喊疼,突然往後一仰,暈了過去。

幾名內科醫生和護士趕到後進行緊急處理,藍珂緩過神來,但開始嘔吐,醫生隨後給藍珂進行輸液和吸氧。

「下午醫生讓我們去做CT。」檢查結果讓人意外——「腦出血」,孩子被緊急送往第一醫院總院。當天,總院做了開顱手術,然而孩子始終處於昏迷狀態。

(網路圖片)

2月21日上午

醫院傳來了噩耗

藍珂停止呼吸

腦死亡!

院方:造影發現「不定時炸彈」

那麼,導致藍珂腦出血

被送往急救的病因究竟是什麼?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思明分院工作人員:CT發現病人有腦出血癥狀後,我們立即送往總院急救,通過腦血管造影,才發現她的顱內有一顆動脈血管瘤。

院方積极參与了搶救,發現的這顆血管瘤直徑差不多20多毫米,非常危險,做完造影后確診的。

對此

院方否認動脈血管瘤出血

與祛斑手術存在關聯

據醫療工作者介紹,腦動脈血管瘤指的是顱內動脈瘤,病程隱匿,起病突然一旦發病,死、殘率極高!

大多數顱內動脈血管瘤,在未破裂出血前不會有什麼明顯癥狀,病發地點可能出現在公共場所,也可能出現在病患的家裡,因為被稱為顱內的「不定時炸彈」,是最危險的腦血管病之一!

更可怕的是,這種「炸彈」普通體檢查不出來,通過造影才能確診!

GIF

部門:可申請第三方機構鑒定

據悉,針對藍珂的意外事件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思明分院

已向廈門市衛計委及相關單位報備

目前相關部門已經介入協調

廈門市衛計委的工作人員表示

希望家屬通過合法途徑

申請第三方機構的鑒定

科普:顱內動脈血管瘤有多可怕?

說起這個

顱內動脈血管瘤

就在今年1月份

就有一名女醫生因此不幸逝世

↓↓↓

而類似這樣的案例

隨時在發生

可能在你打遊戲的時候

可能在熬夜工作的時候

它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

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

動脈瘤不是腫瘤

顱內動脈瘤雖帶個「瘤」字,可和腫瘤不是一回事。顱內動脈瘤多為發生在顱內動脈管壁上的異常膨出。

通俗地說,就是顱內動脈血管壁上某個「薄弱點」在川流不息的血流衝擊下,形成的一個局限性的、球樣的突起,就像是在腦血管壁上吹起的一個隨時可能破裂氣球。

顱內動脈瘤具有高致死性、致殘性的特點。動脈瘤破裂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腦血管意外中,僅次於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發病率為2%~7%,其中20%~30%為顱內多發動脈瘤。

發生動脈瘤出血的病人,10%~15%來不及就醫直接猝死,首次出血病死率達35%,再次出血病死率高達60%~80%,即便出血後倖存的病人,也會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

重視預警信號

顱內動脈瘤破裂前的治療與破裂後的治療,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是截然不同的。

有時動脈瘤會給我們一些「預警」,了解這些癥狀可使一部分患者能在動脈瘤發生致命性破裂前,儘早就醫,及時拆掉這顆「炸彈」。

最為常見的癥狀就是頭痛。在動脈瘤擴張、內部或肌層間形成血栓的過程中,可以發生單側頭部、眶周的疼痛。這種疼痛呈搏動性,如果發生了少量的預警性出血,病人會感到突然出現極嚴重的頭痛;

有時因為出血後血液沿蛛網膜下腔流動到後顱窩、頸髓表面刺激脊神經根,引起頸部肌肉反射性的痙攣而出現持續脖子僵硬、後脖梗子疼,這時也需引起注意;

此外,出現無原因的癲癇、眩暈、視力改變、感覺或運動障礙等都有可能是動脈瘤膨脹和少量出血有關。

早檢查,早放心

所謂「預警」癥狀並不是每個病人都會出現,好多動脈瘤患者在出血前是沒有癥狀的。因此,應當針對顱內動脈瘤的高危人群做好篩查工作。

專家共識認為,對於有家族史,或患有與動脈瘤發生相關的遺傳性疾病的人群,如多囊肝多囊腎或馬凡綜合征患者,尤其是女性、年齡>30歲、吸煙或伴有高血壓病的患者可行腦血管磁共振檢查(MRA)或腦血管CT檢查(CTA)檢查。

以排除有無顱內動脈瘤,如發現或懷疑為顱內動脈瘤則必須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確診。

希望大家都能多觀察

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

如果感到不適

儘快就醫諮詢

也希望逝者安息

事情通過合法途徑

早日得到解決!

來源 海峽導報、江蘇疾控、頭條新聞、網路| 編輯 周子豪

東南商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南商報 的精彩文章:

TAG:東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