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時候坦白一下我是怎麼學英語的了

是時候坦白一下我是怎麼學英語的了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非常密集的有小夥伴諮詢我怎麼學英語。。。可能是在過年七大姑八大姨直擊心靈的拷問下升職加薪的慾望更加強烈了吧。

那我也不藏著掖著,我到底怎麼學英語的,老老實實交代。

今天先講講故事。

既然大家都說我英語好。。。我就不謙虛了哈哈哈。簡單介紹下我英語的程度好了。

數字比較直觀。高考英語144,作文滿分;CET-4639,CET-6619一戰未刷分;其他的考研考博各種出國考我也沒考過。。。

獎項也拿過一些,亂七八糟的就不提了,國內比較有名的就是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吧,(名字也記不很清楚了),就是從2010年開始連著拿了三年的全國特等獎、頭兩年還撞上大運拿了省里第一。

高中學理科,之後學醫八年,我不是英語專業的也沒有第二學位這些。大學開始斷斷續續找一些英語翻譯的兼職做做,來了北京以後更是喪心病狂的開始做同傳交傳。我沒學過同傳,也沒做過專門的培訓,能力比專業的同傳大神們差了一大截,但是可能醫學生這塊比較稀缺,所以還是會有會議找來。平時生活里見到老外基本聊天沒什麼磕巴,但是涉及到文化的部分我還是不懂,畢竟到現在我還沒有走出亞洲。也沒有上過外教課。

基本情況就這樣了,我從最開始刨。

(一)培養蜜汁自信很重要

我家的情況是,爸爸媽媽雖然是大學生,但是英語都一般,基本不會說,也基本都聽不懂。親戚或者身邊誰也沒有英語老師,土生土長在內地三線城市長大的。

還記得那是1999年,小學三年級,學校要開英語課了。非常緊張,非常惶恐,因為長到那麼大,我除了普通話,連一門方言都沒學過,突然要學一門外語,心態很崩。

開學的前一天,我記不清那個假期多少次問我媽:「你說我能學好英語么?」

我媽輕描淡寫的回:「我覺得能,你又不笨,大家都能學會,你也能。」

在這裡我特別感謝我的媽媽,雖然多年後我得知這只是一句很不走心的應付,但是當時真的給我吃了定心丸。

終於,在忐忑中,我迎來了人生中第一堂英語課。

我的啟蒙老師是個很耐看的年輕妹子,說話慢條斯理。我緊張的跟著老師念啊念寫啊寫,經歷了啃筆頭、抖腿、揉皺書角等等一系列小動作之後,終於,老師讓我站起來讀一段。

「Hello! How are you?」

再沒有其他內容了,但是老師走到我身邊,拍了拍我肩膀,說,嗯很好,發音不錯。

哇,那一瞬間,星星都亮了。

自打那以後,我就對自己的英語特別有信心了,每次上英語課都很自信的念「A-apple!-B-banana! C-cat!…」

現在回想起來,非常感謝我的啟蒙老師。她和我媽媽一樣,為我學英語這件事樹立了信心。因為後來越來越感受到,信心這東西在學英語這件事上是多麼重要。沒有信心,心態會崩,心態一崩,就沒了堅持。學英語只要堅持不下去,那多高的天賦也是白搭。所以用盡方法要培養自己的蜜汁自信。

回到故事上來。我念ABCDE……一直念到了小學六年級。

沒辦法,當年的英語教育程度就是這個樣子,比不了現在兩三歲就開始上外教課的小朋友。

告別了我的啟蒙老師,小學時剩下的英語課,是一個。。。每天只會拎著錄音機放磁帶,整節課說完「跟著磁帶讀!」不再說第二句話並且全程對著天花板翻白眼的老師。總之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我除了學會了26個英文字母和26個英文字母對應的單詞之外,基本沒有長進。

(二)找到對的教材,背誦、堅持背誦是學好英語的不二法門

小學快畢業的時候在朋友的介紹下開始接觸新概念。這真是改變我一生的教材。

從二冊開始學的,跟著一個自己開課外班的老師,五六個人的小班,一周一次課的樣子。大概只學了20課,忘了什麼原因就沒再繼續了。

但是就算只有那20課,我學的還是很認真的。基本方法無非就是上課時聽老師灌輸知識點(單詞釋義、句型結構、語法等等),下課回家跟著磁帶瘋狂跟讀,然後試著背。沒什麼其他的花花門路,就這麼樸實的學的那20課。

然後升到了初中。好的,初中繼續從26個英文字母開始學——基礎真的打的很紮實。

大概是那20課新概念跟讀和背誦的功勞,那個時候的發音、語感都在班級里比較突出了。這又給我一個正反饋,我學英語的興趣愈發濃厚。(信心!信心是多麼重要!不光要別人給你,自己也要給自己!)

到初二的時候,當時的數理化我一時間接受起來有點慢(是的我就是很偏科),於是決定暫停自學,回到課外班的途徑上來,藉助老師的力量學英語,自己的時間節省下來學數理化。

畢竟,我是一直要考年級第一的女孩子,怎麼能偏科呢。

然而真的很搞笑,我報錯班了。本該報二冊的,報成了三冊。嗯,心很大。進了那個班發現,咦,就我一個初二的,其他人都是高中的,還是我們所在城市最有名的外國語學校。

心態再次崩了,自卑,真的很自卑。

最開始上課的時候,老師念到課文的一句,我都在課本上找不到這一句。。。真的像聽天書。但非常感謝那位老師沒有放棄我,幾乎是手把手教學,她告訴我該怎麼做筆記,該畫圈圈還是畫直線,圈圈代表什麼直線代表什麼,真的具體到無比細膩的細節。她說,你先這麼記,總有一天你能看懂自己的筆記。

再次感謝這位老師的耐心。她教給我的筆記習慣我也沿用至今。

學完了三冊第一課A puma at large之後,我就下定決心,痛定思痛,我要努力,我要趕超。我用了兩個多星期,從單詞都念不會,到背的滾瓜爛熟。這中間付出的辛苦是很大的。基本上從早上一睜眼就開始背,課間背,上學路上背,吃飯的時候也琢磨,有時候做夢都夢見。反正當時下定了決心,必須背過,不管多久。

真的很懷念那個時候年輕的大腦,記憶里真的很好。那也是我迄今為止背的最熟的一篇文章。

課文我會背了,但是老師講的什麼定語從句啦、非謂語動詞啦……我還是聽不懂。我還是跟著老師做筆記,她畫一個圈圈我畫一個圈圈,她畫一條橫線我畫一條橫線。

但我漸漸的發現,雖然很多語法的東西我不懂,但是我好像不需要知道語法,這句子往後怎麼發展我心裡也能有數了。

這就是所謂的「語感」。就像說中文一樣,我們有幾個人說一句話的時候分析主謂賓主系表,不都是巴拉巴拉就直接說出來了,就算把句子放到那讓我們分析句子成分,我們也未必比學中文的老外強多少。

再說通俗點,就是我知道這句話這麼說是對的,那麼說是不對的,但是你要我說出個理由,我說不出來。

語感是一種很玄的東西,我可能有的比較早,所以導致當時同班的小夥伴問我英語問題時,我為難的說:「我講不上來理由,但我知道答案是什麼……「(過後往往都要補上一句:」相信我,我真的沒有在裝*!「)

那個學期到期末的時候,課外班裡搞了一次測試,我居然拿了第一,秒掉了那些年紀比我大、享受的教育資源比我好的孩子們。成就感爆棚。(再次強調啊!敲黑板啊!信心是多麼重要!這會給你學英語的過程形成正反饋的!所以仔細地面對每一次考試、比賽,都是讓你自信心爆棚的機會!)

要說方法,就是背課文。

中考考得很好,當時的我處於學霸生涯的巔峰狀態,沒什麼別的愛好,就愛學習,考完的一個暑假基本都在背課文。。。我把新概念3冊背了至少四遍。到假期結束我能邊喝水邊把整本書背過的成就感,真的太難忘了。

後來上了高中,我依舊時時溫習新概念三。這是我迷信的一本教材。我也沒接觸過其他教材,覺得這個就夠用了。那個時候就不只是背誦而已,還有默寫。反正三年又不記得把這本書背了多少遍、默寫了多少遍。

高中的時候輸入的量更大了,輸出的量也有增加。那應該是我英語水平增長最快的幾年。

(三)利用零散時間記憶,為自己打造語言環境

早上聽當時的cctv-9,英語新聞,沒辦法全聽懂但是就為了給自己一個環境。字幕里閃現過的生詞我隨手記到一個小紙條上,迅速查好釋義,然後就騎車上學去了。20分鐘的車程,邊騎車邊背單詞(現在覺得很後怕,太危險了,小朋友們不要模仿)。高中課業很緊張,我所在的班級也算當時省里很重點的班級,所以花在英語上的時間壓縮再壓縮,基本上就是這些零碎的時間。課間操、上下學路上、吃飯的時候、體育課……一切能利用上的時間,我都用上了。當時我就像一台機器,除了關機睡覺的時間,我一秒不斷地運轉著。很累,但很快樂充實。雖然當時錯過了太多和小夥伴們一起成長的美好時光現在很後悔,但是英語上確實給了我很大的回報。我用這些零散的時間去背誦經典的演講稿、新概念四冊(個人覺得沒必要背過,三冊足以)、各種不認識的單詞等等。每周末我還會寫一篇英語日記,卡住的地方查詞典補上就好。閱讀方面也看過一些英文原版的著作,但是現在覺得意義不是很大,一個是如果小說年代比較久遠的話英語的用法都會和現在不一樣,看了不如不看;一個是這樣的效率有點低下,不太適合高中那樣緊湊的學習節奏。當時看過ChinaDaily這些報紙覺得也不錯。

在此要特別感謝一下我高中時的英語老師。極具耐心的老師,對我問出的所有小問題不厭其煩的解答,而且總能給我恰到好處的激勵。

寫到這裡想說一句,並不是每個人都足夠幸運能夠一直遇到好老師。我也一樣,也遇到過不著調的老師。但是英語這東西,說白了,自己肯下功夫,老師只是個輔助罷了。自學是可以成才的。而且大部分老師都是你越努力老師越喜歡花時間教你東西。

高中的時候因為輸入量很大,寫東西錯誤率比較低,意思表達的也不錯,辭彙量也可以。有天下午頭痛欲裂的時候寫了一篇小小的作文夾在作業本里,被英語老師看到,畫了三個大大的嘆號,第二天放投影上和大家一起品鑒了。

但我很確定那樣的文章我短期內再也寫不出來了,因為真的手生了。

所以英語真的是需要持續練習的。

高中畢竟是應試教育,高考不考的我也不練習,所以當時基本是啞巴英語,聽還行,要說基本上就廢了。

(四)沒事兒瞎BB,練就流利口語

上了大學之後時間一下子寬裕好多。雖然學醫,但是第一學年真心沒什麼難學的課程。正好趕上報名參賽,知道要考口語,所以覺得是時候該練練了。你看,我真的一直是以考試或者比賽為導向的學習。。。慚愧了

練口語的方法比較單一,就是跟著美劇瞎念。沒有什麼其他大神那種一集翻來複其跟著念好幾遍的經歷,我這個人不太喜歡一個劇情看好幾遍,所以就把Friends十季全部看了一遍,雙語字幕一直沒關,就為了給自己這麼一個語言環境,然後比較喜歡的台詞刻意的多模仿了幾遍。後來參賽的時候我的口語應該是不錯的,發音語音語調算是過關了。

寫到這裡插播一句,個人感覺發音這東西比較講天賦,可能和模仿能力有關。我發現身邊發音好的人唱歌都不差,反過來也是一樣,發音、唱歌好這兩樣一般就是要有一起有,要沒有就都沒有,很少見到只佔一樣的。我聽過一個理論是,很多唱歌跑調的人其實並不知道自己跑掉,因為他聽到的唱出來的調調大腦一處理還是很著調的。所以發音可能也有類似的規律。但是即便發音並不完美的小夥伴也不用著急,據我和很多老外的交流發現,其實他們並不在意發音這回事。只要你能流利的表達出自己的意思,發音、語音、語調還有語法他們真的不care。說白了意思能傳達到就夠了,利利索索的就可以了。當然商務談判、會長發言還是不一樣的,但是即便這些場合也沒有人過多關注你的發音是否完美,只要別人能聽清就可以了。

繼續講故事。讀研以後可以學英語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但是自己私下有個習慣就是自言自語的時候很喜歡用英語,也沒有個固定時間,就是想找人說說心事但是又懶得找人說的時候就對著鏡子和自己說話,說英語,流利程度是慢慢好起來了。工作之後接觸老外比較多,口語用的更是多,然後就良性循環了。

但是也深切的感受到英語這東西就是個熟練工。春節半個月沒張嘴說英語,節後一開口犯了好多諸如」Mydad… she…」還有」Mymom, he…」之類的低級錯誤。

現在用英語來寫作的地方就是工作中的郵件了,自打高中之後都沒有再用英語寫過日記,寫作能力一落千丈,別說以前那種讓老師畫上三個嘆號挨個班級傳閱的水平了,目前來看不出重大語法錯誤就阿彌陀佛了。所以,不管當初英語學的多牛逼,不練還是會退步。但好在英語就像肌肉一樣,還是有記憶的,再拾起來總比第一遍接觸要容易些。比如我第三次以後背新概念第三冊就再也不用兩星期背一篇文章了。。。基本上半小時就能背過一篇。

很多小夥伴問我學英語的捷徑,我想說,很遺憾,沒有捷徑。好的記憶力固然重要,但這只是錦上添花。功夫沒下到,想取得什麼實質性的進展,真的是沒可能。

還有,個人感覺英語是一種平台式的進步。不是今天背了幾個單詞或者幾篇演講稿明天就能看到收益的。日積月累,相對較長的一段時間後,你會突然發現,嚯,自己進步了好大一截。

所以這比較考驗韌性。如果急功近利,那麼往往很難堅持下去,因為英語短期內給不了你實實在在的收穫感。

如果你每天都在努力著,但是還沒看到收穫,相信我,只不過是時間不夠久而已。

也許再過兩三天,就是你要站在更高台階的時候了。

我也該把語法和寫作撿撿了,一起努力!

今天主要講故事,下次給你們具體的方法,具體到咋做筆記、多少天溫故一遍、默寫咋寫……那種具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淘姐姐的雜七雜八 的精彩文章:

TAG:淘淘姐姐的雜七雜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