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箭在弦上,構建防火牆亟待統一標準

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箭在弦上,構建防火牆亟待統一標準

「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健全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在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問題的內容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問題還是政府工作報告的「新客」。

「早幾年中國金融控股公司較少,不過近年來不同類型的金融控股公司越來越多,受到的監管各不相同,一些處於監管灰色地帶,甚至存在逃避金融監管的隱患。」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亟待出台相關法規監管金融控股公司。

形態各異 存在監管真空

對於金融控股公司的定義,2002年,國務院批准中信集團、光大集團、平安集團為三家綜合金融控股集團試點。不過經過16年的發展,如今政府工作報告中所稱的金融控股公司已經不是國務院批准的金融控股集團概念了。

曾剛認為,目前一般提到的金融控股公司是以一個實體控制不同金融牌照公司的金融混業形態。此外跨多個金融行業,例如,銀行、證券、保險等也很關鍵,只涉及單一類型金融行業不能稱作金融控股公司。

「一些大型私人企業通過併購獲得各種金融服務牌照,但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金融控股公司,其間可能存在關聯交易等違法行為。」周小川在華盛頓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暨世界銀行年會期間發表演講時表示,目前中國對這種跨部門交易尚無相應監管政策,而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將重點關注此類問題。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髮現,目前的金融控股公司按控股主體大致可以分為五大類。

首當其衝的是金融機構控股的金融控股公司。銀行、保險與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是其中的主力。

其次,央企、國企,民營企業、地方政府以及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涉足的金融控股集團。曾剛指出,包括一些產融結合,例如國企、央企的金控集團,例如中石油旗下有崑崙銀行等。

還有做資本運作的金融控股集團,例如常見的「系」公司等,主要以民營企業為主。

最後,包括一些地方政府控股形成的金融控股平台等。

一家以租房貸及裝修貸為主營業務的互聯網金融平台便取名為「xx金控」。該集團首席執行官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集團已經有第三方支付、小貸、融資租賃、擔保等多張銀監會監管下的金融牌照,目前正在謀求保監會及證監會旗下牌照。

曾剛指出,經過多年發展,中國金融控股公司形態、主體、控股狀態、範圍,以及發展程度和本質運行已經呈現多元化和複雜化特徵。

參差不齊 「套利」亂象多

機構越來越多,形態各異,受到的監管程度又各不相同,風險大小差異較大,而金融控股公司的核心風險是風險傳染。

曾剛指出,金控公司會出現「被動」或「主動」的金融風險交叉感染。例如,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不同機構風險偏好不同,業務類型方向不同,相互之間存在干擾,非銀行金融機構可能傳染到商業銀行。

「本來可以賣低風險產品給客戶,但轉化成高風險產品,通過不同產品轉化實現監管套利。」上述銀行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監管套利」是比風險交叉感染更大的風險。例如,從金融控股公司整體考慮,為了監管成本最小化,將性質相同的業務,在不同機構之間進行「擺布」,從而達到成本最低的效果。例如,銀行貸款審批比較嚴,就通過投資等其他方式,例如業內所熟知的「投、貸、債、租」等方式實現。

曾剛解釋稱,實際上金控集團將客戶的貸款限制在資本可承受範圍內,由於不同行業監管標準不同,極有可能通過資產結構調整降低審慎監管有效性。

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此前曾表示,銀行業當前的主要問題是規範的股東管理和公司治理沒有同步跟上。例如,有的股東甚至把銀行當作自己的提款機,肆意進行不正當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此外,對於少數不法分子通過複雜架構、虛假出資、循環注資違規構建龐大的金融集團。

監管箭在弦上

農曆新年剛過,保監會發布重磅消息: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邦集團」)原董事長、總經理吳小暉因涉嫌經濟犯罪,被依法提起公訴。鑒於安邦集團存在違反法律法規的經營行為,可能嚴重危及公司償付能力,中國保監會決定於2018年2月23日起,對安邦集團實施接管,接管期限一年。

由此,業內人士指出,亟待出台相關法規監管金融控股公司。

「央行在起草金控公司規範管理意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3月1日在政協經濟組駐地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此前,央行發布《2017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已經提出,繼續推動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規則,明確市場准入、公司治理、資本充足、關聯交易等監管要求,探索完善相應的監管機制。

無獨有偶,2018年1月25日至1月26日,銀監會召開2018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安排部署2018年工作。十方面工作中第七條便指出:「清理規範金融控股集團,推動加快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

李曉鵬稱:「金控公司沒有天然風險,並不一定比其他金融機構風險大。但由於金控公司是混業經營方式,經營管理的難度比單一金融機構大。」

以光大集團為例,現以經營銀行、證券、保險、投資管理等金融業務為主。第一財經記者從銀監會例行發布會上了解到,2017年前三季度光大銀行與光大集團內的兄弟企業聯動的資金總額達8390億元,全年則突破了一萬億元。

不過有些專門做資本管理的控股類公司,只有一家金融機構控股,由金融機構下設部門對旗下公司進行股權管理。

全國政協委員、央行上海分行行長金鵬輝表示,今年他的提案是關於加強金融控股公司監管,金鵬輝認為監管部門有必要出台專門的法律法規對金融控股公司實施監管,金融控股公司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由金融機構發起設立的金控集團,旗下有銀行、證券等金融牌照;一類是實業發起設立的金控集團。下一步出台的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的政策法規,其一大重點將是對後者的強化監管。

談到金控公司風險管理方面,他建議,一是要設防火牆,各金融業務之間一定要有防火牆。二是讓從業者知道監管導向,監管者知道金融的發展規律。

曾剛認為,草擬中的金控公司監管辦法,需要統一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也要考慮牌照監管和規範金融控股公司的業務範圍,並對資本充足率提出要求,發揮對下屬金融牌照的管理,避免風險傳染以及監管套利的可能性。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針對日益發展的金融控股公司業務,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國際證券聯合會、國際保險監管協會1999年曾聯合發布《金融控股集團的監管原則》,將多元化經營的金融集團定義為金融控股公司。中國的金融控股公司監管應該大量吸收例如國際銀行業監管協會等機構的先進國際經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值得一看的中國傳統文化大展都在這兒了
空間站試驗核心艙將升空,我國空間站建設加速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