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4由孫子兵法到職場韜略,職場人必看!

3.4由孫子兵法到職場韜略,職場人必看!

GIF

第一步、忍辱求學

張良忍辱取得黃石公絕世兵法成就了大業。

一天,張良閒遊到下邳一座橋上,遇一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下,讓張良去撿。張良很不高興。等張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於是,張良跪著幫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沒客氣,笑離。臨走說:「小子可教矣!五天後黎明時分在這裡等我。」良莫名其妙,五天後天剛亮,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已到,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到,豈有此理。過五天再早些見我。」說完離去。又過了五天,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複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

這下張良可點急了,又過了五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並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秘地說:「你讀了這本王者之書,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十年之後,兵事將起。再過十三年,你到濟北,灸可以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說完飄揚而去。等天一亮,張良打開書一看,原來是太公望兵法書。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得到《素書》後,每天閉門研讀,長達十年之久。十年的苦讀,使他思想大變,逐漸趨於成熟。後來,他運用《素書》中的智慧,屢出奇計,一次次幫助劉邦度過難關。

第二步、厚積薄發

諸葛亮厚積薄發,未出茅廬一直天下三分。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26歲.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重對策揚名天下。

第三步、善於造勢

曹操是造勢高手

前任太尉橋玄見過曹操後,十分欣賞他,讚嘆不已:「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又對曹操說:「君未有名,可交許子將」。

許子將名為許劭shào ,字子將。他在汝南搞「月旦評」的例會。

曹操見過許劭,開口便問

「我何如人?」

許劭順口道:

「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第四步、首戰必勝

孫武的第一次大考,嚴格執法,訓練有方,連美人都給訓練成了鐵軍。

第五步、驕兵必敗

陸遜妙計驕關羽而輕取荊州

第六步、智建奇功

朱升9字訣助朱元璋成就帝業

公元1358年十一月,朱元璋又攻婺源,卻「久拒不下」,聽三軍總管、大將鄧愈說,這裡有個隱士朱升,是個有學問、有影響的人,相當於諸葛亮。朱元璋微服從連嶺出石門,親臨其室訪問大計,朱升一開始呈交三個計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從戰略上提出創基立國的策略,朱元璋所以在龍鳳十年之前,稱吳國公,直至打敗陳友諒後,才改稱吳王,就是採納了朱升的建議。在朱元璋攻打徽州、騖州、處州和鄱陽湖大戰及和陳友諒、張士誠多次的交戰中,朱升在軍事上提供了大量的謀略,為消滅元朝,統一中原,建立明王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第七步、永不言老

姜子牙年近80出山成就偉業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商朝末年人。

呂尚曾經窮困,年老(可能是72歲)時,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周西伯 。西伯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chī ),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

西伯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與太公談論後西伯大喜,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周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因此稱呂尚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第八步、晚節要保

劉備為關羽報仇,因怒致敗痛失蜀國大好前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業經理人 的精彩文章:

工作幾年,你還在探索期嗎?

TAG:職業經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