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悅性食物吃出好運

悅性食物吃出好運

翻開所有的養生書,一定都會提到飲食。所謂「養生之道,莫先於食」,以及「葯食同源」、「葯補不如食補」的說法,都是在強調:吃對食物比仙丹靈藥更有用。食物不只是供應身體能量,也同時滿足精神方面的需求。現代人有數不完的文明病,不論是生理上的病、心理上的病,歸根究底都與飲食問題有關。調食確實是養生中最重要的一環。

飲食影響生活質量

我們所吃到的食物不只造就了我們的身體,也呈現出生命的質量。高生命質量的人總是常與平靜喜樂同在,不生各種妄想、邪念、脾氣;相反的,低生命質量的人總是處於煩惱、憤怒、躁鬱之中,貪婪地追求慾望的滿足,身心烏煙瘴氣。

看看廚房裡放著什麼食物?用什麼方式烹調食物?每天花多少時間用餐?往往就能看出一個人健康與否,生活質量又是如何。

食物可以粗分為兩種,一種是悅性食物,一種是惰性食物。悅性食物就是良性屬性的食物。悅性食物描述的是平靜、純凈和平衡的屬性,能生成最高生命能量,這種力量會讓心靈表現出穩定、平靜、寬恕。有營養的,味道不會太辛辣,略帶甜味,這類食物進入人體之後,極易消化,不易堆積尿酸和毒素,所以長期食用悅性食物的人,通常都會長壽,不易衰老,有充沛的活力,很少罹患疾病,並且心情經常保持愉快、祥和,不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悅性食物包括所有水果、穀類、豆類、堅果類和大部分的蔬菜(除了洋蔥、蒜、蔥、韭、菇類以外)。

另一種是惰性食物,是宇宙中代表遲鈍、腐敗、墮落、衰退,甚至於死亡的力量,當這種力量完全支配心靈時,就會表現出無精打采、反應遲鈍、憂鬱不安、粗魯、仇恨、慾望難耐的情緒,身體機能也會開始衰退,經常容易生病。惰性食物包括肉類、海鮮類、蛋、香腸、腌製品、受到污染不純凈的食物,如加工食品、過期的食物等。

大凡殘害其他生命而取得的食物都是屬於惰性食物,如肉類、魚蝦等,這些食物通常不利於消化,又容易腐敗,很容易在體內產生酸性毒素,並讓心靈受累,表現出焦躁不安、沒耐心、充滿負面思考的特質。

為了身心靈的平衡,日常飲食最好多吃悅性食物,少吃惰性食物,這個意思並不是要每個人都吃素。雖然從阿蘇吠陀的養生觀念來看,吃素是最健康、最營養的飲食方法,但吃素該是自己願意且樂意去做的選擇,不需要勉強,也不必要求自己在短時間內就要放棄所有的惰性食物,這樣反而會造成壓力,讓吃飯變成一件難過的事。

畢竟人們的飲食習慣是長久養成的,也受到周遭影響,要一下改變很困難,建議宜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增加悅性食物的比例,減少攝取惰性食物,然後自己去感覺身體的變化,當可以感覺到悅性食物帶給身體的能量時,自然就會知道要如何取捨。

好的食物也要適量

我們把食物吃到肚子裡面,就是意味著接受它成為身體的一部分。有一句話說:「你吃什麼,你就是什麼。」吃到好的食物,身體、性情就會好;吃到不好的食物,身體、性情就不好,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但是,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呢?

西方人有一句諺語說:「一個人的美酒,是另一個人的毒藥。」食物的好與不好,不是絕對的,而是依個人的體質而定,身體需要的食物,就是好的食物。而就算是好的食物,也要適量食用,攝取過量,好也會變成不好。

最終還是回到「平衡」這個最高指導原則,能量與營養是人體需要的,缺少了會讓人生病,但也不是愈多愈好,過多的營養同樣會成為身體的負擔。

悅性食物吃出好運

事實上,長期食用悅性食物的人,通常都會長壽,有充沛的活力,很少罹患疾病,並且心情常保愉快,不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原因是,在物質界中,有一種「物以類聚」的特性,長期食用具有良性屬性的食物,會讓身體、心念、氣場,成為良性屬性的因子,也就會吸引讓身心健康長壽的好運以及真正的吉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信 的精彩文章:

真正讓你生氣的,是你內心的執著!
與人相處,坦誠相待!

TAG:佛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