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雙座側衛到雙座側衛?「霧都雄鷹」新世紀的華麗轉身

從雙座側衛到雙座側衛?「霧都雄鷹」新世紀的華麗轉身

今天凌晨林虎將軍辭世的消息,在軍迷圈特別是關注人民空軍的軍迷群體里引發了很大震動。這位人民空軍前副司令員的形象,因在肖雲老師的《日落共青城》一書中被刻畫的十分生動鮮活而非常深入人心,為中國空軍現代化建設所做的主要貢獻——引進蘇-27、力挺殲-10和強化飛行訓練標準等,也因此為人津津樂道。

林虎將軍曾以70高齡在蘇-30后座上體驗「眼鏡蛇」機動

但說到這位有著一半俄羅斯血統的人民空軍將領,其最廣為人知也最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都與中俄軍事合作,特別是與引進蘇-27/30殲擊機有關。本篇文章講述的,正是一支飛行部隊自新世紀改裝蘇-27以來,從平凡到精銳的成長曆程,成文倉促,暫且作為對老人家的一份追思。

歷史的行程

1969年,在全軍緊張備戰的大背景下,為加強西南地區防空力量,一支裝備米格-15戰機的飛行團(當時還稱為飛行大隊),隨所在師從湖北移防到有著「霧都」之稱的重慶,該部從此與「霧都雄鷹」這一光榮稱號結緣。

1966年,該大隊前往福建前線參加輪戰,注意米格-15機體上的毛主席語錄

3年後,該團改裝國產殲-6戰機,「霧都雄鷹」駕駛著它們先後完成了高原機場駐訓、對越前線輪戰等任務。但當新世紀到來的時候,這些已經服役近30年的老兵們已經難以完成保衛西南天空的重任,即使和一個師里的兄弟團相比都......人家好歹從1984年開始就用上殲-7II了。

注意機務正準備給殲-6外掛高阻航彈,「霧都雄鷹」的殲-6後期經常訓練對地攻擊科目

2000年年初,一道來自空軍黨委的命令,徹底改變了他們的未來。從2000年12月到2002年10月,陸續降臨霧都的28架蘇-27,讓「霧都雄鷹」一躍成為全軍第三支,也是成都軍區空軍第一支裝備三代機的部隊。有趣的是,這些蘇-27是清一色的雙座型蘇-27UBK。

注意,當時沒有一架單座機

這就得說到1996年我國引進蘇-27生產技術的事兒了。由於當時蘇-27的單座和雙座型分別由共青城廠和伊爾庫茨克廠生產,考慮到這倆廠和我們關係的親疏遠近,以及雙座機需求量相對較小的因素,所以為了壓縮合同成本,當時中俄雙方只簽訂了引進單座型生產技術的協議,並沒有進口雙座型飛機的散件,以及製造其特有機體部件(如機頭部分和垂直尾翼)所需的工裝設備。

當然,組裝出來的蘇-27SK——也就是被部隊稱之為「國蘇-27」的殲-11,送到部隊後那也是要搭配雙座機使用的,所以我國還是從伊爾庫茨克直接引進了一批蘇-27UBK整機。

2000年12月和2001年8月,「霧都雄鷹」接裝前兩批蘇-27UBK

那年月伊爾庫茨克正窮著,剛把18架在蘇-30基本型(國土防空軍遠程截擊型)基礎上加點扔激光制導炸彈能力的蘇-30K忽悠給印度,正在緊鑼密鼓地造蘇-30MKI原型機準備干一票大的。錢不嫌多,28架蘇-27UBK的單子正好能在蘇-30MKI投產前讓大家都有活干,所以接單生產的速度很快。

那麼問題來了,我軍前兩支蘇-27部隊的單/雙座機比例分別是20+6和18+6,那麼買這28架蘇-27UBK就對應著近90架殲-11。這麼大的單子,廠家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兩年搞定的(共青城的散件都交不了這麼快),所以得先把這些蘇-27UBK集中交付給一個部隊,這樣每組建一個新的殲-11單位時,從這個部隊抽調6架蘇-27UBK過去,並補入6架殲-11。

比如空1師改裝殲-11時,其雙座機就來自「霧都雄鷹」,飛這些飛機一直用到他們改裝殲-11B的前幾年。

這種交付和改裝模式,也使得「霧都雄鷹」成為空軍這批新換裝蘇-27的部隊中責無旁貸的「種子部隊」。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還是這批部隊中之前唯一在使用一代機的部隊。跨越式改裝,一點不誇張。

名將出高徒

所以和蘇-27UBK一同到來的,還有時年40歲的新任師長張義瑚。1992年,時任團長的張義瑚帶隊改裝蘇-27,為中國空軍打開了三代機時代的大門。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式上,已經走上副師職領導崗位的張義瑚,擔任受閱蘇-27殲擊機梯隊的地面指揮,見證了中國空軍第三代戰鬥機首次亮相閱兵場。

1999年,準備受閱的我軍第一支蘇-27殲擊機部隊

此番把他跨軍區調來擔任「霧都雄鷹」所在師的新「掌門」,主抓從殲-6到蘇-27的跨越式改裝工作顯然是重中之重。除了顯而易見的技術跨代之外,長期裝備一代機而導致訓練模式過於粗放簡單、不夠正規化制度化的問題,是新機形成戰鬥力最大的攔路虎;這也是讓這位全空軍經驗最豐富的三代機部隊指揮員來主抓改裝的期盼所在。

訓練的正規化制度化,涉及到組織、管理、內容和保障四個大方面。以最為基礎的起降訓練舉例來說,在殲-6時代,指揮員往往要求飛行員在著陸時嚴格「壓中心線」,而一些改裝蘇-27的部隊早期也在機械照搬這一標準。

來自二代機乃至一代機時代的,落後於時代而又缺乏制度化管理的訓練制度,是制約新機部隊戰鬥力生成的重要因素

對於容易受風力影響的輕型殲擊機來說,這有助於形成飛行安全的習慣,但對於蘇-27來說就意義不大了。「霧都雄鷹」就在蘇-27UBK帶飛改裝階段取消了這一要求,並在訓練制度上代之以更加實戰化的小航線著陸訓練科目。

另一個例子是,蘇-27採用的是不同於我軍傳統的空優塗裝,由於有時不夠「鮮亮」,甚至出過部分領導要求機務官兵用肥皂水擦洗飛機「出本色」的笑話。反觀俄軍的蘇-27在維護時就沒有這樣的形式主義舉動,反而不乏「髒兮兮」上天的情況。

「霧都雄鷹」在制定蘇-27維護標準時,簡化了放飛單上對飛機外觀塗裝的要求,強化了對機載設備的檢查標準,並將領導負責制落實到每個機組。這些種種細節的培養,正是張義瑚過去擔任飛行團長期間,多次被林虎將軍耳提面命過的。

夜航歸來後和戰友進行技術交流的張義瑚師長(右)

關乎可持續發展的另一關鍵則是人才的培養。不同於張師長之前所在的那支在抗美援朝和國土防空作戰中都有著輝煌戰績的老部隊,三個飛行團歷史上皆是戰功赫赫、將星雲集;「霧都雄鷹」所在師不僅是空軍里的小字輩,1998年裁軍後更是只有兩個飛行團,想發掘新的三代機飛行員苗子,選擇非常有限。

但作為一名曾在俄羅斯受訓的蘇-27尖子飛行員,張師長的最大優勢就是深知誰是更適應三代機時代的人。2003年,一個年輕飛行員從航校畢業後被分配到「霧都雄鷹」的兄弟團飛殲-7B,僅僅3年後,他就被師里破格選進「霧都雄鷹」改飛蘇-27——而在當時其他裝備蘇-27的部隊,飛行員如果沒有5年以上的二代機飛行經驗,是不可能有「中彩」的機會的。

對於天賦足夠的飛行員來說,過多的二代機飛行經驗,反而會妨礙他對三代機的理解掌握,特別是人機合一的戰鬥力生成

又過了10年,這個年輕飛行員不僅在「金頭盔」自由空戰競賽性考核中,達成先後三次折桂這一史無前例的成就,更是成為了「霧都雄鷹」的新「鷹王」,乃至成為了新「八一勳章」候選人的一員——這代表著的可是整個中國空軍航空兵。

沒錯,他就是現在已經改組為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的「霧都雄鷹」的旅長——蔣佳冀空軍上校。

未來的樣子

光陰荏苒,時光飛逝。到了2016年,為人民空軍邁進三代機時代鞠躬盡瘁,高強度飛了20年左右的蘇-27UBK們逐漸離開了一線戰備值班崗位。在越來越多的殲-11部隊,全新生產的殲-11BS開始擔負起了指揮機的職責(具體詳見鴛鴦譜:趣談我軍戰機的單雙座搭配使用一文)。

機頭側面有「霧都雄鷹」所在航空兵師最後幾年使用的個性化徽記

只有「南霸天」和「霧都雄鷹」,這兩支在人民空軍實戰化訓練和戰備執勤中被認為表現最為出色的殲-11部隊,仍然在堅守傳統工藝,用蘇-27UBK站好最後一班崗。即使在「鷹擊-2015」中泰空軍聯合訓練中,「南霸天」的蘇-27UBK面對泰國空軍JAS-39C/D的超視距攻擊時已顯老態......

今天我們都知道了,「南霸天」換裝了蘇-35,「霧都雄鷹」換裝了殲-16——這都是被做成專門的短片被空軍權威單位發布展示的重點型號。祖國和軍隊不會忘記忠於祖國報效軍隊的他們,矢志打贏的他們都有著光明的前途。

今年年初,「霧都雄鷹」的殲-16在官方報道中首次曝光

2017年的「金頭盔」與「紅劍」,「霧都雄鷹」均未參加。對已經走上領導崗位的蔣佳冀來說,最大的壓力不是來自於能不能拿到下一頂「金頭盔」,而是如何把當年張師長帶隊改裝蘇-27的經驗,融入到這一輪改裝中去。雖然看起來與蘇-27UBK大差不差,但作為三代半戰機,殲-16系統先進複雜,作戰模式豐富多樣,使得改裝涉及的專業知識也是海量增加。幸好,蔣旅長帶隊的這一步走的很穩。

儘管「霧都雄鷹」並非首個列裝該機的作戰部隊,但跨越式改裝的經驗與成熟的三代機組訓模式,卻讓該部改裝殲-16的進度反而趕超了更早接裝該機的其他戰區空軍兄弟部隊。這也是在空軍本次發布的殲-16宣傳片中,部分場景選擇在「霧都雄鷹」拍攝的重要原因,也說明了空軍對該部的重視與肯定。

高原測試中的殲-11D(左)和殲-16(右)

作為西部戰區空軍目前唯一換裝三代半戰機的部隊,「霧都雄鷹」能有這樣的戰鬥力生成速度,自然讓人放心。殲-16在定型試驗中已經進行過高原測試,相信改裝後的「霧都雄鷹」再次在高原亮相的場面也為期不遠了。對蘇-30MKI形成全面技術優勢的殲-16全面形成戰鬥力,將是高原天空中的一顆十分重要的砝碼。

為「霧都雄鷹」今日的輝煌奠定基石的張義瑚老師長,如今已經是中部戰區副司令員了。而按照實戰化要求,2017年7月30日沙場大閱兵的受閱空中梯隊,皆由中部戰區空軍某空防基地進行指揮調度。時隔18年,張義瑚將軍兩次參與閱兵空中梯隊的指揮,差別並不僅僅是中國空軍的「頂級法寶」從三代機變成了四代機,更在於作戰體系的從無到有的組建和從弱到強的升級。

閱兵預演中的殲-16七機編隊

既然說到了體系問題,那麼這一次「霧都雄鷹」還會不會重現當年全雙座機隊的盛況呢?恐怕我們還得繼續觀察了。隨著新裝備的訓法戰法慢慢摸索起來,甚至往往會顛覆原本看似論證充分的設定。也許張副司令當年的老團隊改裝殲-20的時候,也會像如今同時裝備殲-20和殲-16的那兩支部隊一樣,學著驗證一下「混搭才是最美味」的道理——那也說不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揚基幀察站 的精彩文章:

核動力導彈+機載高超!大帝挖到蟲洞了還是顯聖了?

TAG:揚基幀察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