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太宗趙光義「雪中送炭」傳頌千古

宋太宗趙光義「雪中送炭」傳頌千古

宋太宗趙光義是大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身為宋太祖趙匡胤之弟,不合情理的繼位使他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令人不解的疑團。他在位21年間,富國強兵,除了繼承宋太祖文人政治,延續中國文治盛事,還積極擴張領土,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納土歸附;之後又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這位功勛卓著也飽受爭議的宋代帝王在歷史上也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其中「雪中送炭」成語典故就源自於他。

北宋都城開封,雖然地處黃河以南,但到了冬季,仍然是天寒地凍,風雪交加。《宋史》中多有大雪天寒的記載,一般貧困居民仍不免挨餓受凍。「雪中送炭」源自《宋史·本紀第五·太宗二》,據《宋史》載,宋太宗淳化四年,為表現京城祥和氣氛和自己的仁君形象,故而在二月壬戌,太宗「賜京城高年帛,百歲者一人加賜塗金帶」。碰巧這天雨雪交加,天氣非常冷,因此,宋太宗立即宣布,派遣「中使」再賜京城「孤老貧窮人千錢米炭」。在這樣寒冷的天氣中,孤寡老人有了米炭,就等於有了生活的希望。作為北宋最高統治者的宋太宗,能夠在寒冷的冬季,心繫天下蒼生,於是,從宋太宗開始,「雪中送炭」的典故就流傳開來。為了宣揚德政,宋朝歷代君主中這樣的舉動並不少見,真宗、哲宗等朝都曾有過。冬季救寒更為迫切的是能夠買到低價的柴炭。為此,宋廷常將官府的柴炭減價出賣,以惠貧民,「遇炭貴減價貨之,即京師炭價常賤矣」。而「雪中送炭」也成為宋人對朋友過冬最好的饋贈,如范成大曾作《雪中送炭與龔養正》(註:其中有詩句「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藉助「送烏薪」來表達對朋友的問候。高登也曾因「雪寒官冷家乏薪炭」而作文向朋友求救:「雪中送炭從來事,況爾羈躬覓蠧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江的風 的精彩文章:

開隋重臣李德林失勢緣於他竭力反對楊堅殺北周皇室
西魏創立這個制度,為統一北方和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TAG:雅江的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