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一鳴:我是重度信息獲取者

張一鳴:我是重度信息獲取者

似乎是在一夜之間,今日頭條便成長為商業新星。一個看似簡單的新聞導流平台APP,卻直接影響著一個行業發展。在創立初期,業界並不看好今日頭條。其創始人張一鳴則實現用6年時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程序員成功蛻變為明星企業家。1983年出生的張一鳴,似乎正在成為80後商業新貴的代表。

程序員出身的張一鳴曾說,自己是「重度信息獲取者」。從上學到工作,從報紙中縫到各種書店及書攤,幾乎是走到哪兒買到哪兒。作為80後的張一鳴並未親身經歷過改革開放的大潮,但卻受益於改革開放40年的紅利。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時代的變遷不斷演繹著各種新型的商業模式。今日頭條的成功,或許並非偶然。

屢敗屢戰

1983年,張一鳴出身於福建龍岩的一個幹部家庭。父親去東莞開辦電子產品加工廠之前是市科委的工作人員,母親是護士。與事業單位大院里其他父母對子女嚴加管束不同,熱愛嘗試新鮮事物的父母很早就給了張一鳴寬鬆的環境,讓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能自主決定自己的人生走向。

2001年,張一鳴考入南開大學微電子專業。那時,電腦在大學裡還未普及,張一鳴便混跡於「天津矽谷」鞍山西道,幫大家挑配件。因為會編程,彼時的張一鳴接到不少外包項目,大四時每月能收入兩三千元。

2005年,張一鳴大學畢業後,一位師兄在BBS上看到張一鳴的背景資料,便找他一起創業。當時,師兄只在電話中簡單地告訴張一鳴,他即將開發一款挺有需求的產品,市面上的產品都做得不好,但只要按照他的思路就能做出很好、很有用的產品。張一鳴興趣使然,便加入其中與師兄窩在回龍觀居民樓里開發軟體。半年後,張一鳴轉戰到酷訊,成為第一位技術人員。

酷訊之後,張一鳴曾短暫就職於微軟。2008年,他接受龍岩老鄉王興的邀請,擔任他的技術合伙人。在與王興共事時期,張一鳴在產品上的天賦被發掘出來。通過SNS網站,他對信息分發已形成全面且獨到的見解。酷訊大火又迅速瓦解,飯否網在巔峰時被關閉,後來的九九房也隨之消失。從酷訊、飯否、九九房到眼下的今日頭條,張一鳴可謂是屢敗屢戰。

2012年3月,張一鳴成立北京位元組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彼時,兩年時間裡,線下產品今日頭條拓展到1.2億用戶,隨後這個數據一直在增長。今日頭條創建至今,從A輪至C輪其融資速度幾乎是每年一輪,規模從數百萬美元增加到1億美元。2016年底,今日頭條更是完成D輪10億美元融資,而此後還不斷傳出新一輪融資的消息。

觸動BAT

張一鳴曾多次表示,今日頭條是一家科技公司、一家信息服務的平台型公司。按照張一鳴的描述,今日頭條用演算法理解人性,除了性別、終端、年齡、地域分布等用戶屬性分析外,還對用戶的興趣和情感傾向進行分析,從而在海量的新聞信息中,篩選出符合用戶閱讀喜好的內容,呈現在APP頭部位置。

今日頭條依靠人工智慧的推薦演算法顛覆傳統的資訊分發模式,但也因缺少內容基因而一度不被看好。張一鳴認為,整個新媒體質量平均比傳統媒體要更低的原因在於,渠道剛剛爆發的時候,它的吞吐量一下大了很多,內容比過去多了很多,良莠沒有分層。即便一度不被看好,今日頭條的用戶量增長卻依舊旺盛。據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今日頭條月活躍用戶1.78億,同比增長85%。雖和一季度相比增速已經大幅放緩,但仍然是綜合資訊行業的2倍多。

當下,BAT已是互聯網江湖中固有的組合。在去年的互聯網大會上,人們似乎看到了一組新晉組合的崛起——TMD組合。其中包括「今日頭條、美團、滴滴」,而這三家所謂的TMD組合同樣被大家看作是未來最有崛起和顛覆力量的獨角獸公司。

今日頭條的成功,似乎觸碰到BAT行業巨頭們的敏感神經。一時間,今日頭條成功引起BAT三巨頭的注意,並成為中國互聯網史上第一家被三巨頭聯合圍剿的公司。在此競爭當中,BAT是今日頭條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話題。今日頭條應該如何面對巨頭的窺視,又是否應該選擇站隊?對此,張一鳴表示,盡量不站隊。巨頭之間是互相防範和進入對方的領域,如果選擇站隊,可能競爭會更激烈。

2016年7月,有傳言稱騰訊要收編今日頭條。於是,有同事鄭重地跟張一鳴表示,來加入頭條的目的可不是為了成為騰訊員工。張一鳴回應稱,其實我創立頭條也不是為了成為騰訊員工的。

針對巨頭的圍攻,今日頭條已開始多維度的防守反擊:全面布局內容端、短視頻、社交等領域,並仍在不斷擴展自己的邊界。2017年,今日頭條更是堪稱「剁手之王」。對外,今日頭條以投資、收購的方式獵取頭部內容,投資快看漫畫和內容服務平台新榜,收購獵豹移動旗下全球新聞聚合平台News Republic。對內,圍繞核心產品孵化自媒體平台「頭條號」,以及即將上線的音頻產品。短視頻方面,對標快手孵化原創生活小視頻社區火山小視頻;2016年9月,音樂短視頻社區抖音上線。今日頭條將目光投向海外尋求機遇。2017年2月,全資收購美國短視頻應用Flipagram。2017年11月,以10億美元估值收購音樂短視頻平台Musical.ly。張一鳴表示,如果今日頭條有機會獨立做大,可能會更有意義。

華夏時報—思想創造價值—

微信 | chinatimes

微博 | @華夏時報 @水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有一個西方大國被逼瘋!這次,中國竟成「罪魁禍首」!
小米IPO懸而未決,雷軍聽完報告發感想 今年兩會還關注哪些事?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