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培育鑽石歷史的全面梳理

對培育鑽石歷史的全面梳理

合成鑽石,又稱實驗室培育鑽石,人造鑽石。是採用人工的方法模擬天然鑽石結晶特點生成並製造的鑽石。天然鑽石形成於33億年前,最年輕的鑽石也在9.9億年前,相比天然鑽石的悠久歷史,誕生於上十八世紀中期的合成鑽石算得上是新事物。

1797年開始,自從人類發現鑽石几乎是由純碳組成的礦物,就未放棄對人工製造鑽石過程的探索。

經過長達兩個世紀的研究,終於取得了一定成果。1953年,一次秘密的鑽石實驗在瑞典進行。實驗結束後生產出40顆鑽石小晶體,但因其沒有達到寶石級鑽石的本意,瑞典工程公司(ASEA)並未公開宣布成果。

1954年在歷時近4年的實驗後,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的」超級壓力項目「("Project Superpressure" )負責人霍爾博士(H.Tracy Hall)帶領團隊,終於在合成鑽石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從而誕生了業內所稱的「高溫高壓法合成鑽石「(High Pressure High Temperature,簡稱HPHT)。據《紐約時報》的描述,當霍爾博士意識到自己已發現合成鑽石的奧秘時,不禁雙膝一軟。

合成鑽石的出現對天然鑽石產生了很大的衝擊。而然鑽石龍頭公司戴比爾斯公司(De Beers)也不甘示弱。

到了1959 年, 南非戴比爾斯公司(De Beers)模仿於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合成鑽石的技術———外延生長技術, 並於1961 年開始合成鑽石的商業性生產。

1970年,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宣布合成了克拉級(大於5 mm) 的寶石級鑽石。採用的也是GE法。

儘管合成鑽石新技術迭出,但由於總帶棕黃色調,所以長期僅供工業用途。直到1971年,通用電氣培育出了第一批達到珠寶級別的高品質合成鑽,不過還是有不完美的地方:這些高溫高壓法合成鑽石需要大量能源來製成,花費的製造成本遠高於售價,所以很難進行商業化推廣。

1987 年, 南非戴比爾斯公司(De Beers)合成出了11.14 ct 的寶石級鑽石,1990 年又成功地合成出了質量很好的鑽石單晶, 重14. 2 ct。

此後,日本,美國,俄羅斯,中國也相繼在合成鑽石領域大有成績。

2016年,國際合成鑽石協會(簡稱IGDA)正式成立,該協會總部設立在美國,協會的主要目的是推動實驗室合成鑽石的發展,溝通和宣傳合成鑽石的品質特性以及其廣泛的應用前景,用更加統一規範的術語和行為指引為消費者提供鑽石的全新選擇,從而促進整個鑽石行業的發展。

近年來,合成鑽石市場高速發展,消費者逐步認知和接受合成鑽石。根據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預計:到2026年,市場對合成鑽石的需求會躍升至2000萬克拉。而在這個大趨勢下,合成鑽石經歷了一次又一次變革,走進大眾的視野。

VINKKI唯霓凱,全球實驗室培育鑽石及珠寶領先品牌,專業實驗室培育鑽石珠寶商。

VINKKI實驗室鑽石是科技、環保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我們尊崇科學的技術革新;

我們尊崇社會的人文情懷;

我們更為尊崇地球的可持續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NKKI唯霓凱 的精彩文章:

VINKKI唯霓凱!致意新春賀禮,閃耀戊戌年
2018珠寶新風尚,合成鑽石更適合你!

TAG:VINKKI唯霓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