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親子硬筆書法課件永字八法不傳之秘

親子硬筆書法課件永字八法不傳之秘

錫安山人硬筆作品

「永字八法」藏有關於書法的不傳之秘。周汝昌先生認為「永字八法」的奧妙在於教會大家如何寫好楷書的基本筆畫以及筆畫和筆畫間的「勢」,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問題在於「永字八法」要教會我們什麼樣的筆畫、得到什麼樣的「勢」,卻沒有說明。因此,我們要做的工作是如何打開它,如何破譯它。

書法,在古代中國,主要是在晉唐時期,其筆法是一脈承傳的,傳內不傳外,所以才有筆法授受譜系的形成。現在的教育模式應該說是自然科技興起後的產物,它所傳授的是公共知識,這種學校式的教學在古代中國和古代西方並不存在,換句話說,在自然科學之外的人文學科並不一定適合這種教育方式。

「永字八法」正是一篇設了密的書法內傳秘笈,既然是秘笈,就不能只看表面,而應該深入其間,尋找破解之法。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解開「永字八法」這千古之密,看看其間藏了何等秘密。稍加留意會發現,「永字八法」有著兩套命名:

一套是點、橫、直、鉤、仰(左上)、長撇(左下)、短撇(右上)、捺筆(右下);

一套為側、勒、努、趯、策、掠、啄、磔。

前一套名字應該是正名,只要是識漢字者都很清楚,後一套名字則應該是別名,似乎只有習書者才有所了解。

如果說外秘已是對外人秘而不宣,設秘者不願意讓大眾知曉的話,那麼,對於外人而言,內秘更是難以通達的神聖之所。不過,換位思考,設秘者之所以設秘並非是要所有人都看得懂,但同時也不是想讓所有人都看不懂,即是說他總是會留一扇小門或一條小徑給有心人或有緣者,以便這個「法」不至於失傳,否則大可不必花如此心思既做文章又設秘。所以,我們若想獲取較之於外秘更深的不傳之法,需要做的工作是找尋作者所留下的任何一點蹤跡,哪怕是蛛絲馬跡也不能放過,從而曲徑通幽,進入那扇幽閉的大門。這扇大門需要的不是一個有學識或者特別有學識的讀者,需要的是一個細心的有心人,一個能夠不斷嘗試去耐心聆聽的讀者。

書法,只有回到生存世界中,或到生活世界,才成其為本身。同樣,要探尋古人在書法本身之上設置的密鑰,我們能做的是循古人的思路慢慢的尾隨,或許能夠破門而入。

「永字八法」關門的最後一筆叫做「捺」或「磔」,意思是重按,試想:一個筆畫以重按來命名,這就表明重按是其特有的,或者說是獨有的,因為命名代表著唯一,尤其是諸物件並存時,每一個命名都直指此一物件的本質。本質在這裡是指此一物件的獨特顯示和通達它的特有途徑,也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也才得以進入外秘。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可以進一步考慮:既然重按成為一個筆畫的名稱,那麼,也就是說其它的筆畫是不能重按的。再進一步理解就是其它筆畫都要輕提。能不能這樣理解呢?唐人張懷瓘在《用筆十法》中有一法叫做「遲澀飛動」,其自己釋義是:「謂勒鋒磔筆,字須飛動,無凝滯之勢,是為得法。」其意思是說,一般來說勒鋒(橫)和磔筆(捺)往往要求寫得很用力,即便是這兩個筆畫也要有飛動之勢,而不能夠僵凝滯澀,做到這樣,就是得法了。原來這樣即是得法!反過來的意思是,橫畫和捺畫之外的筆畫更應該有飛動之勢了。捺筆是重按行進,橫畫在一般人看來也是如刻一般的用力(實際上用的是虛勁),這樣的筆畫通常是凝重,但在書法中亦要飛動,那麼,其它筆畫還用說嗎!其潛存的意思就是其它筆畫更要提起來書寫。董其昌,他在《畫禪室隨筆》中說:「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傳語。」可謂一語戳破天機。

毛筆書寫的竅門就在於這個「提」字!通常的思維是筆畫要有力,毛筆自然要用力向下按,如此與紙面產生強大的阻力,則筆畫便飽含筋骨。事實上,毛筆用筆之巧正區別於硬筆,因為毛筆性軟,你越是用力越是用不上力,反倒走向它的反面,只要輕輕一提,筆尖立即立起來,唯此,筆尖方有主宰,筆畫才能內含力度。

「提」筆的意思,你可以理解是將毛筆提起來,輕輕地前行,這樣用心體察毛筆筆尖在紙面的運行感受,「拔尖」是用筆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如果掌握了這一步,你的書寫應該說漸趨得法,但千萬不要停留於此,因為真正的提筆並不是把毛筆真的提起來,而是筆向下按,勁向上提。

提筆之難還在於行筆要「平」,也就是黃賓虹先生所言用筆無法中的「平」,其自己解釋說:「用筆要指與腕平,腕與肘平,肘與臂平……用力平均,書法所謂如『錐畫沙』是也。起訖分明,筆筆送到,無柔弱處,才可為平。平非板實……有波有折……乃見生動。」

「錐畫沙」的訣竅在於兩點:一是用筆書寫時須提得筆起,手要微微上揚,使得利器不至於陷下去而難以運動;二是行筆過程中要用力均勻,不能忽高忽低,否則你的書寫會非常痛苦,當然這要以提筆為前提。

「如錐畫沙」是神用筆,站在今天的角度,斷難理解。但如果明白「神」是什麼意思,或許就會推倒一座大牆,使我們直入堂奧。「神」的本意其實在於「申」字,其本意是草木從地中生長出來,後引申為「伸」,就是前後伸延,進一步引申為「通」,上海的簡稱為「申」就是這個意思。一個人能夠通行無障礙,我們稱這個人有神通就是這個意思,倘若這個人能夠上天入地,那真可以讓我們頂禮膜拜,因為他是「神」了。所以神的意思在於通達,而不是後世人們認為的那個神秘的存在者。

由此可知,「如錐畫沙」中的「如」字,並非是我們今天所解釋的「像」的意思,「如」字所要說明的不是外形和表象層面的東西,其本意是真如,也就是天地之間那個恆定的不增不減的通達萬物的「道通為一」的那個「一」,「如來」的「如」就是這個意思,是「真如」來了,到了。「如錐畫沙」中的「如」是指書寫事件和錐畫沙事件中能夠相通的那個點,這個點又不是靜止的、片面的,而是動態的、生成的一個實事。

書寫事件對於書寫者而言,相對比較難以理解,而且書寫有著一定的層面,不能妄相傳授,所以就把它引入到日常生活經驗之中,你若是有緣人、有心人,自會心領神會,一通百通。明乎此,便明曉這是晉唐時期書訣的表述方式,稍加留心,會發現,整個晉唐書論幾乎就是一部「如」字訣。

這裡需要延伸一步說明的是「如錐畫沙」中還包含有重要的審美信息,它幾乎規定了一千多年「二王」一系帖學的審美——媚。「媚」的意思在《說文解字》中為「說也。」段玉裁注為:「說今悅字也。」並引證《大雅毛傳》中的意思:「媚,愛也。」這還不太好理解。我們回到「媚」字本身,「女」字加上一個「眉」字,顯然,是指女性的眉毛,女性的眉毛有什麼好看的?唐人竇蒙在《語例字格》中將此字在審美上面說得比較明確:「意居形外曰媚」,綜合起來,我們大體可以明白「媚」指的是女性眉毛之間的那個「意」,什麼意?這又需要生活經驗。女性眉毛中間的那個意就是那種清新的,一塵不染的清新的氣息。我們現在說某一女生的感覺時經常使用「小清新」就是這個意思,一種氣息在眉宇之間。這樣的美在自然界就是春天剛剛發出的一片小樹葉,一瓣小花瓣,乾淨、明媚,這就是「媚」。任何人看到這種美,都會心生愉悅,產生由衷的愛憐,進一步都會愛上「她」,當然,這些都是後起的派生意。讓你伸手去觸摸女生清新的眉目或者朝發的嫩葉,我相信你的手絕對不會狠命的用力,而會輕輕地提著勁摸一下,這個時候,你便會豁然開朗:「如錐畫沙」,原來如此!這就通了,通在書寫時的提得筆起,通在行筆時的用力均勻,通在這樣寫出來的作品清新自然,「明利媚好」。

換句話說,「永字八法」的內秘包含的就是「如錐畫沙」,它保證的是你能夠順暢的書寫,而不是毛筆賴在紙面打滑,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同時,只有這樣的書寫你才能寫出符合中國人審美的筆跡。你一旦打開了「永字八法」的這一內秘,你便開始真正的上路了,所謂的「得法」,就在這一環。歷史上真正得法的書寫者並不多,包括我們當代名聲卓著的沈尹默先生,看看他的筆跡,以及他對於「如錐畫沙」的解說,真是隔靴搔癢,並未觸到實處。

但這些尚只是「永字八法」內秘的一個環節,也即是說內秘之中還有其它環節,是的,接下去我們會繼續前行,探尋其中的隱微奧秘。且聽下回分解,歡迎持續關注!

說明: 引「於鍾華」觀點,在此鄭重致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緣 的精彩文章:

《將進酒》,請飲酒啦!
親子硬筆書法課件鉤為趯

TAG:書法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