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系統演化燒腦推理-從45億年宏大視角解密東西方文化底層差異

系統演化燒腦推理-從45億年宏大視角解密東西方文化底層差異

系統演化燒腦推理-從45億年宏大視角解密東西方文化底層差異

田宇洲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產品經理 前天 09:09

王東嶽老師在混沌研習社上利用半天時間分析東西方文化差異,極大開拓視野,增加思想厚度。從45億年前的地球演化看人類文明的兩大分支-西方雙希文明和東方雙黃文明,視野比赫拉利的7萬年人類簡史更為開闊,如同偵探般一步步推演,道出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根源。下面將我的所得分享給大家,整體分為六大主題:

1,東西方文化--世界文明中最具兩極性的文化

2,人種生理和智能上的差別有限

3,純粹農耕文明--東亞文明

4,半農半商--西方文明

5,中國傳統文化基調是保守

6,中國象形文字和西方拼音文字

既然要進行文化溯源,那麼我們先來看看文化的概念

什麼叫文化?

人類面對其生存環境產生的謀生行為體系的總和。它是自然條件逼迫你發生相應的生存反應構造出來的,而不是少數人刻意設計出來的。

文化與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沒有太大關係,人類文字不過三五千年,文化和文字都沒有關係,怎麼會與詩詞歌賦有關呢?

前言

中華文明是唯一延續至今的文明,但是今天明顯衰落了,新文化運動為了救亡而打碎了中華文化,今天的教育已經全盤西化,中國現行教育制度也是基於120年前的普魯士k12進行設計。東西方文化是文化的兩個極端,至今依然找不到兩種文明可能融合的契機。東方文明遇到過兩次文化侵入,第一次是佛教文化,因為同屬農業文明文化,彼此融合,第二次是1840年至今的西方文化入侵,文化衝突一直存在。因為兩種文化的底層矛盾,這種衝撞造成了互相削弱,導致了「國學失體,西學曲用」。

地球演化->生物演化->人類演化

地球演化過程。地球最初是一個熔岩液態球體,地表溫度高達1000度的熔岩,經過自轉將自己搖成了一個球體。氫元素很穩定,很難在自然環境下氧化成水,所以地球上的水通過化學反應產生概率極低。大量的彗星撞擊帶來了水(彗星內核是由大量的冰構成),當彗星撞擊地球後,彗核融化後汽化,因為地球質量足夠(火星和月球質量不夠,無法留住水蒸氣),水汽形成大氣,形成降雨,經過6萬-60萬年的不斷循環,才將地球冷卻。最初地球是一個完全的水球,隨著地質運動,主大陸出現。土壤是植物生命產生的一個重要條件,地球土壤的平均厚度為0.5米,土壤因為兩種情況產生,太陽加熱,雨水降溫,物理熱脹冷縮作用完成崩裂形成土壤。化學作用,最初地球二氧化碳含量極高,雨水都是弱酸性的,腐蝕土壤。這兩種作用都最多能影響0.5米的深度。這些地球演化為生物演化提供了基礎。

生物演化過程。生物學上距今發現上百億物種,都是從最初的單細胞演化而來,生物分化需要兩個了條件,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中央大陸出現在4億年前,基因突變是突變個體通過性行為將突變基因延續下去,板塊漂移將一個物種分散在多個緯度和環境,自然選擇方向不同,這就是地理隔離。當兩個物種經過長期演化突變後,無法正常交配,或者交配後無法生出具有生殖能力的後代,這就是生殖隔離,例如馬和驢。

知道地球演變和生物演變後,我們再來看看人類的演化過程。人類起源學說有兩種假說,多地區起源論和單一起源論。大量的證據更傾向於後者,人類文明遺迹產生時間與單一起源論的智人遷移路線具有強相關性,《人類簡史》的作者也是按照單一起源論展開闡述。因為人類的女性線粒體基因不受雄性影響,經過全球範圍的多人種大樣本基因檢測,發現當今所有人都產生於距今15-20萬年前的某一個女性的基因,科學家將其命名為「線粒體夏娃」(Mitochondrial Eve),60億現代智人都是這個女人的後代。最初的現代智人祖先為了生存,開始從東非開始遷徙,首先我們一定要清楚,這種遷徙是為了生存的不得已而為之,其中伴隨著大量的死亡,同時伴隨著其他人種的滅絕,大型動物的滅絕,後面會介紹自然選擇的殘酷。

如下圖所示,智人從東非迫於生存環境壓力開始向北方和南方遷徙,很快到達南非無路可走,向北遷徙的智人走遍了世界。

現代智人遷徙路線圖

遷徙分為兩路:一路向南走向南非。另一路向北:

大約公元前6萬年到達北非尼羅河流域,奠定了古埃及文明。

公元前5萬年,從古埃及通過地中海和紅海通道,到達中東兩河流域,造就人類第二文明,古巴比倫文明。

公元前4萬年,從兩河流域越過高加索山脈進入歐洲。

公元前3.5萬年,翻過天山山脈北麓和阿爾泰山脈南麓進入東亞(中國),奠定了中華文明。

公元前4萬年,進入新幾內亞和澳洲,比到達東亞更早。

大家看到這個圖會不會產生疑惑,一、智人最早到達南非,但是南非為什麼沒有產生農業文明;二、到達澳洲和新幾內亞的時間相似,比到達東亞還早。而歐洲人發現這些土地的時候,他們完全沒有進入文明階段。三、公元5萬年前就到達歐洲,歐洲的農業文明沒有發展起來,這是為什麼呢?

考古學家發現,氣候條件太好和太差的地區都沒有產生原始農業文明,原始智人靠採獵生存,氣候太差沒辦法生存,氣候條件特別好的地區植被茂密,一般有三層植被,比如長江三角洲平原,最底層是雜草,中層是一米高的灌木,頂部是高達數十米的喬木,對於原始人沒有工具進行土地開墾,同時資源的充裕讓原始人類沒有動力去搞農業。當時的人類沒有適合農耕的工具,只有一個棍子上面綁著帶尖的石頭,所以要想產生農業文明,必須在鬆軟的土壤上開墾,同時沒有特別豐富的可採獵的食物,這樣你會發現地球上只有三塊區域達到這個要求,尼羅河流域,雨季和旱季的交替,讓沙漠生存的祖先在雨季時躲在沙漠,旱季時在裸露出來養分充足的土地耕種,雨季來之前完成收穫並躲入沙漠,因為每年的可耕種面積和形狀不同,產生了最初的結繩丈量土地,也產生了最早的數學和幾何學。兩河流域與此類似,而位於東方的兩黃文明,則佔據了鬆軟黃土的優勢地位,上文提到,地球平均土壤厚度為0.5米,但是東方的黃土高原卻有700-2000米的土壤厚度,滋養了中華文明。這是為什麼?因為世界屋脊阻斷了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北上,中國地區西北高壓氣流一直南下形成颶風,裹挾著大量土壤吹到黃河中上游。信風裹挾著最細微塵埃,靜止氣旋區域在黃河中上游停滯了上億年。所以黃河的水土流流失是必然,因為地勢西高東低,河南以西地勢陡峭,河南以東的中原地勢平緩,黃河歷史上超過6-26次改道,衝擊形成了中原平原,華北平原,包括山東和河北地區。而東方土地基本是固定大小,可以丈量分割,所以東方自古沒有產生負責幾何和數學的需求。

東亞文明:農耕文明

中華文明所處的東亞,地理是一個全封閉地貌,北方是西伯利亞高寒凍土,西面是帕米爾高原,西南是青藏高原,南方為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都是無法翻越的大山脈。剩下的東方面對著浩瀚的太平洋,只有中原地區可以耕種。而上文中提到的,黃河多次泛濫形成大面積的衝擊平原,加上中國處於溫帶,雨量充沛。因此,中原地區,刀耕火種,極易墾殖,構成了世界三大原始農業發祥地之一。

農業文明一旦發生,人口密度就高度發生,單位土地上,農業可提供的能量是採獵獲取能量的200倍,唯一的生存資源只有土地的資源,而土地資源是有限的,這種高度緊張的人際關係,迫使所有人收縮自己的慾望,壓縮自己的權力,協作起來精明耕細作才能達成,生存結構趨向集體化。這也是為什麼士農工商中商業居於末端的原因,因為在如此封閉的環境下,大量人口的糧食問題是最重要的問題,商業利潤相當於農業10-100倍,如果不打壓商業,那麼無人務農,生存的基礎保障就沒有了,所以東方文明一直打壓工商業的發展。

所以中國文化基因沒有對個性張揚、對個人自由、對個人權力的訴求。

世界人口增長趨勢和技術發展史

西方文明:半農半商

我們現在再看西方文明,前面把西方文明叫兩希文明,這個講法不準確,嚴格應該是環地中海。地中海交通條件及其便利,構成了南歐北非的溝通。

古希臘在夏季溫度最好的時候降雨量極小,糧食產量極低,農業文明發展受極大的阻礙,所以在2600年前就進入半商業半農業:要獲得基本的生活資料糧食,必須把商品做得非常奇巧,到中東換取。

經商是非常冒險的,而且充滿競爭,加上要經過充滿風險的長途跋涉才能成行,造就了古希臘人的自由精神和冒險精神。另外,商品交換是等價交換,交換的瞬間必須平等,這造就了西方文化中的平等意識和契約精神。

可見,東西方文化絕不是少數人設計出來的,它完全是生存結構本身的自然締造,出發點差異可能很小,但是經過數千年的沉澱,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

殘酷的適者生存

現在智人的三個亞種。尼格羅人種(黑種人)、蒙古人種(黃種人)、高加索人種(白種人),最初的黑色人種因為生活在赤道等低緯度地區,為了自我保護,其皮下黑色素沉積,維持身體對維生素D的轉化需要。當公元前5萬年前,尼格羅人種到了高緯度的歐洲,因為皮膚顏色導致孩子出生後大量死於佝僂病,因為皮膚妨礙了維生素D的生成,偶爾有基因突變後的白色或淺色皮膚的孩子得以生存,經過上萬年的不斷累計和淘汰,最終從尼格羅黑色人種進化到高加索白色人種,因為高緯度地區空氣寒冷,所以尼格羅人種的鼻腔短不適合環境,又是通過大量的死亡,將高鼻樑大鼻子的基因延續了下來。蒙古人種的演化於此類似。現代智人為了自身的生存,所過之處其他人種滅絕,大型動物沒絕,人類通過基因突變和繁衍適應了各種環境,人類進化的太快,智人講故事的能力超群,彼此協作,並且掌握了能量武器-火,其他人種和物種就沒拿幸運,但是我們都知道,老鼠和蟑螂因為繁殖能力超強,適應了這種環境。適者生存說來輕巧,但是這事持續萬年的生與死的殘酷選擇。每一個物種頭上都有一把進化的剪刀,當物種與環境不匹配時,就會被殘酷的剪除,相對於人工智慧我們是否感受到了頭頂的進化剪刀呢?

最後我們來看看文字導致的東西方思維差異

象形文字產生東方具象思維;拼音文字產生西方抽象思維;具象發展技藝,抽象誕生哲科

東西方文明從起點上看來差別極小,一個是純粹的農業文明,一個是半農業半工商業文明。可是任何一個結構一旦形成,內在的規律性就會逼迫著它朝一個既定方向運行,經過足夠長時間的積累和內部演化,兩種文明最終天差地別。就像兩支箭,在它們射出的起點上雖然夾角很小,可是等到飛向遠方兩者的距離就會變得極大。

上面我們說的都是生存結構,下面我們來看思維方式。

西漢《淮南子》這麼形容造字,「倉頡作書,天雨粟,鬼夜哭。」為什麼用如此驚人的筆觸形容人類造字,因為人類使用的文字元號,對人類的思維方式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作為東方文明與文化代表的中國文字,繼承了甲骨文的具象基因,文字結構締造了中國的具象思維。

而西方文明與文化發源地環地中海區域,因為要面對北非、西亞、南歐三地的經商往來,逐漸拋棄了各自原有的的象形文字元號,產生統一的拼音標識,也就強迫要用一種邏輯結構為每一個拼音標識尋找被公認的概念,這也就締造了西方文明的純邏輯思維體系。

中國的象形文字

所謂甲骨文是刻寫在龜甲片上和牛的肩胛骨上的文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與古埃及抽象畫的象形文字不同的是,甲骨文只是半抽象畫。

舉個例子,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如果畫牛,就會畫出一個很具象的牛。中國古代甲骨文的牛,就畫一個公牛的牛角,羊就畫一個羊角。因為古埃及有一種草,可以在上面直接畫畫,因此字形非常逼真。而中國人需要拿石刀或者青銅刀在堅硬上的甲片上刻字,只能刻寫最簡單的符號。

象形文字的造字三大原則:以形表意,共性經驗和以人為本。

以形表意例子,「步」這個字在甲骨文中不斷的出現,他畫的是什麼呢?古人不穿鞋襪,赤腳踩在土壤上留下的腳印的半抽象圖,拉出去的這一撇代表大拇指頭,就是以圖形表示一個符號概念。

共性經驗例子,白這個字,畫的是指甲,為什麼指甲代表白?因為古人幹活都是粗活,唯一白的是指甲。

最後一項叫人本主義原則,就是所有的造字都站在人的視角上。古人畫一座山,這個字就是山的來源。古人畫河流的半抽象圖,這個字就是水的來源。

所以,中國象形文字的字意,是從圖形符號類比出來的,不是邏輯推導,這也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比如,藝術家都是具象思維,所以中國古代藝術極其發達,竟然在唐代,寫意畫已經達到很高水準,比西方早一千多年。

比如馬致遠的《天凈秋·秋思》「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沒有標點符號,沒有虛假介詞連詞。還有王維的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完全寫的是一幅畫,這種具象思維創造著藝術。

這種具象思維造就的不只藝術,還有技術。

今天把科學技術混為一談,這是不對的。

什麼是科學,邏輯模型在前,先做一個猜想,建立邏輯模型,後建實驗室,拿實踐來檢驗。

什麼叫技術,實踐經驗在前,事後找一個理論貫通起來。

中國自古只有技術,絕沒有科學。由於人類早年還沒有進入科學時代,中國人口基數大,在宋代前後,技術發明量佔全世界70%。我們的具象思維只產生技藝文化。

西方的拼音文字

西方是抽象思維,它所締造的文化內涵叫哲科文化,哲學和科學文化。西方為什麼走哲科之路?必須從拼音文字說起。

拼音文字在西方出現得相當遲,真正成熟只有2000多年,它一定要發生在一個既有隔離、又過度交流的地方。

全世界僅見環地中海地區要不斷經商不斷交換,他們不懂對方說的話,也不懂對方畫的符號,只剩下一個辦法:把對方的發音拿音標註下來,這就是拼音文字的來源。

拼音文字這種抽象符號一旦發生,任何詞的概念消失了,如果連概念都找不見,必須藉助命題,命題的複雜化構成命題的結構化,一個複雜的抽象邏輯體系由此建立。

這就逼迫著西方人進入病態的方式,王東嶽老師將其命名為邏輯強迫症,做任何事情必須在一定的邏輯推導中,由此形成哲科文化的思維基礎。

中國的存在是男女交合繁衍後代,子子孫孫,是具體的事物。而西方人說的存在being竟然是一個謂語詞,這就是東西方思維方式的巨大差別。

再舉個例子,古希臘時代的天文學是邏輯模型。托勒密當年的地心說,居然用數學來表述整個天體運動模型,一個完整的邏輯模型,縝密而具有延展性,邏輯模型由於過度縝密,而越複雜的結構越容易破壞,於是後人發現邏輯模型上破綻,就可以推翻他。

跟托勒密完全同時代,漢代的張衡做了一個什麼樣的地心說模型呢?渾天儀,一個實物模型。邏輯模型具有延展性,實物模型後人根本無法說明,後來一直把渾天儀用到辛亥革命。

講到這兒,大家一定認為王東嶽老師在貶低中國文化,因為中國文化不產生科學,但是王東嶽老師說了,他講課只講所以然,不講好與壞。比如一般人會說科學很好,實際上正是科學為人類帶來巨大災難,今天環境污染、氣候異常,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哪一個不是科學造的孽?

王東嶽老師只想說明,中國文化都是具象思維文化,產生技術和藝術,西方文化產生抽象思維序列,它的文化構型叫哲學和科學,這是根本的不同。

什麼叫文化,我們可以用三個詞總結特徵:生存結構、思維方式和遮蔽效應。

第一是生存結構,即人類面對其自然環境所導出的不同生存結構的謀生行為體系的綜合,它是人類文化和文明得以締造的第一基礎。

第二是思維方式,生存結構和地理地貌狀態的不同,導致了思維方式不同。東亞是全封閉地貌,而環地中海地區是開放交流地貌,由此產生不同的文字元號,又衍生出不同的思維方式。

第三是遮蔽效應,遮蔽效應是什麼?我們大多數人會形成一個觀念,認為文化天然具有拓展性,這是錯誤的。請務必記住,文化首先具有遮蔽效應,因為它內在體系自洽,一個內在體系自洽的東西怎麼從內部直接突破它?只有在交流和對撞的過程中,才會產生拓展效應。

人類信神信了上萬年,從來沒有想過用神學解釋世界是不對的。直到現在,西方還是有80%的人信神,信科學不超過20%,這就是文化遮蔽效應的表現。

科學是什麼?中國人理解成客觀規律,錯了。給科學下定義很困難,直到上世紀,西方出現一個著名的科學哲學家叫波普爾,第一次給科學下定義,說科學就是證偽主義,凡是能夠證明是錯了的學問,才叫科學。他專門舉例子,你看神學不是科學,因為它不能被證明,請問有誰能夠證明上帝存在?或者證偽上帝不存在?

科學史就是不斷證偽的過程。托勒密建立的地心說是一個嚴密的邏輯模型,今天竟是科學史上的笑談。哥白尼的日心說說太陽是宇宙的中心,但四百年後就被證明錯了。

牛頓學說締造了整個工業時代,使得工人做一個齒輪都要用牛頓的理論計算。可是不過200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出現,牛頓的理論立即崩潰。

因為愛因斯坦說,根本就不需要引力,所謂引力實際上是空間場的彎曲,這從根本上顛覆了牛頓學說。愛因斯坦也說,它的相對論也只是短命的過渡。

科學是越錯越快,我們卻把科學視為客觀規律。僅僅在3000年不到的文明史上,我們的宇宙觀竟然發生6次大改變,可見科學絕不是客觀規律,而是主觀規律,而且是越錯越快的主觀規律。我們被科學教遮蔽了。

人類文明不是鋪墊在自然環境中,而是鋪墊在思想家的思想通道之中。只有理解人類思想的根本,你才能理解人類文明是什麼。

如果你聽到的知識是有選擇性的,在你既有的思想通道中運行,我把它叫無效學習。人類任何思想都不是真理,在原有通道中學習,等於沒有學習,你只有聽到不同的聲音,擴展你的思路,提升你的思緒,打破你的遮蔽,它才有效。

課程得到

1、地球演化->生物演化->人類演化的宏大視角,感受到進化的殘酷,相比於宇宙地球是渺小的,相比於地球演化,生物是渺小的,相比於生物演化,人類是渺小的

2、在不同的環境中,最初可能差異很小,但是時間會將差異放大到無限大

3、文字對於東西方文明的影響如此深遠,以前相信語言對行為有反向作用,沒想到文字對群體思維的影響更加深遠,體現在思維方式上

4、正視中國文化和東方文明,不迷信東方文明是最好的文明,從現在來看西方文化可能更符合時代的發展,但是就像激進主義和保守主義,一旦所有人激進了,一定要有人可以潑冷水和想辦法踩剎車,提醒我們去思考,而東方文明正需要扮演這個角色。

5、對科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科學就是證偽主義,科學絕不是客觀規律,而是主觀規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MCAFF產品社區 的精彩文章:

如何進行AR交互設計?

TAG:PMCAFF產品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