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藝謀盛讚鄧超,為電影狂吃狂減

張藝謀盛讚鄧超,為電影狂吃狂減

近日,張藝謀作品《對話·寓言2047》在上海舉行發布會。這是平昌冬奧會《北京八分鐘》之後,張藝謀的公開亮相,一身西裝的張導看起來心情大好。

在發布會上,談到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鐘》,張藝謀表示高科技的表演形式是新趨勢,《對話·寓言2047》和《北京八分鐘》相同點是都運用了高科技,張藝謀更大談《對話·寓言2047》的高科技特色及起名緣由。不過,張藝謀也坦言:人,在我的創作里始終是第一位的。

張藝謀的電影作品,歷來都是大家關注的話題,電影《長城》有著諸多爭議。對此,張藝謀認為《長城》是中美第一次大規模合作的戲,有挑戰性,也代表了某一種野心,想中外通吃,但很難做到,而講述本土故事才是現在吸引新生代觀眾的法寶。

在前幾日,張藝謀新作品電影《影》發布了黑白色調海報。對於這部新電影,張藝謀也提前爆料,這部電影不會全黑白,是彩色的,有點像非常有趣的中國水墨畫。對於片中的演員鄧超、孫儷、鄭愷等,張藝謀也大談拍攝趣事,鄧超要演兩個人,一個是演本尊,一個是演替身,為拍《影》在一個月內狂吃狂減,這點跟《摔跤吧爸爸》中阿米爾汗飾演的角色很像。片中兩個角色有很多戲的同框,這對演員這都是挑戰。

對話演出篇:

張藝謀坦言人海戰術是大眾對他的誤解

剛剛落幕的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張藝謀執導的《北京八分鐘》再一次讓全世界的觀眾為中國沸騰。此次,張藝謀改風格放棄了人海戰術,玩起了高科技。對於為何會改風格放棄人海戰術,張藝謀坦言,大紅大綠和人海戰術一直是媒體給我扣上的帽子好嗎?(笑)用什麼形式是根據不同的作品類型來決定的,創作就是這樣,活到老學到老,總是帶給你新鮮感,才不會死在那個標籤上。對於大眾討論的高科技風,張藝謀表示其實科技的背後依然是人。

此次的《對話*寓言2047》和《北京八分鐘》一樣,都有著高科技部分。在張藝謀看來這種高科技方式是他很喜歡的,也希望未來還能做進一步的探索。隨著《對話*寓言2047》大幕的拉開,開啟長調呼麥與雲紗、激光與現代舞、全息投影與碗碗腔、機械臂與提線木偶……各種傳統藝術與不同的科技手段輪番上陣。

在張藝謀看來,「對話·寓言」在於傳統的藝術,中國古老的文化遺產和現代科技的對話,當把兩個東西不同的呈現出來形成對話感,傳統是人類成百上千年的經驗的聚集。早前,張藝謀對《對話*寓言2047》演出有「高冷」要求。但現場張藝謀也坦言,不管怎麼高怎麼冷,都還是要跟觀眾有共鳴,該美的時候美,該觀念的時候要有觀念。

對於劇中最讓自己難忘的場景,張藝謀覺得一開始一個老奶奶吟唱著長調搓著麻繩,自己很喜歡這種黑色空間的呈現,彷彿回到了農耕時代,特別讓自己觸動。織布機的老奶奶是一個寓意,體現農耕社會傳統,她有一個編織的功能,而舞台上的小球矩陣是電腦編程式控制制的。其實編程和編織是一樣的,編織是一個很大的詞兒,編織人生,編織未來,編織這個世界……人類從過去走到今天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對話*寓言2047》名字來源於王家衛《2046》?張藝謀坦言:這是個玩笑

劇名《對話·寓言 2047》,有人說與導演王家衛導演的電影《2046》相關。對於這個說法,張藝謀調侃,事實上這是一個玩笑。說起劇名的緣由,張藝謀透露,因為去年是2017年,將名字設為30年後2047這樣一個未來的時代,也只是想為觀眾提供一種方向,一種對未來的體驗與感受。

談及自己創作的思路,張藝謀表示自己最初是在網路上同時搜索科技和非遺的信息,思考哪些能作為表演並將其保留下來,接著才是考慮音樂、編曲,並將傳統與科技和諧統一分成一組。對於馬上開啟的第二季,有人提議說叫2048,但為了避免招牌亂掉,最終拍板還是2047。

作品中,張藝謀對高科技的使用十分了得。在生活中,科技當然也是離不開的,張藝謀也舉例,比如我拍電影,現在使用的都是8K的攝影機了,這也是最新技術吧。再比如大家有手機,我也有,也不會打字,非常老派,最多就是接聽電話回個簡訊什麼的。

對話電影篇:

鄧超為拍《影》狂吃狂減

就在幾天前,張藝謀的新電影《影》發布海報。海報分別以「陰陽」、「黑白」為名,獨特的水墨風格,頗有幾分張藝謀的風格。該片由鄧超、孫儷、鄭愷、王千源等主演,並正式宣布定檔今年暑期檔。

《對話*寓言2047》的現場,張藝謀的電影自然是逃不開的一大話題。《影》的海報頗具水墨風格,也讓大眾好奇影片是否會選擇黑白效果。對此,張藝謀解釋;電影《影》,並非一部全黑白的影像,而是選擇控制色彩,用物質的控制代替後期的褪色處理,所有的服裝、道具、場景盡量呈現黑白化,最終達到像中國水墨畫的感覺,但又不是純黑白色的效果。這種水墨畫風格電影我很多年就想了,不是現在想的,我不在乎大家怎麼評價我,主要是自己要有動力,我自己的動力就來源於我對這個東西的挑戰。

說到電影《影》,自然也不能不提及片中的幾位主演。在張藝謀看來,片中的演員都是會演戲的,不管是老戲骨還是小鮮肉都是實力派,這個故事充滿了故事性,這對演員的要求就非常高了。尤其是鄧超,他要一人分飾兩角,本尊和替身更是糾葛在愛情中間了,連劇中自己的他老婆都難辨真假。這個故事是拷問人性,一個人的命運,一個人的歸宿。

聊起鄧超,張藝謀直言:鄧超表演非常好,在一個多月中狂吃,狂練,去健身,演健壯的替身,突然又要在20多天當中狂減,減到非常瘦弱的樣子,演本尊,兩個人物反差非常大。當年鄧超就說,我們不能光看到外國人在電影中可以這樣做,我們也可以這樣做,他很爭氣,狂練,狂減,導演組都十分擔心他的健康狀況。將來電影出來以後,有很多戲的同框,很多戲是演兩邊,一個月以前是胖的樣子,一個月以後是瘦的樣子,後期並沒有用電腦特技做身體的變化,這對演員是巨大的挑戰。

張藝謀坦言如今電影市場觀眾年輕化故事本土化

電影《影》定檔暑期,在張藝謀看來,中國電影市場很大,口味也很多,不知道誰突然就火了。我們是在暑期檔,票房怎麼樣真不好說,現在電影產量高,沒有閑的檔期。但有一點很好,現在開始從票房為王轉向口碑為王了,觀眾選電影變得更理性了。有了好的口碑,我就無所謂檔期了,每一天都是我的檔期。

說到《影》,也不得不提及張藝謀的前一部作品《長城》。 對於市面上對《長城》的不同評價,張藝謀透露,《長城》不是自己選擇的故事,是別人弄好的故事,班子都搭好了,換了兩次導演,臨時找上門,然後就上去了。當時我覺得對我有挑戰性,很多人勸我別接,肯定是爆米花電影,但是我想嘗試一下,那個題材其實還是老化狀態。所以,到了好萊塢以後,就發現他們是嚴格的公司管理體制,要按照劇本拍,劇本的改動也是有限。《長城》帶給我的經驗不像其他電影,我覺得是另一種,當然它也代表了某一種野心,就想中外通吃,但是實際上這很難做到。觀眾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會有新的興趣,未必1+1的故事模式觀眾愛看。

對於中國本土的電影市場,張藝謀也說出了自己的心聲;現在中國本土的故事,觀眾會有興趣,過去1+1的模式很洋氣的,但是已經過去了。從中國今天電影市場的反饋來看,高票房,觀眾要看的都是本土電影,本土化的話題。觀眾傾向於年輕化,像《戰狼2》就有非常高的票房。又如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大賣,因為它當中蘊含的勵志、奮鬥感染到了觀眾。如今的中國是高度追求高度尋夢的狀態, 「勵志」符合當下的時代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覺庫 的精彩文章:

王寶強放棄女兒撫養權的原因,身世之謎的真相,讓他痛不欲生!

TAG:視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