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仕女吃元宵復活圖走紅網路,歷史上的唐朝真是以胖為美嗎

唐仕女吃元宵復活圖走紅網路,歷史上的唐朝真是以胖為美嗎

一名「環肥」仕女面對美食,狠下心來只要求吃一個,後來實在無法抗拒誘惑,又提出吃兩個,最終一碗元宵全部下肚……這組唐代仕女復活圖走紅網路,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也引發一個問題:歷史上的唐朝真是以胖為美嗎?

1、唐朝以胖為美的說法源於何時

據目前流行的說法是來自蘇東坡,他有首詩的兩句是「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瘦誰敢憎」。由此誕生成語「環肥燕瘦」,意思說楊玉環肥趙飛燕瘦,但都能受寵於皇帝,得其所愛。後世以環肥燕瘦形容不同體型的美女,並得出唐朝以胖為美的結論。

2、蘇東坡的「環肥」一說依據什麼

據後人推測來源於白居易《長恨歌》的兩句「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詩中「凝脂」被認為指肥肉。按這樣的理解,用老百姓的話就是「春天怪冷滴,皇帝賞賜華清池洗澡,楊玉環用溫泉水洗滿身的大肥肉」。哈!皇帝口味不是一般重。

3、「凝脂」一詞到底是什麼意思

「凝脂」最早出自《詩經·衛風·碩人》篇: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詩句形容衛夫人庄姜,大意是「她的手指纖柔,如同細草剛發芽,她的皮膚白皙嫩滑,如同凝固油脂」。根本沒有一點肥肉的意思,為啥到楊玉環這裡就變成大肥肉了?

4、唐朝以胖為美是有爭議的

贊成方有三大理由:唐朝皇族有鮮卑血統,保留有游牧民族崇尚壯碩之美的傳統;唐朝人豐衣足食,能敞開肚皮大吃大喝,所以體格肥壯;唐朝是開放、包容的時代,人們心寬體胖,心胸開闊自然體型胖大。唐代雕塑、陶俑、繪畫中的仕女因此都是胖子。

反對方有二大理由:閻立本、周昉所繪唐朝仕女纖瘦苗條,作為宮廷畫師所繪應是當朝標準美女,可知唐朝並非以胖為美;楊貴妃在任何史書中,均未記載是因肥胖得寵,《新唐書》稱「善歌舞,邃曉音律,且智算警穎,迎意輒悟」,沒有關於肥胖的一字。

5、肥與胖在古代的含義不同

《說文》:肥,多肉也。《說文》:胖,半體肉也。本義是祭祀用的右半邊牲肉。可知肥是有肉、有脂肪,引申為豐滿、豐腴;胖有肉還碩大、臃腫。知道二字本意,再來理解「環肥」是不是有新的發現?再重口味的皇帝,也不會喜歡臃腫的大胖子吧。

6、古人審美觀到底是什麼樣

《詩經》開篇就說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文靜、豐盈的女子最吸引君子。儒家經典貫穿歷史,古人審美千年未變。雖然有過「楚國好細腰」、趙飛燕「掌中輕」的極端追求,但腰肢纖細、高挑勻稱的體型審美始終如一,壯碩、肥胖的審美觀從未是主流。

用現代人的一句說,形容自古以來的審美觀比較恰當:穿衣服顯瘦,脫衣服有肉。任何時候,胖與瘦不是關鍵,只有勻稱、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難道不是這樣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父皇問:你若繼位,怎麼待你弟弟?皇子答:殺了我兒,傳位給皇弟
點將台之唐朝的鬥雞文化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