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高宗下詔令岳飛班師,真的是怕迎回徽欽二宗嗎

宋高宗下詔令岳飛班師,真的是怕迎回徽欽二宗嗎

文|小河對岸

在岳飛北伐取得節節勝利之際,而被宋高宗趙構連下詔書勒令班師,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遺恨。以致不少人都認為宋高宗之所以勒令岳飛班師,甚至最終殺害岳飛。乃是宋高宗畏懼岳飛北伐成功而迎回了徽欽二宗,致使自己皇位不保。那麼,岳飛迎回徽欽二宗、真的會威脅到宋高宗的皇位嗎?

宋高宗下詔令岳飛班師,真的是怕迎回徽欽二宗嗎

岳飛最後一次北伐,是在公元1140年。而宋徽宗已於公元1135年去世,其時唯有宋欽宗尚在世間。那麼,倘若宋欽宗被迎回朝,真的能威脅到宋高宗的皇位穩固嗎?

其一,宋朝的文官制度已經非常成熟,制約了宋欽宗再被擁立為君的可能。自宋朝建國之後,為防範殘唐五代時期的「武人政治」再次上演,趙匡胤以「杯酒釋兵權」的和平方式收繳了武將們的軍權。自此,「以文制武」便成為了宋朝的國策。而自宋朝起,科舉制已日益成熟,使得朝廷得以建立一套服務於中央皇權的文官官僚體系。

宋高宗下詔令岳飛班師,真的是怕迎回徽欽二宗嗎

而文官政治,其本身就具有極強的穩定性。宋高宗的大位已定,即便宋欽宗被迎回,也只能被當成「太上皇」去奉養。明朝的明英宗就例證(于謙言道:天位已定,寧復有他),而後來之所以有「奪門之變」。則是因為明代宗病重而不能理政、其又無子嗣的原因。

其二,亂世為君,更需才能與膽魄,宋欽宗也欠缺為君的資質。兩宋之交,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為君者更需才能與膽魄。儘管宋高宗也愛逃跑,但也有過英勇的表現。如靖康元年,金兵圍困開封,宋欽宗遣人議和,需親王為質。眾親王皆不欲往,唯有宋高宗自請前去,而與張邦昌同往金營。其後,宋將姚平仲卻夜襲金營。史載:..金人見責,(張)邦昌恐懼涕泣,帝(宋高宗)不為動,斡離不異之(懷疑宋高宗是假親王),更請肅王。

宋高宗下詔令岳飛班師,真的是怕迎回徽欽二宗嗎

而宋欽宗在位期間的表現,卻實在找不到任何亮點之處。倘若宋欽宗被迎回,宋高宗的聲望更盛,宋欽宗更是不能與之爭。在宋高宗的生母韋後被金國放還時,宋欽宗就挽住韋後的車輪,央請她務必轉告宋高宗,若能回去,當個太乙宮主足矣,他則絕不敢望。宋欽宗與宋高宗爭位,是既無能力也無意願更無條件,所以,根本就不足為慮。

其三,宋高宗也並非那種異常痴戀權力之人。宋高宗是我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長壽皇帝,一共活了81歲,而宋高宗在56歲之時便禪位於養子趙昚。而據史載,宋高宗的身體狀況一直非常好,用今天的話來講,完全可以再干二十年。但宋高宗還是在自己良好的身體狀況之下,鬆手了權力,這在我國歷史上都是極為少見的,從中可以看出宋高宗並非那種對權力極度痴念之人。

宋高宗下詔令岳飛班師,真的是怕迎回徽欽二宗嗎

宋高宗下詔令岳飛班師回朝,其實並不是怕迎回了宋欽宗,而是畏懼對武將們的失控。歷史上的北伐大業,成功者極少。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南方後期補給的軟肋難以解決,以及南方軍隊騎兵的缺乏而不利於進攻,宋高宗對北伐的前景並不看好。

宋高宗下詔令岳飛班師,真的是怕迎回徽欽二宗嗎

再則,宋朝一直是「文人政治」,「以文制武」乃是大宋的國策。而在兩宋之交的板蕩之際,卻給了武將們抬頭的機會,這對朝廷來說,乃是權宜之策,也是最憂心之事。兩宋之交,宋軍將領投敵、兵變、不聽調遣等都已是常事,而繼續北伐,則會使得朝廷對武將們更加失控。宋高宗的內心中,更懼怕岳飛以戰功與名望而成為「趙匡胤」。雖說以岳飛的的品格高尚,絕不會做出來「篡逆」之事,但正如趙匡胤對石守信等將領說道:..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的部下想要富貴,一旦把黃袍加在你們的身上,你們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也就身不由己了。故而,一旦宋金的關係得到緩和、南宋的安全警報解除,宋高宗便立馬收了韓世忠、岳飛、張俊等人的兵權。

宋高宗下詔令岳飛班師,真的是怕迎回徽欽二宗嗎

參考史籍:《宋史》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史右理 的精彩文章:

秦以後的朝代與割據政權,為何鮮有以「商」為國號
項羽分封那麼多諸侯,為何卻不肯為項羽儘力

TAG:左史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