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家衛生計生委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厲害了袁祖貽教授!

「國家衛生計生委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厲害了袁祖貽教授!

經過單位推薦、各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初選、國家衛生計生委評審,並經國家衛生計生委黨組研究,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袁祖貽教授被選拔為「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袁祖貽教授長期從事心血管尤其是冠心病介入治療方面的的臨床和科研工作,具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和紮實的科研能力,是我國衛生計生系統的優秀代表,為推動我國衛生計生事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用心開啟人生 追求成就未來

晉代名醫楊泉在《論醫》中指出: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現任西安交大一附院副院長的袁祖貽教授,正是這樣一位集仁愛、智慧、淳良於一身的人。20多年來,他將所有的心血傾注在心血管病臨床與科研工作上,並帶領著他的團隊,不斷向更高更遠的目標攀登。面對榮譽和褒獎,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能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拯救更多的生命。

以赤子之心回報祖國

袁祖貽教授出生在湖南株洲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湖南地方志中記載湖南人的性格大多剛烈、倔強。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說「我們湖南人霸得蠻,吃得苦,耐得煩」。這是對湖南人群體性格特徵的絕妙概括。除了和大多數湖南人一樣愛吃辣椒,愛交朋友,不拘小節外,袁教授留給人更多的印象是位瘦弱、儒雅、謙遜的學者,甚至笑起來還有點靦腆。也許是骨子裡湖南人的性格都融入在他對事業的拼搏精神和頑強的意志里了。

2000年10月,袁祖貽以互訪學者的身份受教育部公派前往日本京都大學攻讀博士後,那是一段讓他難忘的日子。當時他主要從事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防治研究,為了科研,他把資料室和實驗室當作了家,不分晝夜工作已經成了家常便飯,他無心遊覽異國的美景,就是想多學點知識,他捨不得浪費珍貴的一分一秒。這個勤奮、執著的「拚命三郎」很快贏得了導師的器重和厚愛,導師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中國人了不起!中國人能幹!」導師和學校積極要求他延長學制,連當時日本國內最大的製藥廠——武田製藥也將聘書送到他的手中,面對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優厚待遇,他沒有動心,他的想法很簡單:飲水思源,國家培養他多年不容易,醫院領導沉甸甸的厚望和對祖國深深的思念讓他無心眷戀異國他鄉的誘惑,他的心無時不刻不在牽掛著他熟悉的醫院和科室,2002年9月,滿載收穫的袁祖貽謝絕所有的挽留,毅然回國。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努力換來了累累碩果。2003年4月中旬,袁教授因其研究業績顯著,獲日本醫學會「海外青年科學家獎」,這項榮譽每年只獎勵4名海外青年學者。同年,由袁祖貽申請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硫氧化還原蛋白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生與發展中的作用》申報初審結果敲定,袁祖貽在一萬多份標書中最終獲得總分第一。

以仁愛之心對待患者

在眾多頭銜里,袁祖貽最看重的一個身份就是「醫生」,這個職業讓他有種神聖的使命感。從讀研究生時他就喜歡「泡」在科室里,這樣能更好地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到了後來,他就更忙碌了,不僅要查房、上門診、手術,還要帶研究生搞課題研究。但無論多累,他對病人總是非常耐心,他會一遍遍叮囑病人:要多運動,多鍛煉,這樣的效果不亞於吃藥,但他自己卻抽不出整塊的時間來運動,哪怕是打他最喜歡的羽毛球。「真渴望在周末去自駕游或抽時間去健身,可就是沒時間,每周能健身半小時都是很奢侈的事,」他曾無奈地笑言:「做這行的人不會長壽。」是啊,常常身著厚重的防護鉛衣一站十幾個小時,鐵打的身板也受不了。冠心病的介入治療屬於高風險高緊張的操作,從手術台上下來,身上濕透,兩腿發軟,已經成了很平常的經歷。最大的挑戰是面對複雜的病情,容不得半點疏忽,幾分鐘之內,也許就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死,「生命大如天,我得讓患者放心。

醫生這個職業好做嗎?不好做!除了要有精湛的技術,還得有與病人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醫德不光是願望,更是一種行動。這種行動必將貫穿整個行醫生涯。孫思邈在《大醫精誠》篇里講:「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側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袁教授對待他的病人,始終懷有這樣的一份惻隱之心,因為醫學應該首先是人文的科學,正如希波克拉底所說:醫術是一切技術中最美和最高尚的。

袁祖貽教授說:「醫生的責任很大,有挑戰也有風險,有時候很辛苦且不被理解,但當你真正熱愛這個職業,尤其是在危重病人搶救成功,或是自己的手術做的很理想時,就很有成就感,這時候哪怕再有多少苦,多少委屈,都是一種感動、一份欣慰」。正是懷著這樣一種信念,懷著對病人疾苦感同身受的關愛,他贏得了病人及家屬的尊重和口碑。

以感恩的心教書育人

袁祖貽身兼臨床醫生、科研領頭人、老師三個身份,每個角色責任都重,壓力也大,但他依然能遊刃有餘。為了給國家培養更多研究生、碩士博士、專科醫生、高、精、尖人才,他想了很多「招」,也花了很多心血。他把自己的學生分了三類,一類天賦很好,一點就通,這些學生是跑著出門的;一類稍差些,得扶著出門;再愚鈍一點的,就要背著出門了。但無論是這些學生中的哪一類,他都沒放棄過,老師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教書育人,不就是要把這一棵棵小樹澆灌成參天大樹嗎!想想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有那麼多恩師給予自己無私的教誨和幫助,如今,感恩的唯一途徑就是像那些默默無聞的老師一樣,把自己的知識、經驗,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學生,教他們成才。

做老師是個讓人有成就感的職業,如今,他的得意弟子有多人在全球知名大學搞教學科研,讓他覺得很欣慰也很自豪。

他還有個目標,要將本學科建設成為區域性乃至全國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利用學科醫療、教學和科研優勢,積極進行心血管疾病診療技術的規範化推廣、基層醫生的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為全國各地醫院培養一大批高水平臨床進修醫生。

以嚴謹之心潛心科研

天道酬勤,沒有一個人的成就和輝煌是輕易得來的。多少次為了解決科研中出現的難題而夜不能寐,多少次夜深人靜他還在書桌前查閱資料,連周末也沒辦法陪家人度過。他也想分一點時間給妻子、給孩子,也想在疲憊的時候和好友下一盤圍棋放鬆一下。可是,時間就像一架高速運轉的機器,催促著他不得不加快步伐。別人不理解他為何這樣拚命,問他圖啥,他苦笑:「身不由己,我不敢有任何懈怠啊,學科建設多年,不能敗在我的手上。」

多年來,袁祖貽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冠心病的介入治療以及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機制。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與發展的細胞生物學機制、探討血管壁在應急氧化反應、損傷與炎症及其後的免疫活化過程中的信號轉導、免疫調控等進行了系列研究。他先後主持和指導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 教育部科研基金3項,國際合作研究基金2項,優秀人才基金2項,共獲得研究經費近200萬元。主要完成人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國家「九五」攻關課題、「973」項目、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和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多項。多年來,他先後主持、承擔國家級研究7項、國家「973」項目1項。共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其中SCI論文70餘篇。

當外人投來羨慕的眼光時,誰能知道,在這些豐碩成果的背後,他付出了多少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和心血。

他要把學科建設成為區域性乃至全國專業技術研發和推廣基地,充分利用本學科的科研、臨床研究的優勢,牽頭開展高水平臨床基礎研究、臨床藥理研究、國際/國家多中心合作研究,並將技術轉化成為臨床成果進行推廣、應用。

以熱忱之心引領團隊

袁祖貽教授所在的團隊是有著輝煌驕人的歷史,學科創建於1951年,在楊鼎頤、王世臣、盧興等教授的帶領下,於上世紀60-70年代在國內最早地開展了右心導管、希氏束電圖技術,於1972年研製出我國第一台人工心臟起搏器並率先開展埋藏式心臟起搏器植入治療;在70年代將急性心梗住院死亡率降低到10%以下,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80年代以來,學科逐步形成了以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病、心肌病與心力衰竭、心臟起搏電生理與離子通道疾病、以及高血壓等專業優勢方向,在冠脈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心臟起博電生理、心肌病綜合防治、高血壓及外周大血管疾病等幾個主要領域的研究與臨床診治技術具較大優勢和特色,在全國享有較高學術地位,整體水平居西北地區領先、部分為全國領先。

「雖然我們一直在進步,但如今的形勢好比逆水行舟,有很多工作要自己去做,擔子和壓力都很大。前輩們為我們打下很堅實的基礎,我們這一輩人身上有很重的擔子。和國內同行尤其是積極極其發達地區相比,『天時』我們是相同的,『地利』上我們就差了些,所以我們就要充分發揮『人和』的優勢,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現在有很好的優良傳統——團結、奮進、求實、創新是我們的科訓,不計較個人的得失,通過共同協作的精神,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實現我們工作的中心——要提高科室在全國的知名度」。

袁祖貽教授非常重視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作為學科帶頭人,他科研工作和教學工作齊頭並進,志在培養出一支素質高、業務精良的臨床及科研隊伍。「研究生培養抓得緊,成才會快一些,產出好一些。」袁祖貽說。每周一的晚上,袁祖貽和他的科研團隊都要召開研討會,彙報個人的研究進展,了解國際相關學術前沿,解決研究中遇到的阻礙和問題,明晰下一階段的研究思路和工作。學科每年舉辦2-3次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並與英國劍橋大學、美國猶他大學醫學院、日本京都大學等國外多所知名大學進行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

他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培養青年教師上。為推進後備人才素質的提高,保證學科內每一研究方向都有國際學術聯絡、交換留學、聯合培養等,和國際接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他重點選派優秀研究生和優秀青年教師到美國北卡大學、劍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德克薩斯心臟中心、普林茨醫院、加拿大女皇大學、台灣楊明大學等一流學科專業學習深造,努力為爭創國家級重點學科奠定人才基礎。

「要讓國際權威雜誌上有我們的聲音」! 他給學科設定的總體目標是將學科建設成為特色鮮明、人才梯隊合理、技術力量雄厚、診療水平高超,可與國際水平競爭的國內一流的心血管重點專科。正是有了這種超前的意識,有將心內科建設成國家重點學科的氣魄和追求,有力爭站在國際前沿陣地的眼光和勇氣,如今的心血管內科已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實力最雄厚的學科之一,學科影響力連年攀升,不僅得到了國內同行的認可,在國際上也有了一定的發言權和學術地位。

以信念之心不辱使命

在眾多頭銜中袁祖貽最看重的一個身份就是「醫生」。因為他覺得,「袁醫生」這個稱呼,賦予他一種莊嚴的使命感。從學生時代起,他就肩負起醫生的職責,細緻耐心地管理每一位患者,密切地關注病情變化,給予患者最佳的治療方案。冠心病的介入手術治療屬於高風險、高緊張的操作,特別是面對複雜的病情時,幾分鐘也許就能決定一個人的生死。但袁祖貽總能保持冷靜,因為他說:「生命大如天,我得讓患者放心。」他是值得患者信任與託付的好醫生。

袁祖貽教授認為,一個好的學科一定要「兩條腿」走路,臨床與科研齊頭並進,作為學科帶頭人,他給自己的人生定位就是做國內最好的醫學科學家。一個好的學科或大夫一定是「兩條腿」走路:臨床與科研,任一條腿壞了就是廢人。要成大家,就要付出比別人多。唯有不斷奮鬥,不斷學習,才能走得更遠。

2017年長安國際心血管病論壇(CIC 2017)在西安成功召開,作為大會主席,袁祖貽教授通過這一學術交流平台,傳遞過去一年國際學術動態和進展,分享國際國內最新發布的指南,通過巡講的方式讓指南真正的落地,使基層醫院了解指南的更新內容,貫徹執行指南的建議,提高西北地區心血管醫師的學術水平及臨床醫療水平,從而更好地服務於更多心血管病患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