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厚積落葉聽雨聲》讀後感

《厚積落葉聽雨聲》讀後感

《厚積落葉聽雨聲》讀後感

好書推薦

這本書是愛人為孩子挑選書籍的時候買的,買回來之後她讀過之後便大呼妙不可言,要求我務務必一讀,以便為我那粗糙的心靈打掃一下塵埃,映射進一些美的氣息。我向來是對此類散文類書籍不感興趣,這次在愛人的威逼利誘下,在2017年的11月開始讀這本書。

這是一本已故著名美學朱光潛的經先生經典作品集,書中分別從先生的主要著作中《談美》、《談修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挑選了經典篇目如《生命》、《後門大街》、《慈慧殿三號》等共30餘篇,更精選了近60幅東西方藝術的著名畫作如莫奈的《睡蓮》、梵高的《向日葵》、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波提切利的《春天》、徐悲鴻的《松鵲》、周昉的《簪花仕女圖》等。並且這本書還有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厚積落葉聽雨聲》,這來自於一則朱光潛的軼事,學生到他家中,想要打掃庭院里的層層落葉。他攔住了,說:「我很不容易才積到這麼厚,可以聽到雨聲。」

這本書,不是平常的小說或者暢銷類的通俗讀物,而是一本關於朱先生對於美的獨到的見解的選集。從前知道朱先生,只是知道他是我國著名的美學大師,只是在語文的教科書中讀過他《咬文嚼字》一文,但從未真正靜下心來這樣相對系統的閱讀討論美學的書籍。這本書,先生的思想和文字是在是淵博,從詩歌、繪畫、音樂、自然、哲理、人生,涉獵之廣泛,不知不覺就讀了近三個月,才算草草翻完了第一遍,在這過程中也頗有些感觸,在此選擇一二記錄下來。不知以後再翻開此書的時候,心境和想法是否有所變化,也許若干年再看這段文字又有新的感悟可以書寫。

--讀《後門大街》

開篇的第一句就是「人生的樂趣是朋友的契合」。他把老北京的地安門大街也就是後門大街當做他的一個平凡無奇但很熟悉很親切的朋友,一個你若要見就隨時可以見,不需要提前預約,也不需要格外靜心準備,可以很「」隨便「的,不「尷尬「的朋友。雖然偏僻、狹窄、甚至有些破破爛爛,但是很有繁華過後的滄桑,有人生有故事。讀到這裡的時候,不禁拍案。不是嗎?先生之於後門大街的態度正是他之於朋友的態度,朋友應該是彼此相處很坦然的,你是個什麼樣子就是個什麼樣子,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

再說回來,膚淺一點談談逛街,不知有多少時候逛商場,被愛人要求穿得整整齊齊更要命的是要穿上皮鞋,否則絕不敢輕易邁進金碧輝煌的大堂,怕被哪些時尚的櫃檯後的店員一眼看穿。這哪裡還有半分「逛」的樂趣?「逛「講究的是心底的自由,是想買便買不買也自在的輕鬆和愜意。自然才是最有趣的事情。而如今全從外表被判斷、被營銷而左右了。這不是自由。也不是與人相處的樂趣。所以,這一段,重點標註了,從逛街到交友,準備與愛人好好探討一下,至少可以爭取陪她逛時最大的自由。

說到自由,我不禁常常想起小時候,我們那個時候上學時,老師所教的一切都非常喜歡,無論是到河裡用縫紉針燒彎了釣魚,還是到山腳下像模像樣的尋找遠古的化石,還是學寫大字時弄得滿臉滿身的墨汁,我們都很開心。那個時候老師們似乎也不是特別的著急,甚至有的時候可以用一個月的時間來觀察一粒花生是如何生根發芽長出葉子開出花的。沒有那麼著急,沒有那麼刻意,在不急不躁中等著心靈的內化和堅定。這也是一種自由吧。所以,這一段,與我的啟示,可以與小兒也一起探討下一下,如今的教育環境給大人和孩子都帶來了很大的壓迫感,如果你剝奪了他最初人生階段的認識和探索,如何要求他長大後就學會對人生的認識和探索?所以,從這篇文章中領悟,不必追求孩子在離開我們的時候就一定要開花,我們只要相信,在他生恨發芽的階段,給他充分的自由和養分,他終究會自然而然地開花就好。

所以,這一篇,我歸結為一種人生的境界,「坦然」,「自由」,「自然而然」。

--讀《談人生與我》

在這篇文章中,朱先生有一句話,說明了他之於人生的看法。他說:「我有兩種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種方法裡面,我把我自己擺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塊玩把戲;在第二種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擺在後台,袖手旁觀在那兒裝腔作勢。「

他說,當站在前台的時候,把自己看得與旁人一樣,與萬事萬物沒有區別。大自然對於萬事萬物是怎麼樣的,自然對待自己也是怎麼樣的。因為,如果一朵花開的時候會被風摧殘,一個小蟲爬行時會被車輪碾壓,這在自然界是正常,但對於人來講,卻不可接受,那是因為,人把自己看得與周圍的一切不同,想要獲得與之不同的優待,因而當風雨襲來的時候產生了計較或者留戀,人生苦也由此而來。

若想不苦,那就得多帶著美的態度面對生活,看看春天的百花齊放,夏天的繁花似錦,秋天的奼紫嫣紅,冬天的積雪凝寒,然後回頭再看看自己和他人,看看你與自然中的萬事萬物相比,你是否有他們的忍耐和堅持?

孔子知命。他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人生有順有逆,這是孔子所說的"命"。順境時得意洋洋,自以為無所不能;逆境時灰心喪氣,自認為一無是處,這就失去了君子風度。如果"知命",上山時能想到下山的結局,漲潮時能想到落潮的必然,水滿自溢月盈則虧。順利時無虛驕之氣,困境中頹廢之氣,這是君子的風度。

孟子知性。他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知性,指所謂天賦給人的本性,即仁義禮智。孟子認為,人們要是能擴充和盡量發揮自己的"本心",就能認識自己的本性。一旦"知性",進而就可以認識"天命"。孟子又說:「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盡性是個人的事,盡天則是突破個體生命的局限,認識萬事萬物之理,更能夠順應天命,而不過分強求。

莊子齊物。他說:「誘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他認為人生的態度,應該是看待萬物皆有其自然性和自足性。人應如同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一般,順應自然所賦予的本性生活。

先生舉出如此多的聖人的言論,來說明人應該順其自然的活著,不過分強求,也不過於高看自己,以一種謙虛的,自然的,心平氣靜的態度活著,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夠發現生活的美好和希望。回看朱先生的生平,他也的確用自己的一生對這一人生的美學做了最好的詮釋。先生在十年浩劫之中,寫檢查、挨批鬥、掃廁所,受盡屈辱,但他竟能靜氣凝神,翻譯出百萬言的巨著黑格爾的《美學》。他如此自拔於現實的悲苦之中,仍能夠勤勉治學,其豁達的胸襟,高遠的眼界,在回頭看看先生寫的這些談人生與我的文字,更可看出他深厚的人生修為,確確實實是將人生的美學一以貫之,生命才呈現出這種美的風采。

我讀罷,無法再舉出更多的先賢的例子,再加以闡述。但不禁想到一個人,他就是愛人的姥爺,1898年生人,活了101歲高壽的時候辭世。愛人是她姥爺一手帶大的,因此常常與我說起她小時候的事兒。她說姥爺沒有念過多少書,但常與她說一些人要怎麼活的道理。他領她赤腳穿過松林去聽鳥兒鳴,躺在他種的菜園子里看蝶兒飛,趴在村前的小溪前看魚兒油。「人要怎麼活?像這些花鳥魚蟲一樣。」一棵樹,無風的時候直指天空,有風的時候搖擺閃避,而在暴風雨的夜晚不惜斷臂也要把根留住。「人要怎麼活?像這棵樹一樣。」他的話很簡單,但對人生卻看得豁達通透,走南闖北,人生起起落落,但始終微笑以對。而我們,通常是活著活著,道理上誰都知道冬去春會來,當真正遇到坎坷的時候卻忘記了風雨後會有彩虹。現在讀完朱先生的這篇文章,再回頭問問他老人家「人要怎麼活?」估計,先生和姥爺都會說:順著自然的本性活著。

所以,這一篇,我悟到,帶著一雙眼睛體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萬物皆自得。

註:授權發布,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台:changanjie-read。

本期責編:李林鵬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直機關及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書友以書相聚,以學養才。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複,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安街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學習恩來」鄧穎超:一次遇險與脫險的經過
建國初期周恩來的幾次理論思考——三大改造時期

TAG:長安街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