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儒藏·史部·禮樂類》第三十種

《儒藏·史部·禮樂類》第三十種

《四禮寧儉編》

清·王心敬撰

李文澤校點、楊世文審稿

民國陝西通志館排印《關中叢書》本

撰者介紹

王心敬(1656—1738),字爾緝,號灃川,陝西鄠縣(今陝西戶縣)人。

少孤,賴母撫以成人。二十五歲時受學於關中大儒李顒(二曲)門下,為高第,宗濂洛之學。歷聘為湖廣、江漢諸書院講學之師。康熙間舉薦於朝,辭疾不赴。年八十餘卒。

著有《易說》《今古文尚書質疑》《灃川集》等。

本書介紹

《四禮寧儉編》,又名《灃川家規》,以冠、婚、喪、祭為序,敘述四禮儀節。

王心敬自謂「余家世業耕讀之家也,崇質尚朴,莫儉為宜」,「暇日就前代傳來家禮纂本,更為刪其繁縟」,「首取其於文不繁為近本,次更取其簡而易遵為可行」,編纂成書而署曰「寧儉」雲(卷首載《自序》)。是書論禮以朱熹《家禮》為準則,又參考呂維祺《四禮約言》、宋纁《四禮初稿》等著述,不專遵古禮,於世俗儀節,亦時有收錄,如其在書中謂「不但世俗之儀文不敢輕襲,即先儒之緒論且不容苟因也」(參原書「喪禮」)。於古禮亦間有駁論,如婚禮允許新婦成婚次日即廟見,庚即謁見公婆;祭禮允許支子設神主祭祀祖宗,臘月祭土神、竈神、井神,均刪改古禮而創以新意。書中論「喪禮」條目為重,改更亦切,如死者廢床寢地、楔齒綴足、飯含諸項,原為古喪禮儀節,書中謂宜刪去;喪主宜置《家禮》一書以備參考,遭喪七七、百日設奠,合三祭為一祭,均古禮原無,而以民間通行禮儀新增。於「喪禮」末章置「所宜通融八事」,更是有感於弊俗而變通之,以求適用,具體而詳。

四庫館臣謂「是書以冠昏喪祭四禮,無貴乎繁重,宜崇尚質樸,始易遵行」,「與呂維祺《四禮約言》、宋纁《四禮初稿》用意大略相近」云云(卷二五)。

版本與校勘

《四禮寧儉編》見於清《續通志》卷九八、《續文獻通考》二一七、《四庫全書總目》卷二五著錄。

《四庫全書》未予收錄。今存有民國陝西通志館排印《關中叢書》本,茲即以該本為底本整理。

擷英咀華

卷首

禮無所不在,何獨與四禮而謹諸?謂四禮生人之最切近也,禮貴得中,即吾夫子亦曰:奢則不遜,簡則固矣,又何容偏取於儉而尚焉?謂儉之尚近於本,而抑且中材下士可企而及也。然維昔吾夫子不又有曰:禮與其奢也,寧儉。又曰:與其不遜也,寧固耶。夫吾夫子豈不知禮之貴中哉?正以儀文繁縟,非並禮之本,始失之,即且有病其繁而畏難不行者。故寧儉寧固之嘆,吾夫子一言之不已,而至再,在言之不已,而直至於三。嗚呼!味斯言也,吾夫子始隱有溯本之深思,挽時之隱意存焉。矧余家世業耕讀之家也,崇質尚朴,莫儉為宜,而敢妄希當世大雅之林,用避固陋之誚哉。故暇日就前代傳來家禮纂本,更為刪其繁縟,而題曰「四禮寧儉」。蓋區區愚見,首取其於文不繁為近本,次更取其簡而易遵為可行。若博雅君子其有睹余編而執固之一義譏余笑余者,余不敢恤也。

卷一

冠之有禮,所謂以成人之道責望子弟也,故古人敘禮以此為首。冠禮蓋綦重矣,奈於今廢業已久,復古為難。然如吾黨有深愛子弟者,將欲責望吾子吾弟以成人,而有助於其強立,則是禮亦正不可以世俗之久廢而不講也。故仍以此冠首焉。

書影

原文見《儒藏 ·史部·禮樂類》第九冊《四禮寧儉編》提要。

圖文製作:嶠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藏 的精彩文章:

王懋竑《朱子年譜》四卷、《考異》四卷、《附錄》二卷︱《儒藏精華?史藏》第十四種,冊二百五十三至二百五十八

TAG:儒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