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警惕「坐」出來的疾病 愛出門才能更長壽

警惕「坐」出來的疾病 愛出門才能更長壽

生活當中,我們難免會碰到各種瑣碎小難題。掌握一些健康生活的小竅門,也許就可以讓生活難題迎刃而解了。來看小編的整理吧!

/1/

警惕「坐」出來的疾病

如何坐才算「坐對」?

健康美好的人生,是「走」出來而非「坐」出來的。人類的日常活動量隨著文明和進步而下滑,低頭和久坐,更是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寫照。除了睡覺的8小時(甚至更少)躺著,其餘的16小時幾乎都在「坐」,而且是不正確的坐姿。

即使在健康意識提升的今天,大多數人依然忽略了「坐」的隱秘殺傷力,充其量將其與「肥胖」及「腰酸背痛」掛鉤,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健康風險。

/2/

變胖變懶惹病上身

科技時代顛覆人們的生活形態,從勞作模式進入久坐模式,各種疾病也接踵而來。長時間久坐會讓一個人變胖、變懶,繼而導致身體上的疼痛,尤其背部疼痛,久而久之會蔓延至頸部、背部和腰部脊椎。此外也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糖尿病及癌症等疾病的風險,並且容易出現負面情緒如抑鬱。

大部分人不論是開車、上學或上班還是吃飯,都在坐,在家時則坐著看電視、上網或看手機等等,除了睡眠,2/3時間都處於久坐不動的狀態,而且坐姿不正確,除了引發身體疼痛,也增加心臟病、糖尿病及癌症等疾病的潛在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一個人每天必須有至少30分鐘的活動量,一個星期運動5次,但超過60%的人沒有達到標準。

/3/

做運動也得常活動

一個人只要每天或每個星期固定運動,就能改善久坐成病的問題?

事實並非如此,下面是一些正確的認識。

?運動確實有助於健康,但若是長時間久坐,即使每個星期打球、健身一兩次,效果也不大。人體需要的是全天候的「活動」,不同於「運動」。

?全天候「活動」的最基本標準是,每坐30分鐘就要起身活動一次,比如去廁所、伸懶腰、活動筋骨,這些簡單的小動作,都是必要且正確的「活動」,可確保血液循環。

?不一定非要進行激烈的有氧運動或正式(全副武裝)去跑步、踩單車、游泳等,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

步行是目前所知最好的日常活動,雖然沒有規定必須走多遠多久,但對於每天以坐為主的人來說,多走走總有好處。

/4/

如何「坐對」

究竟如何坐才算「坐對」?

在講求正確坐姿之前,首先必須有「正確的椅子」——能夠上下調整高度和前後活動的座椅和椅背、有輪能移動、有扶手能讓手臂平放和休息。

人的高度和身材不同,所以需要一張能夠調整適合自己高度的椅子,活動椅背則幫助背部得到休息和舒緩的正確角度,盡量不用不能移動和調整的椅子,長時間僵直坐著,身體必然酸痛。

所謂正確的坐姿則非常複雜,也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最適合和舒服的坐姿,但最重要的是必須「好好坐」。長時間使用電腦的現代人,往往是駝背式的前傾坐姿,久而久之背部肌肉疲勞,背痛和脊椎變形等問題接踵而至。

一般來講,坐著時,踝關節盡量保持90度,並且平放在地,其他許多細節還包括視線和電腦熒屏的距離、熒屏和鍵盤的擺放位置和角度,使用鍵盤的手勢等,這些因素都能對健康造成影響。

/5/

愛出門才能更長壽

不少人上了年紀,體力、精力、活動能力大不如前,整天在家待著。《美國老年醫學會雜誌》刊登新研究顯示,老人不愛出門,容易患上抑鬱症、焦慮症以及其他精神疾病。而每天出門的老人死亡風險低,壽命更長。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骨骼、肌肉、消化系統、心血管、中樞神經等功能逐漸衰退。

經常到戶外進行適當運動,一是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增大能量消耗,改善脂肪代謝,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和高血脂;二是步行時下肢支持體重,上下肢骨關節、肌肉與身體其他部位協調配合,能加強心肌收縮,對改善心肺功能、延緩下肢關節退行性病變有積極作用;三是到戶外可以增加紫外線照射時間,有利於體內維生素D合成,預防或推遲骨質疏鬆症發生。

另外,老人常出門可增加與人接觸的機會,通過交際行為保持社會功能,緩解抑鬱情緒。

所以,建議老年朋友多出門,最好的去處就是城市綠地。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的研究發現,老人每天在安靜且有綠地的公園散步1小時,就能顯著改善肺活量,並且這種益處在多數人中可持續24小時以上;老人患冠心病的幾率也可降低19%以上。

此外,老人可以與鄰居聊天或者到廣場散步,只要走出戶外就是好事。但要提醒老人們注意:

?出門前聽天氣預報。早晚出門注意溫差,春秋兩季別穿太少;

?出門帶點食物。比如餅乾、麵包、牛奶,便於隨時補充能量,還要攜帶手機;

?選好地點。最好多去陽光充足、空氣清新、安靜的地方;

?別貪多。出門不要走太遠或太疲憊,可以讓家人幫助設計路線。

/6/

日常生活如何護腰

腰痛是骨科門診患者的常見就診癥狀,引起腰痛的疾病有很多,如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腰肌勞損、急性腰扭傷、腰椎結核等。

疾病雖然五花八門,但大部分發病原因是與不良姿勢、工作壓力、生活習慣有關,導致了腰部的過度使用、肌肉萎縮、穩定性下降,從而加大腰部損傷的機會。我們今天就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著手,告訴你在生活中如何正確使用腰部,避免損傷腰部。

/7/

日常做到正確站立行

?坐姿。與仰卧和站立姿勢相比,坐位姿勢腰部受力最大。所以建議減少坐立時間,尤其是腰痛期間。坐位時最好選擇有靠背的椅子,腰部可放軟墊將腰挺起,不要「弓腰」,「弓腰」在坐位姿勢中最傷腰。

?站姿 。站立時盡量保持身體直立、挺胸抬頭,保持腰部在骨盆的正上方,這樣最省力,長時間站立腰不容易受傷。

很多人習慣身體偏向一側,單腿支撐的站立姿勢,這種姿勢使骨盆傾斜,腰部受力不平衡,還有就是因肥胖產生的「大肚腩」使腰部受力過大,背部肌肉負擔過重,這兩種姿勢長時間都易引發肌肉勞損而腰痛。

?睡眠。睡眠主要是休息,如果床太軟則會使身體過度變形導致肌肉緊張,所以建議睡硬板床。所謂「硬板床」,不是真的就一張硬板,而是相對軟床而言,不易產生變形的床墊。

/8/

日常活動學會正確護腰

洗漱 刷牙、洗臉是每個人每天必乾的事情,而且需要彎腰來完成。如果姿勢不合適,長期如此腰就容易出問題。諸如此類的動作還有刷鍋、洗碗等。

一個方法是腳旁放個矮板凳,兩腳輪流放在板凳上,可以減輕腰部肌肉緊張。另外一個就是保持腰部正常位置,利用屈髖動作完成,即由彎腰變為屈髖,可以很好地保護腰部。

?起床。起床是指由仰卧至坐立在床邊的動作,這本身是一個複合動作,但很多人這個動作是一蹴而就,合二為一了。

殊不知臨床上腰扭傷常見的原因就是起床時扭傷,腰椎是最害怕旋轉動作的,或者說旋轉動作最容易傷腰。

所以起床動作最安全的做法是先在床上軀幹整體旋轉至身體側卧,再從側面支撐至直立床邊坐起,這樣就避免了腰部的旋轉動作。

?搬抬東西 。搬抬重物會加重腰部的壓力,姿勢錯誤更是「雪上加霜」。搬重物時需注意一是盡量靠近身體;二是減少彎腰,可用屈膝動作代替;三是用力前自己先鎖緊腰部,使腰成為一個整體,這樣搬重物時腰就不太容易受傷。

?拖地 。拖地也是腰扭傷的常見原因,其動作的危險因素也是彎腰和拖地動作會導致的腰部旋轉。建議屈髖代替彎腰動作,雙手交替拖地減少一側壓力,也可以由前到後直線拖地以避免腰部旋轉的傷害。

?開車。 開車主要是座椅的調整,椅背後仰角度不能太大,保證開車時背部靠在椅背上,腰部放腰墊以支撐,這樣腰背部壓力會減小很多。

/9/

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蹺二郎腿。蹺二郎腿會使腰椎兩側受力不均衡,尤其是習慣向單側蹺二郎腿,長時間受力改變會導致脊柱側彎。建議減少單側蹺二郎腿時間和次數,或者雙側輪流蹺二郎腿以減少單側壓力過大,最好不蹺二郎腿。

?背單肩包。背單肩包時為保持背帶不下滑,背包側肩關節會向上傾斜,脊柱向對側彎曲,腰部也會發生相應力學改變。可改為手提包或背雙肩包。

?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若沙發太軟,人坐下去後蜷的像「蝦米」一樣,這種姿勢腰椎壓力非常大,另一種是斜靠在沙發上,身體重量偏向一側,腰部不平衡。這兩種情況都可導致腰部損傷的機率增加,可通過更換硬墊沙發、調整姿勢和減少看電視時間來避免腰部損傷。

靠在床頭看書 很多人有睡前看會兒書的習慣,靠在床頭看書一是對頸椎不好,另外這個姿勢腰部是懸空的,容易疲勞。建議改變姿勢或者腰部墊實減少腰部壓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壽 的精彩文章:

46-55是四種疾病高發期,養生謹記「五」個字易長壽
早起三習慣,長壽又延年

TAG:長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