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米音樂連年虧損黯然退場 急流勇退或為明智之舉?

多米音樂連年虧損黯然退場 急流勇退或為明智之舉?

智能音響品牌Sonos日前向用戶發送郵件表示,多米音樂計劃終止相關業務運營。Sonos在給用戶發送的郵件中提及,「受市場因素影響,多米音樂公司計劃終止多米相關業務運營,伺服器於2018年2月28日下架,無限期停止音樂服務,同時將導致您在Sonos平台上無法繼續使用多米音樂」。

多米音樂作為在線音樂平台第二梯隊的一員,2016年9月其運營公司多米在線宣布就掛牌新三板,成為國內「音樂第一股」,短短一年多後又為何黯然離場呢?

1買不起版權是硬傷

多米在線於2018年2月14日,已經申請終止掛牌,而多米此次停擺也是早有前兆。據其掛牌時發布的相關公告顯示,多米在線在實現掛牌新三板前就已出現了虧損,且還處於主營收入逐漸減少,虧損規模繼續擴大的狀態。

據公開資料顯示,從2014年開始,多米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4、2015年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694.26萬元和-9,876.38萬元;2016年全年營業收入2,380.25萬,凈虧損2,700.47 萬;直至2017年上半年,營業收入863.05萬,凈虧損3,476.81萬。

隨著「最嚴版權令」的發布,音樂平台為了豐富內容,就不得不面臨一筆不小的版權購買支出。面對連年的虧損,購買版權對於多米來說無疑是難以承受之重。而多米音樂高管在去年接受相關媒體採訪時就明確表示表示,版權已經買不起了。

內容的缺失,帶來的必然是用戶的流失。騰訊音娛、阿里音樂、網易雲音樂形成的三大巨頭因背靠大平台,尤其是QQ音樂早以數字專輯形式開啟新盈利模式的基礎上,對音樂內容的擴充都積極快速,版權缺失的多米在內容競爭上必然要敗下陣來。有數據顯示,2016年多米音樂獲得新三板掛牌函時,多米音樂的用戶量超過4億,然而在2017年7月,多米音樂的月活就只剩下397萬。內容不足,用戶黏性必定大打折扣,而沒有用戶的平台跟「鹹魚」又有什麼區別呢?

2轉型效果不佳難扭轉

「凈利潤為負,主要系公司正處於業務轉型和投入時期,如未來公司不能有效利用研發投入實現經濟價值,並通過規模效應及成本控制手段降低邊際成本,則公司面臨繼續虧損的風 險。」多米音樂財報中曾這樣說。

面對版權競爭日益激烈的音樂市場,買不起版權的多米只有走轉型的道路。瞄準巨大的粉絲經濟市場的多米在2015年推出粉絲互動平台偶撲,作為較早聚焦粉絲經濟的平台偶撲也聚攏了大量用戶參與應援。此後,多米也借偶撲成功與《音樂風雲榜》等盛典合作,並吸引大量用戶註冊。

但應援文化的核心關注點是偶像,而非平台本身,因此用戶對於平台方的忠誠度較低,這並不能長遠、有效的解決平台用戶流失的問題。所以當出現粉絲懷疑「音樂風雲榜聯合偶撲詐騙」的事件後,也使得多米的口碑嚴重受損。

除了服務粉絲,多米也嘗試轉向線下演出市場。根據其2017年上半年財報,多米音樂在上半年通過音樂演藝業務實現收入 522.73 萬元,但演唱會業務帶來的成本增加讓多米仍然處於虧損狀態。

CIC灼識諮詢執行董事趙曉馬在採訪中表示:「多米音樂倒下的根源在於激烈且殘酷的行業競爭,競爭的激烈主要表現在面對巨頭的流量壓力和日漸退去的品牌知名度上,競爭的殘酷主要表現在版權的困境和運維能力上。」

3月6日,阿里音樂與網易雲音樂正式宣布達成版權戰略合作,騰訊音娛、阿里音樂、網易雲音樂三方的版權合作均已達成。現階段,三家的差異化競爭早已展開,對於內容的特色化運營也逐漸顯現。在版權趨於共享的形勢下,接下來對於平台的運營要求將更為嚴苛,第二梯隊的音樂平台走向衰敗或已成為定局。如今,買不起版權、轉型不佳的多米、偶撲平台都已暫停運營,急流勇退或許正是明智之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鮮聲 的精彩文章:

TAG:娛樂鮮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