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君和大語文課程答疑

君和大語文課程答疑

君和大語文課程內容

第一 以歷史為脈絡去整理所有的初高中文言文、古詩詞

通過歷史,能夠更好的揭示出作者寫作的問題意識—— 讓學生能夠更有代入感的理解,作者創作的動因

同時,很多孩子在閱讀古文的時候,與作者是有距離感的,唯有去了解古人曾經所受到的教育、思想、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他為什麼會做出與當代人迥然相反的選擇

第二、我們的講解,講的是知識,而非道德。很多國學課,把國學上成了道德課,甚至藉由古人的一些文章,來做道德馴化。真正的道德,一定是來自於個體高度的思想自覺性,而這種自覺性的基礎,就是知識

比如我們開篇在做孔子的講解的時候,會以史記中的孔子世家作為很重要的講解依據,我本人會參看馮友蘭、梁漱溟、錢穆、李零、鮑鵬山等人對孔子的看法。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與學生一同站在巨人的肩膀,綜合性的評述一家思想之短長。

第三 、 我們在上課的過程中,會做到東西方文化的比較。

比如中國的專制政治與雅典的民主政治;中國的先秦的分封建制和西方的封建制;中國的法家思想與西方的法治思想;中國避世消極的道家思想和西方的犬儒思想家第歐根尼等。通過文化對比,更好的去了解和思考自己的文化特徵。

在講解古詩詞方面,也會運用到當代西方文學的批判理論,如現象學、闡釋學、符號學等。

舉例來說,在符號學的理論中,文字與語言都只是符合,符號的背後意義,一部分來自於個體感性的經驗,一部分來自於理性的認識。在中文世界中,很多文字元號,表面的內容與他引申的內容相距甚遠,今人讀起來枯燥的原因,這是在於與古人對這個符號理解的不同。以「畫眉」為例,當代畫眉這個行為,只是愛美的表現,而在古代社會,則會給人崇尚美德的聯想,古典詩詞的韻味正在於培養學生掌握一把「解碼」的鑰匙。

第四、由於我本人做初中和高中的應試語文。大語文絕非與應試脫軌的興趣課,而是與應試教育息息相關。

首先:它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古詩詞鑒賞。很多高中學生在古詩詞鑒賞部分的失分,正是由於對古典文化閱讀的匱乏造成的。

舉例來說,古代詩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塑造了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責任意識和人生價值取向。所以一旦他們生逢亂世,而小隱於江湖、大隱於鬧市之際,表面上,都是從容快樂,以老莊思想自謂,內心深處則痛苦不堪,為自己無法一展生平所學而痛苦。

王績「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如此

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如此

其次,是把我們學過的古文變成作文素材

2017年全國卷二高考作文題目,材料中有一句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講的是面對自然的鐵律,人所展現的出堅強的氣質。有些國學素材,其實他們從小就已經掌握

比如自於列子、出自於山海經的神話故事——比如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以神話的形式所塑造的精神圖騰,這種圖騰的意義,正是展現出先民們在面對殘酷的自然規律,所展現的頑強不息、堅毅勇敢。此所謂活學活用

第五,根據授課內容,學生在背誦的基礎上,形成具有學術論文意義的課程專題總結。比如現有開課學生在總結「我眼中的大唐」一文中,就能對大唐不同時期的時代精神,所賦予詩人身上的特點,進行彙編和總結,最終將零散的知識進行整體性的把握,正是對古典文化學習的意義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辯論教我的那些事 的精彩文章:

TAG:辯論教我的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