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作為中國人,這4個關乎中國文化未來的認識,不得不知!

作為中國人,這4個關乎中國文化未來的認識,不得不知!

追求美好生活是人類共同的本性和願望。然而,現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雖然經濟發展,物質豐富,但卻到處都充滿紛爭,大到國與國之間,小到人與人之間,矛盾不斷,衝突不斷。而且道德和信任危機正在愈演愈烈。究其源頭,在於物稀而不均,在於心燥而不平。

解決「物」的問題在於科技,解決「心」的問題在於文化。

先賢曾教導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雖然是平頭百姓,但是,在擺脫基本的物質窘迫之後,就不能再做一個因得失而喜悲的穿衣吃飯人了。因此,我們作為個體的一份子,也要把自己融入到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之中。

對於中國文化,哲學詩畫有4個觀點,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1,中國文化的化育力量

大到世界,小到個人,走勢、命運,就一個大的時間段整體而言,取決於文化,也就是文明教化。而就化育力而言,中國文化要顯著優於西方文化。

在此,有一個衡量的標準,即看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不是看其發展歷史的長短,也不是其覆蓋人數的多少,而是看其能否徹底化解人與人、人與物的矛盾和衝突。如果再進一步則是實現生命的終極超拔。中國文化之所以優秀,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中千年不倒,正在於此。

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最大的差異在於,西方文化止於「愛人如己」。但「愛人如己」還是沒有超越一個「己」,面對衝突,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去思考、解決問題。不能超越愛,就難以超越恨,就難免衝突、互爭。

而中國文化的高度,在靠思維即可達到的境界上,已超越 「善惡」、「愛恨」。「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齎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太陽出來,照耀好人,也照耀壞人。這種文化能真正站在「上帝」的高度看待人類的衝突,像太陽普照一樣有效化解人間的衝突,引領人類達到和平光明的未來,作為這種先進文化的新時代繼承者,我們有責任將其發揚光大。

但是一切文化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生存。餓要吃,冷要穿,普羅大眾,非宿凡人, 一頓不吃就「相『忘』於道」 了,更不要妄談造福他人了。所以,先進文化的作用發揮,首先要依賴強大硬載體的力量(政治、經濟、軍事、醫療、體育等硬體)來支撐。既要有能力息止紛爭,又要有能力光大先進文化,把人類引入光明未來。

所以,「有道」的中國,必須首先在經濟、軍事上更強大,國富民強,不怕外敵,然後才能做到制止戰爭和福澤世界。

2,中國文化中的糟偽

任何事物從來都是良莠伴生,都有其兩面性,中國文化也是如此,有很多好的東西,也有些糟粕之處。有兩種落後的中國「文化」必須明晰、摒棄。

顯性的糟文化——

比如「聲色犬馬,煙酒食茶」這些誘欲、亂性的俗文化應當遠離。這些俗文化彰顯的是人的貪味、貪慾和暴殄天物的惡習。以貪慕、據有之心升起的任何所謂的「雅興」,都是一塊慾望的遮羞布。貪慕、據有之心、無邊享樂,必然導致人的本性迷失,失正智,墮邪智。到最後會像晚清時期的大煙一樣,弄得人們意志全無,毒害眾生,

隱秘的偽文化——

比如「出人頭地,光宗耀祖」這些以私心、私利為出發點的披著文雅辭藻的邪思文化,是摻在糖里的砒霜,作為流毒,在傳統文化中已經貽害了中華幾千年。偽文化帶來的結果是:良知喪失,拉幫結派,滋虛榮,生歧視;生出權勢,繼而自我膨脹。這是貪腐之根、動蕩之源。這些離善向惡的東西應當摒棄,中國文化需要正本清源。

最後想要補充的是,我們現在的社會已經到了必須重視「國民教化」的緊要關頭,很多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已經被西方文化排擠和同化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雖然說文化需要教育,需要辦學。但現在的教育和辦學,都是圍繞知識、技能等隸屬西方文化的東西,忽視了「國民教化」這個大問題。為什麼會有「英雄枯骨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的社會殘酷現實,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教育有問題,價值觀導向有問題。邪崇,堵是堵不住的,只有從根上培正,這是千秋萬世的大計,需要我們的教育和辦學機構作出巨大的改變和努力。

3,中國文化精髓的重建

首先是去偽存真——

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無知和漠視,以及物慾的泛濫,使得現在的中國人已經辨別不出中國文化的真假,喪失掉了接觸中國優秀文化的機會和社會土壤環境。所以要對傳統文化進行梳理,明判真偽,去偽存真。最好能用一種現實且易懂的語言讓更多的國人了解和認識中國文化精髓。

其次是經典的普及和重讀——

比如對於適合大眾廣泛學習、不帶任何違背官方意識形態的典籍,從傳世經典的兒童啟蒙教材《三字經》、《弟子規》,到儒家經典《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再到道家經典《老子》、《莊子》,不應總是把這些弄到大學的課堂中,而應該更多的普及全社會,讓經典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多一些大放異彩的渠道,且要更多的落實於行動上,形成良好的國學之社會風氣。

4,文化與政治

在普通百姓那裡,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中國文化,其特徵是,在「內聖」基礎上外顯的以「修齊治平」為核心的「家國情懷」和「天人情懷」,充滿著自新、開創與責任。這是與西方以「神主一切,信而得救,愛人如己」為核心的「個體救贖」意識的最大區別。

無論中國社會怎麼變遷,人們的思想出現怎樣的階段性變化,中國人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意識,在歷史中從未衰減過,而且,越艱苦,越強烈。因此,被這種文化熏陶的中國人,有著強烈的尊尚意識和超強的忍耐力,本正源清的中國傳統文化越昌隆,則良善者越多,家庭、社會越穩定,經濟越繁榮。實際上,中國文化能與一切政治形態兼容。

文化越發達,人心越清明。在內因上,完成國民教化,即完成家、國穩定就更容易。中國過去兩千年,變的是朝代更迭,不變的是「私利皇權」,變的誘因多是私利,千年不變的維繫正是這種文化力。「私利皇權」下尚能有如此威力,「公利民權」下更能助力萬代昌盛。

而西方文化是一種以「仗神之力,個體救贖」為核心的文化體系,則是「向上寄望,橫向關愛」,有廣泛的愛心,有奉獻精神,更希望有「救世主」出現。但是,愛則求寬,過寬則散,在當前人類社會的形態下,這有益處,但也有不少弊病。同時,西方人愛參與,但寄望「救世主」的心態,又使他們缺乏中國頂級人物的那種「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宏大理性,總是在選擇別人,尋找更好的「救世主」,個別挺身而出的,背後卻是不同的利益集團,個人英雄主義居多。

所以,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政治體系和政治制度,在「選賢任能,精英決策」,以及物質創造、發展經濟等方面的效率而言,要顯著高於所謂的「民主」模式。一旦政治穩定,制度科學以後,我們需要不斷加強的就應該更多的是國民教化。教化即教育和潤化。做到強國,牖民,樂業,明心,澤世,這也是我們每位中國公民的希望和心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畫 的精彩文章:

這個畫家畫的畫奇特又可愛,未來5年要火?
宋金時期人們都打打殺殺,而她卻甘當道士,終成傳世畫家!

TAG:哲學與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