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守文:如果讀書,如何讀書

劉守文:如果讀書,如何讀書

點擊呂梁記協

關注我喲

?定期推送新聞茶座、我的觀點、幽蘭聽香、呂梁新聞人、攝影人物、佳作欣賞、探尋發現、影像漫

步等諸多優質內容,關注我們妥妥沒錯!

輕音樂0403

 輕音樂  NO.4

洪億展 

00:00/04:44

今天我所要談的命題是「讀書和國學閱讀」,題目看著很大,但我的意思只在「如果讀書,如何讀書」上面徘徊。當下社會提倡書香建構,我們在事實上其實還不能做得更多,只能有一點個人的讀書感想。書是獨立的世界,龐大複雜,而讀書又是很自我的事情,怎樣進入書香世界,又怎樣開展閱讀生活規劃,也沒有多少規則可言,也逼得我們只能有點感想。更重要的是,書還需要不需要讀,我總表現出許多的難為情和從未間斷過的猶豫。本來讀書應該就是荀子所說的求取「大清明」,但當下,似乎是連小清新的獲得都是奢侈。只是我還知道,當下肉身迷離,而自我經驗和成見的樊籠總是套錮著精神的洗鍊和超邁,不讀書,卻也很難超越太多的習得,擺脫常識成見,陶育性情,洗鍊風度。由此,感想還就需要在應該讀書的考量方面。感想不多,就是幾個「應有」的句子,我把它們分享在下面。

一、讀書應有信仰,至少應該有個信念並且知道它的功能。讀書是思維——思想對個體生命的再造或者提升生命質量的重要方式。人需要和社會、和生活、和自己、和未來形成真正深入的文化生態的接觸融匯,而不是隔膜疏離,成為自身的他者,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通過讀書來完成。人不只是肉身存在,精神質量才是生命意義的本質。物質形態的存在不足以使個人呈現生命修養的多樣性和深度,由此,重要的就是文化品格的滋育,才能有效實現人在社會和自我存在中的意義。上世紀中期以來破除「唯有讀書高」的傳統信仰,造成現實時代讀書無用論或視讀書為無物的嚴重情形,尤其是當下20年來,娛樂化人生和互聯網時代的碎片化思維,直接切斷了源遠流長的讀書與人類——世界、國家-民族文化相互激蕩升降的精神主題,給民族最需要的社會創造力帶來了嚴重後果。享受主義和物質至上成為社會經濟文明價值唯一判據,追求至公、大道和大德的精神也就只能零落不堪。古人有謂,心靈的醒悟曰明,不通就會偏失,就讀書信仰而言,在於實現自我-人生、社會德行和審美精神的統一,而後才能有儒雅和文明社會的構造,非此,不能在物質相對豐富的時代重建中國文化本體的精神系統,也不能有國家和世界精神的融匯溝通,親切和解。物質主義之下的事不關己態度,不可能讓民族從文化本身獲得獨立,不可能從全球美國化和美國全球化的文化「殖民」陰影中擺脫出來,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如此,在不信仰或者信仰匱乏的時代倡導讀書信仰,於浮俗世間提點雅化與崇高,都是讀書本身的題中之義。

二、讀書應克服種種缺陷。無目的讀書,無選擇讀書,無價值讀書,娛樂化讀書,碎片化讀書,低俗化讀書,是當下時代閱讀存在的主要表象,它把讀書放置在了無意趣的世俗底部,讓葆有真意的讀書生命已然變得「奄奄一息」,無法支撐有效完成讀書本身應有的心靈靜修和安詳。讀書原本不只是在校園時段,而是終身事業,在人的一生的任何時刻。碎片化時代,人的心靈不能整全,理解事物的尺度和原則往往總是依附和屈從的。觀念和思想判斷跟隨泡沫化的大眾洪流或意見領袖相始終,精神甘於麻木乃至虛無而不自知,都是心靈殘缺或傷害嚴重後的疤痕。何以拯救,讀書而洗滌創傷、重建精神,讓內心成為活潑潑的鮮嫩存在是辦法之一。由此給心靈洗澡,給靈魂輸氧,就是讀書的真正使命所在。

三、讀書應予靜修而有友。墨子說染,染是熏陶,染而成習,靜以凝思,因循培養,熏陶化明,是讀書真意。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未經商量提點,不能驚心動魄,起盲去障,也無法真正修持護理精神情操,思想和靈魂。及於讀書誦書,商量切磋,琢磨有道,甘之如飴,而後怡然興會,至理與性靈互為激蕩,波浪不驚而德行已濡,飛黃葉流雲朵,各如明月照臨,心態澄清而意趣暢達,讀書的意味由而呈現;這是讀書的效果,也是傳統精神建構視讀書為品嚼甘蔗的會心詠嘆之所由。

四、讀書應有系統。不論系統的大小,都是整點思維的好辦法。在零碎化思維時代,它所凸顯的意義尤其重要。又如果能和事業生活見識膽略提升相關切,意義也就變得實在而有益。精神的構件主要在於生活與社會,文化與交往,物質與精神的感互之間。總體上,中外文化大體都有自身結構和公共系統,圖書分類也照顧到了必要的社會需求層面。書籍藉此而分類,大的板塊明晰可了。雖然自家閱讀,專業之外,諸如生活——休閑,民間——學術,哲學——審美,藝術——科普幾大類或者文學、哲學、倫理、政治和經濟乃至文化藝術類型,都應在視野之內,如此才能不致過分偏廢。辦法是採用坐標讀書法來規劃建構閱讀體系,有計劃、慢心態進入其中,不在大卻在精。普通的社會大眾或個人閱讀,以人文類讀物為主,大體可從上列各類當中選出三到五種,排比深味即可。中國古書可讀文白對照本,國外的書可選簡編本,靠近圖文並茂者為佳。尤其是應十分重視哲學和審美圖書的閱讀,它們對建構人生精神質量和判斷力實在不可或缺。雖然不必然就在形而上當中,卻也不會形而下到浮俗無聊賴。

五、國學應有必讀計劃。國學一詞是近代大師章太炎面對西方學術撞擊重新定義過的。包括西學以前和以後專門研究中國學術和精神思想的所有,並包含中國具體文化形態的各種遺產。大體上,包括有儒道釋為大板塊的經史子集和內學等等。國學是實物類型、思想和理論方法結合而成的大結構,是中國本土歷史的,中國學人自己研究的,中國民間自己崇仰的內在涵容,與後來借西方體系和方法形成的文化類型,雖然還是中國事情和問題,卻只有部分是國學並不相等,因為它的方法不再是國學的而是西化的,只能算是現代學術或西方所說的中國學或漢學的部分。民間傳統中的禮制風物風土風情也可以算是國學的部分,但研究者寥落,不能作為高深學問列入國學,也是目前國學界別不清的地方。國學的核心總的看是儒家「十三經」類型,清代和清以前的研究以此為中心,到現在看也還不能變動。南懷瑾曾有一句「釋為心,道為骨,儒為表」的話,大體說出了國學的基本側重。集部書中的文學,現在也很難說還都在國學範圍,但有些還是要算在國學部分才好言說。多提一下,書並不都離我們很遠,地方性閱讀也是可以關注的。民間風物風情是最直接的人生經歷,如果能從中間讀出文化本身天然具有的深刻來,不見得就不能用以建構精神生活。

六、應有經濟閱讀和科普閱讀。不論國學外學,經濟和科普閱讀在當下也很重要,是適應全球——世界和時代精神變化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國沒有養成必需的科學理性思維,科普的作用和高密度傳播,可補其間不足;尤其面向小孩子閱讀,更應當引起重視。經濟學簡明原理可以指導生活經濟,是很實在的事實,更兼不久後數字化金融就會全面形成,不懂點理財和投資是不能提高物質生活質量的。

七、應該學會利用現代手段閱讀。二十年來,信息化網路化發展程度極高,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都隨時可以下載閱讀,極方便。只要不是無目的的或盲目的消遣,進入大數據閱讀,資源管夠。因為葉教授已經講了很多,本人又是技術門外漢,有關這一點就不再饒舌。但所貴在有取捨,也就是重點還是要學會選擇,即使不能高大上,也不至於過於低淺俗。

八、應該常備常讀的幾種書。既然談讀書,總得有幾本書留在這裡。我能留下來的,是我自己覺得它們算是怡情養性培育精神的普通但很好的人文讀本。中國書或國學中的書,先說幾種:世說新語,非常道,禪的故事,中國哲學簡史,它們都是極好的。前兩種體例大體一致,只是一古一今書寫的人物風度,讀過了,當下就有洗心革面的受用。禪的故事是美國修行者李普曼編輯的,專說日本和中國禪,只是它被置於佛理名目之下,遮蔽了它指向生活本真的特質,但李普曼們卻是很生活的,由此這本小書,對於改造常識思維,效果也是很好的;後一種是馮友蘭的小書,很精粹,開啟心眼很有用,也是極好的。他原來是用英文寫的,由趙復三所譯的中文,很是流暢。之外,還有一種樂育堂語錄,是清代道咸年間黃元吉的一本奇書,它融會道儒禪三教精華,倡導內聖外王,樂育群生,很切合我們這時代直面現實生活,理解性靈本真。只要不是為了玄虛的丹道,還真是啟迪性靈的最佳讀物。至於外國的書,也不勝枚舉,可選讀神話故事,聖經故事,德國人的格言集;又印度人的奧義經,阿拉伯人的古蘭經故事,雖然古老卻也很好。書不在古今,而在心靈真實的需要,不在讀很多,在於讀得精要而能涵養內心至於質量很高。當下世界是書太多而不是太少,選擇精要的圖書數十種或者就只十餘種,不斷閱讀,期其有傳,是可以作為家風撒播的。附帶一句,當下流行成功學閱讀,這方面最好的還是卡內基。它們或許有助於提升膽見,但如果性靈智慧陶育不足,多數的書就只是迷障,並不足從學。

總之,讀書是靈魂的事,也是葉教授說的聖潔的事,書香社會作為國家文化導向,應該來自每個公民的責任感和讀書信仰或者信念。讀書是一種智慧,是一種由自我編織的充盈而浪漫的情懷。個體生命質量的好壞取捨來源於本真追求,如果讀書而沒有修持之心,讀書是難有效果的,或許倒是迎合了社會形態的讀書無用論的虛無慵懶的氣味。但如果讀書以後,能夠在甜俗迷離的荒寒心田,拔除成見,鮮活靈魂,舉止雅健,面目浩然,還能夠開放出一朵一朵聖潔而美麗的蓮花,也可算是書香飄搖的絕大功德。如果讀書,如何讀書,其實就是希望大家都來關注讀書,並且,真誠讀書。

-背景音樂-

《輕音樂0403》

-作者-

劉守文

-本期編輯-

楊宇霞

-本期審核-

任良

-作品來源-

《呂梁記者》2015年第4期

呂梁記協 與您一路同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呂梁記協 的精彩文章:

TAG:呂梁記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