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治理懶政怠政兼顧正反「雙面激勵」,來自威海、濰坊的調研

治理懶政怠政兼顧正反「雙面激勵」,來自威海、濰坊的調研

制度建設

治理懶政怠政要堅持正向激勵與問責並舉,激勵和問責是一正一反兩個抓手,既激發內部主動,又發揮外部推動,進行雙向強化;一味地嚴管沒有厚愛,難以持續,單純的激勵缺乏約束,難以見效。

原文:《治理懶政怠政要兼顧正反雙面激勵——來自山東威海、濰坊高新區的調研報告》

作者: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課題組

隨著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力度的加強和反腐倡廉建設的深度發展,目前在各級政府的實際工作中,明顯出現了公務員和幹部只想當官、不想幹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的現象;在公務員和幹部隊伍中,不思進取、為官不為,滿足於當「和事佬」、做「太平官」的情況比較普遍、嚴重。各地也正在為此探索有效的治理之道。

鑒於此,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專門成立公務員不作為問題及對策課題組,2017年前往山東威海、濰坊進行了課題調研。調研方式包括實地走訪、座談調研、問捲髮放回收分析等。經過調研,我們了解了山東威海和濰坊高新區在治理懶政怠政方面的一些積極舉措,同時也了解了他們在治理公務員不作為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難題和困惑,並從中探索了治理懶政怠政需要完善正反兩方面的激勵機制,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惑

經過調研,我們初步了解了威海和濰坊等地在整治公務員不作為方面的努力和舉措,也發現了他們在治理公務員不作為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難題和困惑。

1.偏重反向激勵,正向激勵不足,尤其是物質性激勵缺位。根據問卷調查和訪談,基層公務員普遍反映,八項規定及政治巡視等以來,原來比較合理的加班補貼、績效補貼等多被清理掉。剩下的激勵手段主要是精神激勵為主,政治晉陞激勵為輔。而政治晉陞激勵畢竟是極少數,尤其是基層公務員上升通道有限,單純意義的精神激勵不僅名額有限,也難以持續發揮影響,缺乏薪酬激勵等物質性激勵,容易讓公務員減少獲得感和價值觀,在工作壓力尤其是問責的負激勵面前,容易出現心態不平衡和職業懈怠,不利於公務員持續、健康地積極作為。

2.不作為原因複雜,認識偏差較大。根據調研反映,基層公務員不作為並非其不想作為,更多的是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上級政策不明確,基層幹部無法有效開展工作和執行有力,而被認為其「不作為」;職責交叉或許可權不足,不願處理棘手問題而出現推諉等;問責重心下移、問責事項過多,基層疲於應付、吃力不討好,出於趨利避害而選擇不敢改革創新和多干大幹;晉陞渠道有限、績效獎等物質性激勵缺失、加班費等合理補助取消、工作任務過於飽和並佔用大量休息時間,公務員感覺付出與回報嚴重不匹配,從而心理失衡;很多基層幹部缺乏工作經驗,尤其缺乏與基層群眾打交道、處理矛盾、處置緊急突發事項的能力,工作不力而被認為「怠政」,如不合理的上訪和訴求導致不敢作為、無法作為;早前的亂作為遺留的歷史問題過多,利益分割的不平衡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手段去消解,客觀上也導致了難作為。與此同時,由於政府部門的辦事規章和辦事程序嚴明,層層請示上報、層層審批落實,工作信息和工作機制相對透明度不高,社會公眾與公務員信息不對稱,對不作為和慢作為等行為也難以有效區分,容易對公務員工作效率、工作作風等提出「不作為」的質疑,存在一定的認識偏差問題,反過來也影響了公務員工作的積極性,不利於公務員擔當作為、創新突破。

3.基層幹部壓力過大,影響工作積極性。隨著政府治理內容增多、考核問責要求提高、群眾需求多元,基層公務員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持續加大。一方面,基層工作環境艱苦、薪酬待遇不高、工作事務繁雜,基層公務員長期加班加點、休息時間得不到保障,沒有合理的工作補助,晉陞提拔緩慢甚至毫無希望,工作積極性容易受挫,容易產生職業倦怠,也難以留住優秀人才。另一方面,工作考核壓力加大,基層公務員怕出錯、怕問責,尤其是盡心儘力幹事依舊被問責,在拆遷、棚戶區改造、安全生產、維穩、信訪等方面工作任務和承擔壓力很大,網路輿論也往往對某些公務事件進行斷章取義、造勢誤讀,基層公務員的工作付出難以得到上級和群眾的正確理解,影響了工作積極性和擔當精神。

對策建議

1.健全正反雙面激勵,尤其要加強正向激勵機制,適當加大物質性激勵。正向激勵,能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帶動廣大公務員想幹事、敢幹事、能幹事、會幹事。要構建全面科學合理的激勵體系,研究實施分層分類的針對性激勵,結合不同工作領域、不同職務層次、不同年齡、不同專業崗位的公務員的不同激勵需求,進行差異化激勵。要在幹部選拔任用、職務晉陞、評先樹優、薪酬激勵等方面入手,優化政策供給,適當加大物質性獎勵,增加擔當幹事者的獲得感、榮譽感、成就感。要堅持正向激勵與問責並舉,激勵和問責是一正一反兩個抓手,既激發內部主動,又發揮外部推動,進行雙向強化;一味地嚴管沒有厚愛,難以持續,單純的激勵缺乏約束,難以見效。

2.推行容錯糾錯機制,營造幹事創業環境。容錯是手段,有利於激勵公務員開拓創新、積極作為;糾錯是目的,為了及時發現錯誤、糾正錯誤、防止重複性犯錯。有錯不糾,即為失職;只容不糾,就是放任。目前各地探索實行容錯糾錯免責機制,還要繼續推行和深化完善,首先要在嚴格問責的前提下進行,其次要做好容錯糾錯內容的區分和免責範圍的限定,最後要規範容錯免責程序、科學評估核定、健全完善對擔當者的澄清保護機制,還要進行定期複核檢查,防止執行存在偏差。通過容錯糾錯機制來保護幹部幹事創業、創新擔當的積極性,營造健康的政治生態,為改革創新者保駕護航。

3.完善工作考核評價,樹立正確用人導向。要完善績效管理體系,各級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和重點工作部署,科學設計考核評價體系,強調量化考核和客觀評價,實行指標具體內容分類差異化和精準化,防止指標泛化濫用,可以設定引導性的「一票肯定」和「一票否決」事項。要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借用大數據技術,引入群眾監督和評價,通過實績考核和經常性考核,全面準確識別幹部行為,客觀公正給予評價,注重發現擔當作為的幹部。要強化考核結果的應用,獎優罰劣,對考核實績突出、擔當有為的幹部進行提拔重用和獎勵,對工作能力欠缺、不適應崗位要求、群眾不滿意的幹部進行及時調整,對亂作為不作為的幹部及其行為進行查處和整改。

4.落實基本待遇保障,加強組織關懷幫扶。針對基層公務員壓力過大,需要加強組織關懷,保障合理福利待遇,疏解工作壓力。要加強工作指導,及時準確解讀有關政策,加大政策宣貫、經驗交流和能力培訓,提高公務員工作認識和工作能力。要保障合理福利待遇,強化基層政府與其支出責任相匹配的經費保障,合理合規實行績效獎勵;落實公務員調休假制度,工作繁重單位可實行錯峰倒班休假,保障公務員身心調養的休息權利。要加強電子政府建設,通過信息化手段及時、便捷、高效處理量大面廣的基本政務工作,減輕基層公務員日常工作負擔,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透明度,方便群眾辦事需要。要加強公務員心理疏導,關愛、關心公務員群體的正常心理波動反應和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心理諮詢、心理調適、心理治療,疏解心理壓力,促進其積極向上地工作生活。(課題指導人:許耀桐 課題組組長:胡仙芝 調研報告執筆人:胡仙芝、馬長俊、張慶明等)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97期第3版,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大家都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理論」不夠,「實踐」來湊,科學哲學該這麼玩!
哈哈哈哈!孩子們的寒假作業,看到答案笑噴了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