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CSCO全國第20屆臨床腫瘤學大會參會第1天大體感想

2017CSCO全國第20屆臨床腫瘤學大會參會第1天大體感想

1.參會的人估計有幾萬人,儘管註冊費2800(有部分人,比如我是自己掏的腰包)。分會場18個。會議日程130pages,裡面沒有人物和單位的簡歷介紹。

2.講者和嘉賓全部是全國一線城市和醫院,地市級醫院邀請參與討論的基本上都沒有。的確都是重量級,大部分會場會讓你感到一個比一個講的精彩。我今晨6點起床至20點聽完衛星會,中午也聽衛星會,並且中午的那個特別精彩,沒有困頓想打瞌睡的時候。

3.會場設置是按病種來設置,而不是按科室和治療方法,這種趨勢其實最有利於外科和放療科,因為外科和放療科搞單病種更有優勢,特別是外科。

4.我覺得基層醫院要縮小和一流大學研究型醫院的差距,除政策、行政級別的導向,我覺得基層醫院自己科室內部應按病種分組,別人大型研究型醫院天時地利人和,尚且只搞一個胃癌的內科治療或放療或外科治療為主,當然靶向、免疫、抗血管都是可以搞的。有人說,基層醫院沒有病人,必須都搞,那麼一個科室有幾個副高或主治就可以分成幾個疾病組,這裡的關係一定能權衡好。

5.不同腫瘤科室的醫生要學習其他腫瘤科室的知識,比如內科放療科要學習外科的最新手術適應症,不要還停留在舊版的指南上,比如認為結直腸癌肝轉移數目超過4個就不能手術了,肝轉移病灶大到一定程度就無法手術,還可以通過轉化治療再做手術。外科不要認為只要放療了的胃癌、直腸癌就認為手術風險很高,今天就有一個中山大學腫瘤醫院的胃腸外科教授回答另一個外科醫生的提問說:放療對手術影響一點都不大,差別是外科醫生在手術適應症、病人一般情況及手術手法的差別。還有其他科室需要了解內科醫生強的學習能力。今天廣東省醫的周清教授,她將NGS二代測序在肺癌診療中的應用,講的非常好,但是她很謙虛地說,她再怎麼學習,她成為不了病理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她是臨床醫生,她在某些方面比不過新任的70後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張旭超所長,比不過泛生子基因科技公司的CEO。

6.癌症治療的變革,近15年來可以說越來越快,10年前我在貴州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科,其實就是肺癌科,貴州的食管癌不多,只聽說過特羅凱、易瑞沙,但沒有用過,但現在肺癌簡直就是一個即將步黑色素瘤後塵的腫瘤,在靶向突變基因、免疫,甚至抗血管治療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甚至里程碑式的變化。我們很多的基層醫生、中老年醫生還停留在癌症治療的1.0,2.0版,現在是4.0版了。現在癌症的診療變革非常的快,井噴一詞一點都不為過,這都是純知識,掌握起來一點都不難。所以越是這個時代,基層醫生其實越是也能夠成為一流的醫生。

7.伴隨著癌症診療的飛速變革,相關葯企、分子基因檢測檢驗公司風起雲湧。

8.在這樣的高規格腫瘤學會議上,我看最出彩的不是臨床專家教授,而是分子生物學、分子病理學、基礎醫學方面的學者教授,比如早在20年前就在霍普金斯做液體活檢ctDNA,而不僅僅是測CTC數目,歸國創業泛生子基因公司的CEO,但是該CEO勉勵臨床醫生,只要臨床醫生掌握了、理解了與臨床有關的這些基因分子檢測的應用,最終的主動權、掌控權還是在我們臨床醫生手上,雖然勉勵的話,也是實話,因為他們的存在要通過醫生為臨床服務。所以更加凸顯了臨床醫生學習這些前沿分子生物學新知識的重要性,腫瘤學與分子、細胞生物學、基因遺傳學聯繫非常的緊密,這裡可以說是博大精深,並且這也是目前腫瘤學的熱門和趨勢。而不能僅僅滿足於一些成熟的臨床操作技法。

9.近3個多月來,我在華語腫瘤語音群里讀了3本癌症基礎方面的科普書,獲益匪淺,說是科普書,其實一般醫生都不一定能掌握,比如籃子實驗、臨床試驗交叉跨組、單臂,最早抗黑色素瘤BRAFV600突變基因的藥物後來用在朗格漢斯組織增生症這個罕見病,現在更是用在各種該基因突變的消化道腫瘤上,比如最新的免疫治療的多種形式,肺癌的抗EGFR、抗ALK都算老的了,癌症的發生與各種類型基因突變的關係,基因突變與藥物耐葯的關係,與免疫治療的關係,當然在讀這三本科普書前,我最早還在群里讀了初中、高中的生物和化學。所以CSCO這樣高規格前沿的學術會議,我基本能聽懂,不會再雲里霧裡。

大體體會談到這裡為止。

2017-09-27晚於廈門

歡迎批評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腫瘤 的精彩文章:

腫瘤病人一定要忌口嗎?中醫說,春節可以這樣吃
腫瘤病人如何熬過轉移複發高發的冬季?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