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學術的意義何在?

做學術的意義何在?

前兩天在和一個博士二年級同學在聊天,這位同學平時非常刻苦,研究基礎也比較紮實。但她突然談起,現階段她有些迷茫,不知做學術有什麼意義,因為她自己感覺寫出來的學術文章沒什麼用。

讀博士是一項風險很高的投資,投入幾年的時間並一定能做出什麼好的學術成果。讀博士的理由可以有千千萬萬。有的人躲避就業繼續待在學校,有的人為了將來在高校或科研所謀得一份穩定的工作,而有的人讀博僅僅是處於對學術的興趣與熱愛。經常有人會問我,為什麼會選擇讀博?我的回答總是顯得有些猶豫,內心的聲音並不是十分的堅定,似乎職業理想和學術興趣兼而有之。時常也會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懷疑自己是否適合做學術。

讀博士應該是人生幾個最重要的選擇之一,有幾個問題自己應該好好想清楚。選擇讀博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做學術又有何意義?如果這些問題不考慮清楚,將很難在讀博這條煉獄之道上堅定信念,遇到困難容易自我懷疑,懷疑自己選擇,懷疑自己智商,甚至懷疑人生是否還有希望......

首先,讀博是一件苦差事。理工科博士需要整天泡在實驗室,而社會科學的博士有永遠看不完的資料和文獻。博士學位永遠都是熬出來,沒有時間的沉澱很難完成厚厚的博士論文和畢業的論文要求。我所觀察的學術達人,大部分是最勤奮的那一部分人。而少數所謂的學術天才,也往往是會充分利用有效學習時間的人。「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這句話用在博士生身上還是比較貼切的。

其次,讀博是一件磨鍊心智的事。讀博士每天除了要克服自身惰性之外,還要處理好導師之間的關係。大部分導師不是「放養」型就是「圈養」型,碰到性格比較隨和的導師那是你的幸運。不管碰到什麼類型的導師,都要做好兩件事。管理好自己,管理好導師。所謂管理好自己,應該明白讀博是自己的事情,不要希望寄托在導師或者他人的身上。導師主要發揮引導作用,能夠提供一定的學術資源那就是額外收穫。如果害怕見到老師,或者不想見老師,就得好好反思自己是否管理好自己。如果自己都管理不好自己,又有何資格談管理好導師,因為你和導師都不在一個對話的平台。

最後,學術的意義在於生產知識。做學術特別是基性礎研究,主要以學術論文的形式呈現其研究成果,而學術論文的根本目的在於生產知識。做學術需要也情懷,需要堅守自己的學術底線。如果自己做的研究對人類知識有一定邊際貢獻,這是非常榮幸的事情。我們得學會將自己的學術進行對象化,即將自己的研究當成別人的研究,一個客觀的視角換位思考:假如我是讀者,我看到這個研究,會不會買賬?如果你發現這個研究將會無人問津,那就趁早改弦更張。因為即使的你的文章文章出來,得不到學術市場的認可,會有一種更強烈的挫敗感。

個人認為,選擇學術之路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享受思想的自由,這種自由是從事其他非科研工作難以擁有的。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堅定地走下去,別唧唧歪歪其他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2018年濟南樓市前瞻
2.14,你的蛙兒去哪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