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留學生自我管理指南:教你如何克服拖延,學習效率輕鬆翻N倍

留學生自我管理指南:教你如何克服拖延,學習效率輕鬆翻N倍


文|Lachel

From L先生說

微信號:lxianshengmiao




但凡工作了幾年的朋友,多多少少都會面臨「時間不夠用」的問題。




比如:



明明每天工作12個小時,但還是有很多事情做不完;




老闆吩咐的任務,一拖再拖,直到 deadline 才勉強敷衍一下;




每天都在忙著應付同事、上級、客戶,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忙了一整天也不知道在忙什麼……



所以,時間管理應運而生。






這幾年,哪怕是不了解時間管理的朋友,多多少少也聽過這些名詞:




GTD、番茄鍾、待辦清單、四象限法……




但是,你會不會覺得,用了這麼多工具,學了這麼多東西,好像仍然沒有什麼用?







這幾年,通過跟身邊朋友、讀者的交流,我發現,不少人在管理時間的過程中,其實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誤區。




正是這些誤區,使我們經常做了無用功。




今天,跟大家聊聊這些誤區,以及如何避開它們,讓我們的時間更充足。






1、喧賓奪主,本末倒置



曾經有個朋友,找我諮詢時間管理的問題。




她說:

已經嚴格按照老師教的方法論去踐行,但每天都感覺特別累,也沒省下多少時間,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我問她:你是如何做時間管理的?





她「嘩」的一聲,給我發了一堆 APP 截屏。




然後,如數家珍地給我解釋:這是記錄時間耗用的,這是曼陀羅方格,這是做晨間日記的,這是做待辦事項的,這是番茄鍾……




這其實就是本末倒置了。






時間管理的本質,並不是管理好「時間」 —— 這壓根就不重要 ——

而是高效地完成該做的事情。




這才是核心所在。




記住:

永遠是工具來為你效力,而不是你要去適應工具




所以,最合適的工具,必須能夠如臂使指、圓滿自如,成為你身體和大腦的一部分。而不是需要你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得去用」。




你必須確保,當你需要用到它們的時候,它們能立刻在你身邊出現,用你最舒服的方式去使用。




很多人熱衷於 APP Store 上五花八門的時間管理 APP,其實,這些沒有太大意義 —— 很簡單:

我們絕大多數工作是在什麼地方完成的?是電腦,而不是手機。







所以,時間管理工具的第一個條件是什麼?




必須能夠全平台使用,呼之即來,用完即走。




我自己體驗過一些 APP,從打開,到進入正式功能,就要好幾秒鐘,點擊五六次按鍵 —— 這究竟是在幫你管理時間,還是浪費你的時間?




更重要的是,一款工具,如果不夠輕便、自如,它就會在你潛意識裡留下這樣的印象:使用它,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那麼慢慢的,你就會傾向於把它擱置,放在一邊。




這就是「學了很多方法,卻從來都用不上」的真相。




那麼,什麼樣的工具,才是適合自己的呢?




對時間管理的新手來說,一款筆記加待辦清單即可。




前者推薦: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為知筆記,Onenote,Bear(蘋果專用)。




後者推薦:滴答清單,Todoist,RTM(Remember the milk)。




各任選其一即可。







注意我沒有推薦 OmniFocus 和 MLO 等複雜的 GTD 工具,因為對一般人來說,壓根用不上,只會造成困擾。




甚至,一個隨身攜帶的記事本(A5尺寸),一支好用的中性筆,基本就足夠了。




最有效的方法,永遠是簡單的。





2、追求「完成所有事情」




之前和一位大公司的市場總監聊天,他說:




我每天都勾不完我的待辦清單,您有什麼建議嗎?




我問他,每一天的清單上有多少個事項。回答是:我也記不清了,大概二三十項吧。







這是許多朋友特別容易犯的錯誤。




我們總是寄希望於「將清單上的所有事情勾掉」,尤其是完美主義者,更是如此。




但現實是什麼呢?

很多時候,我們每天殫精竭慮,也只能完成三四項任務,然後眼睜睜地看著其他任務過期。




一天天過去,「已過期」裡面堆積的事項越來越多,清單變得臃腫不堪。




結果就是:

我們連待辦清單都不願意打開,因為看了就心煩。




有兩個事實,可能是我們需要直面的:




1)我們往往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2)事情往往是做不完的,做多少來多少。




如果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寫入待辦清單,會有另一個後果:在權衡「要做什麼」的時候,你可能會選擇去做那些簡單、但沒有太大價值的事情 —— 因為做完了可以立刻勾掉。




而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呢?也許就會一直拖著,直到 deadline 才開始拚命趕工。




這就完全反其道而行之了。







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待辦清單上面,只寫真正重要的事情

。其他不那麼重要的,按照如下方法處理:




1)放入 Dessert 清單中,等碎片時間、工作間隙、狀態不佳時處理。快速給自己恢復精力。




2)用其他方式快速解決。譬如:交付給別人,聘用外包,使用在線工具,等等。




3)拖著不做。




是的,不要覺得「拖延」十惡不赦,拖延其實是一件好事。關鍵是什麼呢?

我們不要被「拖延」主導,而是要自主的、有意識地去選擇「拖延」。




簡而言之:正確的做法是,優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其他事情能拖即拖。







很可能,拖著拖著,這些事情自己就「被解決」了 —— 尤其是對於尚未完全明確、需要反覆溝通和確認的事務,繁瑣而機械的操作,以及「不做也不會死」的事務。




不要讓它們擠壓你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3、過於依賴番茄鍾




可能有同學不清楚番茄鍾,簡單介紹一下:




番茄鍾,

又稱番茄工作法。它的使用很簡單:定一個25分鐘的鬧鐘(稱為「一個番茄」),在這段時間裡心無旁騖地工作,拒絕任何打斷(一張便簽、一個耳機可以幫到你)。




等25分鐘結束了,關掉鬧鐘,休息5分鐘,再開始下一個番茄,循環往複。




為什麼是25分鐘呢?因為基於認知心理學的研究,

人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一般不會超過25-30分鐘。








當然,這個時間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通常以20-30分鐘作為一個番茄。




一般來說,使用番茄鍾,以「番茄」來計數。我們會說「今天完成了5個番茄」,指的就是不受干擾、心無旁騖地工作了5個25分鐘。




那麼,番茄鍾真的有各種時間管理專家所說的那麼神奇嗎?




感興趣的話,不妨試一試。




但這幾年來,我身邊時間管理做得好的人(包括我自己),基本不用番茄鍾。




為什麼呢?很簡單,因為太機械了。




人的精力曲線波動是非常頻繁的,會根據時間和任務而異。每一次都要求集中精力25分鐘,常常會帶來兩個後果:




1)坐立不安,心煩意亂,明明做不下去,但是又不能分心;


2)好不容易進入心流狀態,正熱火朝天的時候,一個鬧鐘立刻把思緒打亂了。




尤其是對於像我這種「坐不住」的人,更是明顯。







究其原因,它的根本問題在於:

先設定好了時間,再往時間裡面裝任務。




也就是說,番茄工作法的本質,在於培養你「規律工作」的習慣。




這對於精力曲線平緩、作息極其習慣的人來說,是可以的。但對於我這樣的人,基本沒有任何作用。




那我是怎麼做的呢?很簡單,反過來:

先給自己設定任務,再根據任務指定時間。




我會告訴自己:接下來,讓我們試試,能不能在5分鐘內,完成這個小任務。然後,開足馬力去解決。




完成了,就再給自己分配下一個新任務。




簡而言之,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




我無需要求自己「規律工作」,不是讓我去適應工作 —— 而是讓工作來適應我。




對我來說,工作就是一個個挑戰的小片段,每一天的繁忙,其實就是針對這些小片段,一個個予以攻克。




這樣,就能將工作變成一段愉快、自由又富有挑戰性的體驗。





4、錯誤理解四象限法




四象限法,應該是時間管理裡面,最廣為人知的方法了。




它將一天里所有任務,按照緊急性和重要性兩個維度,分為四個象限:






  • 重要且緊急:立刻去做。



  • 重要但不緊急:安排固定時間去做。



  • 緊急但不重要:盡量請別人去做。



  • 不緊急也不重要:不做。




絕大多數時間管理教程,都是這樣教的,大家也都是這樣學的。







很少有人對這套分類方式提出質疑,但不知道你有沒有意識到:

這其實不是很科學。




試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在我們的待辦清單裡面,會出現「不重要」的事項呢?




換言之:

不重要的事情,哪怕它很緊急,又怎麼樣?一件事情如果「不重要」,那不做也不會有什麼後果(否則就是重要),為什麼要考慮它呢?







問題在於:這裡的「重要」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它真正的意思是「有價值」。




什麼是有價值?簡單來說,

如果一件事情,做完之後,能幫你增進經驗、獲得提升、收穫回報,那就是有價值的。否則,就是無價值的。




把上面四象限里的「重要」換成「有價值」,是不是立刻清晰多了?




四象限法的本質,其實是這樣的:緊急,代表「別人希望/需要你去做」,而有價值,代表「我自己想做」。




最好的情況當然是兩者重合,但如果不是,

那就盡量在不影響結果的情況下,「以我為主」。







當然,有價值 - 緊急的分類(術語叫做艾森豪威爾矩陣),本身也未必是最好的分類方法。這一點,以後有機會再詳談。




不過,至少,這比廣受誤解的「重要 - 緊急」要更好。






5、用日曆來做待辦事項




之前寫時間管理的文章,有不少讀者在後台留言,說:




我一般用日曆做時間管理,很好用。




日曆確實很好用,像 Google日曆,或者蘋果自帶的日曆,都不錯,但用日曆做時間管理,其實是效率很低的方法。




為什麼呢?很簡單。




考慮一個問題:

現在突然來了一個任務,沒有明確的時間要求,你要怎麼把它記到日曆裡面?







這就是問題所在:

待辦清單也好,筆記也罷,是「任務導向」的,時間只是任務的屬性。我完全可以把一個任務記下來,而不指派具體時間。





但日曆不行。日曆一定要先明確一段時間,再安排任務。




這會造成什麼後果呢?每記一件事情,你都要先思考:

把它放在哪一段時間裡?




更別說,大多數任務,往往不會按照時間執行。那麼,就又得重新安排、設置。




在時間管理領域,有一句俗話,叫做:

日曆是神聖的。







什麼意思呢?記在日曆上的事情,一定是「雷打不動」的。




簡而言之:日曆不是用來記錄任務的,而是用來「鎖定時間」的 —— 在日曆上寫下一件事情,就意味著:這段時間被佔用了,當我安排事務、整理工作時,我必須將其考慮在內。




所以,什麼事情適合記在日曆上呢?

一般是嚴肅的會議,固定日程,當天會發生的事件,等等。




它是用來參照的,輔助我們對工作進行安排,而不是用來管理時間的。




今天先分享這幾個心得。




時間管理是一門非常系統的體系,但用好了卻也非常簡單。以後有機會,會再通過文章、書、課程的形式,跟大家分享。


本文系授權發布,By Lachel,From L先生說,微信號:lxianshengmiao,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視界 的精彩文章:

5個華人用花1000萬打敗美國政府,這部豆瓣8.6的奧斯卡紀錄片太燃了!
醜化中國女性?搞種族歧視?三個華裔女生導演的新劇被噴慘了

TAG:INSIGHT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