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箏名家高自成回憶古箏生涯……箏爸箏媽必看!

古箏名家高自成回憶古箏生涯……箏爸箏媽必看!

限時免費領取

原價199元古箏資料

點擊下方藍字進入領取

限時免費領取

原價199元古箏資料

點擊下方藍字進入領取

限時免費領取

原價199元古箏資料

點擊下方藍字進入領取

都說學箏苦,學箏累,學箏的孩子沒有幸福童年,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回到山東古箏學派傑出藝術宗師、西安音樂學院教授高自成的童年,看看在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他是如何堅持學箏、練箏的……

多學一種本領,多一條生路

鄆城以前是個窮地方。那裡大都是沙鹼地,解放前,水、旱、兵、蟲災害不斷發生,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一年中常有多半年要靠外出討飯為生。彈箏賣藝實際上也是一種乞討。

我一九一八年出生於鄆城高庄。自幼喪母。在我記事時即由祖父高廣思,叔父高繼賢教我彈箏、打揚琴、唱琴書,為的是多學一種本領,多一條生路。祖父、叔父都是當地有名的彈箏高手,高庄也是這一帶有名的「戲疙瘩」,會唱、會奏的人很多,幾乎每天晚上聚集在一起演唱演奏。我小時候非常喜歡聽,常常是聽到深夜,人們都散去了我才回家去睡。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我對古箏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六歲時,祖父送我去學堂上學,當時叫念「洋書」,以區別於私塾。我讀到第七冊時,便因家境貧寒不得不休學。但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使我學得了基礎文化知識,為以後學習古箏打下了基礎。

生活重擔之下,學箏如痴如醉

從十歲開始,我便擔起了生活的重擔,但對於古箏我也是更加入迷了,一有空閑就纏著祖父、叔父學箏,白天下地勞動,晚上摸黑練琴,當時學習是很苦的,每天有繁重的體力勞動,時常是飢餓的折磨,教授方法也很死板。那時學樂曲全靠死記硬背,譜子要背下來,指法要記下來,表情也要求記住。老師在教的時候是很嚴格的,要求一板一式都不能走樣。

我常常是一面干著農活,一面想著昨天才學會的曲子,口中還不停地念著「工尺尺上合」。常是鋤草鋤掉了莊稼苗,喂牲口卻把料倒在了水缸里。有一次我去井上打水,走到井台上才發現手裡提的不是水桶,而是個筐子,就這樣,我很快學會了當地流行的琴書曲牌箏曲,能夠用箏為琴書伴奏了。

但我並沒有為此而滿足,接下來我就開始學習山東大板套曲。那時高庄也有會演奏大板套曲的,但不甚精,彈法各異。當時鄆城一帶就數張為沼會的大板曲子多,也數他彈的好,我經同庄的高克奇介紹跟他學習大板曲。張為沼老師家住鄆城縣西南的張坑,離我家約有二十五里遠,我常在下午忙完農活後去他那裡,要天黑才能到,學箏直到半夜。天長日久,疲勞過度,曾有一次我走到自己家門口糞坑裡都不知覺,直睡到被人喚起。當時我學箏已到了如痴如迷的程度,無論風雨冬夏,從不間斷。

災年中苦中作樂,相互學藝

我的家鄉是黃汛區,經常有水旱災荒,群眾中流行的習慣是只要遇到災年,藝人琴友之間就相互接濟難友,輪流安排在各家食宿,並利用這個機會相互學藝。

就這樣,我跟張為沼老師學了三年古箏。

記得有一年,黃河堤開了口子,洪水把張坑淹了,高庄因有一條大土壩擋著而沒有進水,我和高克奇兩人搖著條小船,將張為沼一家三口接到高家住下,從此我向他學習就更方便了,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學上一段時間。有時唱唱琴書,張為沼老師嗓音不好,不大愛唱,這時總是他和我彈箏伴奏。因為大家興緻很高,一唱就是半夜,等他們散走了,我再跟張老師學箏曲,常學到深夜兩、三點鐘才罷休,回屋後還怕學的東西忘了,就摸黑再練習一會以加深記憶,不覺練到雞叫,稍打個盹兒,就得起身下地幹活去了。

七天七夜的比賽會,基本上學會了大板套曲

於當時本地的人們喜愛彈箏、聽箏,因此每年常有箏演奏的聚會,也叫比賽會。這是民間自發而起的相互學習、交流、娛樂的集會,人數之多、規模之大是可觀的。

在鄆城城北的張庄,曾有一次最盛大的比賽會,竟連續開了七天七夜。我也參加了這次盛會。人們全象著了迷似的,一星期都沒怎麼休息,晝夜輪流表演,連唱加彈,有的彈完往凳子上一坐就睡著了。這一時期我基本上將當地流傳的大板套曲學會了。

高自成就是在這樣艱難刻苦的環境學習古箏的,在那個年代,所有一切的物資、學習資源都是匱乏的,可唯獨精神世界是充實的,滿足的,正如高自成老師所說的:回憶我這五十餘年走過的古箏藝術道路,心中不免感慨萬千,不是嗎?這五十餘年中有辛酸,也有苦難;有汗水,也有淚水,但是更有火熱的希望!

熱門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箏人必讀 的精彩文章:

彈奏越「弱」的聲音越需要用很大的力氣,原因是?

TAG:古箏人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