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明朝浙江大夫眼中的各個地圖,後人稱之為「地圖炮」

一個明朝浙江大夫眼中的各個地圖,後人稱之為「地圖炮」

我是真歷史

歷史/真相/內幕

點此關注

聲明:之前一個非常好看的號「鐵血真歷史」已經被封了,請大家抓緊時間關註上邊的「我是真歷史」哦,那個號也非常好看。

《廣志繹》是一本人文地輿書本,成書於明朝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作者是王士性,明代浙江臨海人(浙江台州)。

王士性其人,知名度不高,終身也沒做太大的官,曾在廣西、河南、山東、北京、南京等地任職,宦途最高至正四品的鴻臚寺卿,掌管明朝的朝會、來賓、吉凶、儀禮等方面事務。

儘管王士性其人沒什麼名望,可是他寫的一些書,使得他在數百年後為今人所重視。我國聞名前史地輿學家譚其驤先生留意到了王士性的前史位置,譚老曾於1983年宣布了《與徐霞客差相同時的出色的地輿學家——王士性》(原載《紀念徐霞客論文集》)一文,將王士性同明代聞名地輿學家徐霞客作比較,他以為,《徐霞客行記》這本書地輿價值比《廣志繹》高,可是《廣志繹》在描繪各地的人文風俗上要比《徐霞客行記》強,兩個著作各有千秋。因為王士性曾在各地任職,所以他有機會到各地了解風土人情,以下介紹一下他在《廣志繹》這本書中是怎麼評估各省人的。當然,因為作者階級立場、思想觀念等方面的原因,他對一個當地的評估不一定客觀,甚至會帶有成見。

所以首先要闡明幾點:一是作者敘述的目標的是明萬曆朝時的某地以及某地的人,而不是現在,古今有差異;二是這是作者個人的看法和觀念,不一定精確和正確,只為我們供給一個調查的視角。所以,請以平和心態待之。以下為王士性對廣東、四川、湖廣、雲南的看法和評估。

廣東:喜愛夾著萎葉吃檳榔

廣東便是當年的南越之地,南部常有珍惜物資,如明珠、玳瑁、英石等,這些都聞名於世。端溪的硯台很有名,色澤紫潤;英德的石頭也享譽內外,色澤黑綠,悄悄敲擊,有金玉之聲。廣東產鐵力木、花梨木、紫檀木,鐵力木鞏固耐久,花梨木色澤光潤,紫檀木色深木堅,都是木中上品。這三種樹生長在粵西的深山之中,可是粵西人不太懂這些樹的經濟價值,終究是粵東人跑到粵西把這些木頭采走了。廣東人喜愛夾著蔞葉嚼檳榔,可以說,廣東人不管到哪、不管何時、不管主賓、不管官民,都吃檳榔。如果有人問正在嚼檳榔的廣東人問題,廣東人是不會吐掉檳榔來答覆的,而是含著檳榔答覆,常常會讓人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廣東人這麼喜愛吃檳榔,大概是因為這兒的氣候原因,吃檳榔有助於消化。

廣東這邊種蔬菜很有意思,冬地利,瓜茄不凋謝,到了春天,原來的蔬菜又自己開花結果,不必再撒種子,如此循環三四年,蔬菜才會枯去。廣東香山是重要的交易之地,同海外許多當地有交易往來,因而,這兒居住了不少外國人。最開端,這些外國人只住在船上,後來漸漸的開端在陸上久居,「今則高居大廈,不減城市,聚落萬頭」,儘管當地還算和平,沒有什麼太多的問題,可是如果外國人一向在這兒不斷聚居,很難說一百年後的香山會是怎樣的景象。

唐朝時,韓愈曾把潮州視為偏荒之地,可是現在的潮州早不是當年的潮州了,這兒的有錢人許多,習尚奢侈,身著豪衣,出門乘馬,有錢人常配有戲班子或樂隊,一點點不比北方豪族差。可是朝廷仍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觀念,即把這兒當作遷謫官員的當地,例如高攀龍從前被貶官至揭陽。潮州在春秋戰國時為閩越之地,其實這個當地的風俗跟福建有點像,這個當地人日子尚豪華,也跟福建漳州那兒有點像,方言也跟漳州、泉州部分區域類似。

四川:十二三歲的男孩娶比自己大的女子

四川為天府之國,可是四川人勞役很重,一是交兵時的暫時勞役;二是平常的采木之役,老大眾常苦不堪言。四川部分區域的風俗比較獨特,男孩子十二三歲就娶媳婦,一般會娶比自己大的女子,這點跟徽州區域有點像,可是徽州人早娶,是因為要外出經商,娶了媳婦就可以安心去各地經商了,可是四川為何如此,原因不知道。當地也有官員覺得這個風俗不太好,因而命令制止早婚,並聲稱犯禁者會被判重罪,可是這個風俗當地沿用已久,很難靠人力來改變了。

除了廣東和福建,產荔枝多的當地只有四川了,「唐詩:一騎紅塵妃子笑,乃涪州荔園所貢也,故飛騎由子午谷七日而達長安,荔子尚鮮。」當年楊貴妃吃的一些荔枝,也應該是從四川運到陝西的。夔州的面和雲陽的鹽很有名,經久不變味。四川保寧和順慶二府,不管是鄉村仍是城市,都用大石板鋪路,路途質量很好,當年締造這些路時,不知道這些大石頭是怎麼運送到這些當地的。全國的路途像這樣鞏固規整的,恐怕找不到第二個了。

廣志繹

湖廣:省內探親訪友跋涉數千里

湖廣布政司(湖南、湖北)在春秋戰國時聲稱六千里大楚地,北部邊境已接近黃河流域,到了明朝時,楚地即湖廣布政司仍然很大,省內探親訪友,常常跋涉數千里,省里向府州發個文,也要好久才幹送到。張居正當年擔任內閣首輔時,朝廷的九列公卿,幾乎有一半是湖廣人,例如內閣次輔呂調陽、兵部尚書方逢時、工部尚書李幼滋、曾省吾等等,都是湖廣人,這些張居正的村夫佔有了朝廷的重要職位,成為張居正理政的重要幫手和依託。張居正逝後,楚人遭到限制,吳人官員興起,再後來則是江西官僚興起。

襄陽這個當地有許多古迹,因為漢江常發洪水,所以當地官民不得不構築漢江大堤以抗洪。風調雨順之時,大堤沒有抵擋洪水的壓力,所以大堤成為年青男女郊遊郊遊的當地,江邊非常熱烈。蘄州和黃州一帶,文人輩出,可是文人的習尚同古往不一樣,這些文人的喜好很小眾,以志趣曠遠自居,對於塵俗之事不太關懷,有東晉士人清逸好玄的風格。這兩個當地的人,不只士人工於詩賦,當地不少女子對詩詞也頗有研討,例如周元孚和董夫人,就以文采聞名於世。當地的士人除了善作詩賦,還出了許多佛法高深的和尚及尼姑,他們談及佛法,深幽精闢,水平很高。

永州這個當地,鄉間風俗有點近似廣西,男人下裳很長,走路時拖在地上,而女子的裙褲反而只到膝蓋處。當地衙門執役的、給官員抬轎的、驛站傳送文件的、馬車御馬的基本都是女子,也算是當地特色。鄖地地處湖廣、陝西、四川的交界處,山高林密,人煙稀少,裡邊居住著不少失地的流散。這些流散,時不時反抗朝廷,朝廷雖屢次鎮壓,但作用不太好,後來有人主張將這些流散編戶辦理,並將該地升格為鄖陽府,爾後,這個當地才略微安靖了一些。施州等地,男人不裹頭,女子喜愛穿花布衣服,親屬逝世,當日就入葬,而不會停棺好久。生病後,有時會請人敲鑼打鼓來驅除疾病,民眾比較尚武,腰間常別著彎刀。

湖廣多湖泊河流,聲稱「湖澤」,其實淮、揚、吳、越之地也是水鄉,可是魚的產值沒有湖廣這邊這麼高。湖廣的大江之中多鱘魚和鰉魚,魚儘管長得很醜,如魚的鼻子長度快要接近魚身的長度了,可是這種魚的味道非常鮮美,可謂人世美味。這些江魚,很難人工養殖,只能靠漁人撒網捕捉。另外,貴州黎平,儘管歸於貴州,可是非常接近湖廣,所以在教育上遭到了湖廣的影響。這個當地的士人考試很厲害,科舉考試中榜的常常占貴州一切名額的三分之一,以至於貴州其他當地的士人很生氣,強烈要求黎平的士人不在貴州考試,應該到湖廣等其他當地考試,但這個反對終究不了了之。

雲南:水田耕地可淘出金子

雲南土地空闊,人口較少,如果沒有江西人遷徙到這兒居住,這兒的開發恐怕會更慢,可是江西人搬遷來久居後,也會同雲南當地人呈現爭論,雙方也打過官司。例如,從前有個兩個江西人,一個年邁,一個年青,到雲南經商,年青人見一個雲南本地人很有錢,便想勒索這家,年青人帶著晚年人去這個本地人家裡做買賣,年青人成心離間聯繫,使得本地人同年邁的人起了抵觸,年青人和晚年人離開這家後,年青人便把晚年人殺了,嫁禍給這家本地人,勒索當地人二百兩銀子以私了。後來,本地人中有個人覺得這事情有點蹊蹺,便向官府報結案,終究官府一查,發現這個年青人才是殺人兇手。此外,一些外地人來雲南,好放高利貸,以至於利息常常高於本金,這使得一些當地人苦不堪言。所以,後來,當地官在遇到此類訴訟時,往往非常警覺,略微偏袒本地人,避免被單個奸滑的商人使用。

雲南有不少土官,例如麗江區域,山高艱險,糧食產的少,可是金銀產的多。因為產金銀,所以每逢下雨後,土官會讓大眾到水田裡耕地淘金,然後上交給土官,「民間匿銖兩者死,然千金之家亦有餓死者。」因為淘金,地步被損毀,以至於不少地步的糧食絕收。永昌這個當地,當年諸葛亮征孟獲時,曾在此地打敗了藤甲兵,現在這個當地還有穿藤甲的風俗。保山這個當地,不少人是明初明朝武士的後嗣,人的膚色光潤白皙,「得山川清麗之氣,而言語服食悉與陪京(南京)同」。這兒工匠手工很好,有些技藝,在其他當地很難看到。雲南接近緬甸的當地盛產琥珀,成為部分官員眼中的奇貨,「余在滇中,聞其前兩直指(官員)皆取琥珀為茶盞,動輒數十,永民疲於應命,可恨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真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個中國人給日軍當翻譯,秘密提供情報坑死幾萬日軍,去世前卻仍被罵漢奸
差點兒被殺的妲己,終於被逼上了一條鮮血淋淋的掌權之路

TAG: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