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慧和天語「朱墨春山皆心語—徐里、李庚、唐承華 三人展」預告

慧和天語「朱墨春山皆心語—徐里、李庚、唐承華 三人展」預告

戊戌狗年,新春伊始。」朱墨春山皆心語--徐里、李庚、唐承華 三人展「將於2018年3月10日至5月14日在慧和天語藝術空間隆重展出,開幕時間3月18日17:00時,著名評論家殷雙喜先生擔任學術主持。參展作品皆是3位當代著名藝術家近期創作的系列佳作,共計34幅,將較為全面的向廣大藝術愛好者做出他們近期工作的一個階段性呈示,毫無疑問地體現了一種職業畫家的敬業精神和專業態度。慧和天語藝術空間矢志以「藝術喚醒生命的覺醒,讓美融入百姓生活」為使命,堅持嚴格的學術標準,追求高品質的藝術氛圍,面向社會,為優秀藝術家書畫作品的鑒賞、展示和大眾之間搭建起良好溝通的橋樑。一直以來,慧和天語藝術空間爭做「時代精神」的傳播者,力求打造國內一流的文化品牌。

朱墨春山皆心語——徐里、李庚、唐承華 三人展

學術主持:殷雙喜

主辦單位:慧和天語藝術空間

展期時間 | 2018年03月10日 —2018年05月14日

開幕時間 | 2018年03月18日 17:00 時

展覽地點 | 慧和天語藝術空間(海淀區玉泉路2號)

徐 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主任、全國美展總評委,評委會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十屆中國文聯全國委員。作品連續入選五年一屆的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及《20世紀中國油畫展》、《第二屆中國油畫展》、《第三屆中國油畫展精品展》、《首屆中國油畫學會展》等國家級展覽。2007年入選中國油畫50家、2011年入選「藝術之巔」--中國油畫2010年度10大人物。2012年被授予烏克蘭大使獎。2013年被美國國家藝術委員會授予傑出藝術成就獎.2015年被俄羅斯藝術科學院授予榮譽院士。2016年獲俄羅斯美術家協會蘇里科夫金質獎章。2017年被授予比利時文化騎士勳章。

李 庚

1950年生於北京,齊白石先生起名為「庚」。

李庚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自幼隨父親李可染大師習畫,後拜黃胄、黃苗子、黃永玉等藝術大家為師學習。

八十年代中葉,李庚先生主持德國明斯特工業大學藝術學院東方藝術講座。

1986年至今任教於日本京都造型藝術大學藝術學部。

現任李可染畫院院長,日本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教授,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學術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唐 承 華

1964年生於福建。1988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1992年日本名古屋藝術大學油畫專業研究生畢業,獲日本佐藤國際文化育英財團獎學金、獲財團法人日本國際教育協會獎學金。1995年畢業於日本愛知縣立藝術大學研究生院油畫專業,獲藝術碩士學位。1999-2000年,赴美國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藝術研修。2002-2005年,被聘為西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2007年,在德國洪布羅伊希島基金會諾依斯工作室駐地創作。2008年,在德國杜塞爾多夫(Malkasten)瑪爾卡斯騰美術家協會駐地交流創作。2010年,在瑞典阿特利藝術作品中心駐地創作。2015年 「首屆全國綜合材料繪畫雙年展」評選委員會評委。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繪畫藝委會秘書長。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徐里 翠滿家山

水 墨

2018

朱墨春山皆心語

文/殷雙喜

徐里、李庚、唐承華三位畫家的聯展是他們近期工作的一個階段性呈示,體現出他們在繪畫性地看待世間萬象的同時所開始的對現實的抽象。這種抽象在藝術語言方面表現為一種對純粹性的追求,而在內容方面則表現為畫家試圖對自我的內在感覺和精神流動加以把握與凝固。如何「看」現實在這裡成為一種與藝術創作同樣重要的具有創造性的工作,而純粹性的追求則表現為一種對風景中的秩序的敏感,這裡的風景,已經不是原始性的自然風景,而是以藝術家對社會歷史的文化背景作為視覺框架,在畫布上完成對現實的歸納與重建。

徐里 春雨圖

水 墨

2018

事實上,繪畫與歷史、文化、觀念的聯繫始終在一種不斷尋求自身純粹性的過程中發展,對於繪畫中的秩序與形式感的表達,是一個從三度空間的幻覺向平面上的物質化呈現的演進歷程。20世紀以來,藝術家的思想不斷環繞著藝術手段的自由、藝術的特殊規律及純粹性等問題。他們將作品從敘述性的、預先安排好的意義內容中解脫出來,塞尚強調要天真純樸地接觸自然,像新生兒那樣看世界,他指出「只有色彩是真實的。一幅畫首先是,也應該是表現顏色。歷史、心理等等仍然會藏在裡面。」從風景畫的角度來看中國畫家的山水,我們可以看到某種中西共通的繪畫理想,那就是超越再現性的風景描繪,進入象徵與幻想的內心世界,按照英國美術史學家肯尼思·克拉克(Kenneth Clark)的說法,象徵風景是歐洲中世紀宗教繪畫的傳統,而幻想風景則是文藝復興藝術的要義。當代中國繪畫無論是油畫或是中國畫,對自然的表現,正在經歷著一個從客觀再現向主觀表現的轉變。

徐里 秋入人家

水 墨

2018

徐里的繪畫,來自於20世紀張大千、劉海粟的潑墨潑彩傳統,這一傳統是在20世紀對西方繪畫的引入和借鑒基礎上形成的,它以中國畫的寫意筆墨為骨,引入西方繪畫的色彩交響,較好地解決了色與墨的關係。作為油畫家出身的徐里,對筆墨色彩關係的理解和運用遠勝於許多中國畫家,他的山水畫,以墨為骨,以濃重而融合性的用色而著稱。雖然傾情於色與光的交響,但徐里更追求傳統文人的精神內涵,雖然描繪的是高山大川,大塊文章,但他並不以具體的地景風貌為標誌,而是將內心的激情,不露痕迹地轉化為中國山水畫的自由精神。在他的筆下,對自然的喜悅和熱愛,不經意地從畫面中流露出來。徐里的繪畫,重點在群峰大山,所以其畫中的建築與樹林,與大山融為一體,在朦朧中既突出了作品的渾然氣勢,又讓我們發現了畫家濃重而整體的用色之道,這種用色之道與中國筆墨結合在一起,就具有了某種東方性的文化意味。

李庚 馬勒交響曲系列之二

水 墨

2018

李庚 馬勒交響曲系列之八

水 墨

2018

李庚的作品,以馬勒系列為題,將西方音樂的激情轉化為東方水墨的微茫世界。古斯塔夫·馬勒 (Gustav Mahler,1860—1911年),是傑出的奧地利作曲家及指揮家,代表作有交響樂《巨人》、《復活》和《大地之歌》等。而李庚的作品,將個體的心境融匯到自然,具有一種平靜而開闊的胸懷。他以縱橫捭闔的豪放書寫,大開大合的構成力量,精微冷峻的幾何網格,鮮明強烈的明暗對比,將中國水墨的內在空間揭示於人,從而使作品在遼闊的空間中具有了某種超時空的茫然意味。宏觀的視角與表達方式使李庚獲得了一種超越物象的有利條件,從而將我們生存的自然環境演變成為結構性的視覺圖像,在一種典雅的筆墨關係中發展為陌生的抽象性圖像。由於李庚作品中所具有的幾何形構造與密集的線條,能夠將觀眾的視線迅速拉入畫面,在變化豐富的水墨暈染中獲得了俯瞰式的空間感受。通過中國水墨書寫性的運動達到寧靜的平衡,從而具有了某種古人所不具有的宇宙視野。

李庚 馬勒交響曲系列之九

水 墨

2018

將唐承華的《南方韻情系列》納入一種風景的框架中似乎有些勉強,但考慮到「一花一世界」的佛家世界觀,我們仍然可以將唐承華極具抽象性的繪畫性表達,視為一種個人化的內心風景加以觀察。唐承華作品中現實物象,雖有所本,但高度抽象,在強烈而具有書寫性的繪畫表面下,反映出由某些強烈的生活信念所引發的生存的張力。作為版畫家的唐承華,他的繪畫,總是堆積著厚重的色彩,在與濃重的墨色相互衝擊生髮,一派霸悍沉鬱之氣,卻又勾勒出明亮的輪廓,讓人體驗到一種模糊的動感。對於唐承華來說,無論他筆下的畫面具有多麼詩意的色彩,但其內心,總有一種對現實生活的冷靜思考。他曾在一系列裝置作品中,將非常具有材料感的木料,進行火燒與著色,這種持續的破壞與美化的工作,不正是我們的時代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嗎?所以,畫家所給予我們的,仍然是一種東方式的「滄海桑田」所帶來的幾分凝重,正是在這裡,風景由於去除了人工美感,超越了抒情性的詩意。

唐承華 南方韻情18-1

綜合媒介

2018

應該說,徐里、李庚、唐承華這三位畫家的近期工作,具有一種從現實中進行抽象表現的特點,藝術家與現實的客觀聯繫,通過一種主觀化的色彩關係和結構形式得以實現。這正如馬蒂斯所說,繪畫要服務於表現藝術家內心的幻象,藝術家要不停止地尋找忠實臨寫以外的表現的可能性。事實上,在具象的幻覺主義繪畫體系高度成熟之後,現代繪畫正是通過各種觀念的簡化和創造性的形式來達到藝術家精神的內在平衡。而三位畫家都力圖呈現內心中具有精神象徵的夢幻風景,他們對急速變化的中國社會的「大風景」所具有的人文關懷,則隱現於形式化的語言追求之後。

唐承華 南方韻情18-4

綜合媒介

2018

魯迅有詩贈畫師:「風生白下千林暗,霧塞蒼天百卉殫。願乞畫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現在來斷定三位畫家的近期工作的價值和意義似乎還為時過早,但他們的作品,毫無疑問地體現了一種職業畫家的敬業精神和專業態度。這種持續性的工作,體現了當代中國畫界正在生長的一種平穩心態,它來自於藝術家對當代社會的文化自覺和對個體文化身份的歷史判斷。

2018年3月3日

唐承華 南方韻情18-10

綜合媒介

201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產業集結號 的精彩文章:

詩歌貴在揭示崇尚美和真理——俄羅斯詩歌對我本人詩歌創作的影響

TAG:文化產業集結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