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林岫 | 聞過何必怒起

林岫 | 聞過何必怒起

林岫 | 聞過何必怒起

林岫 | 聞過何必怒起

林岫 | 聞過何必怒起

其次,文學與書畫藝術,雖然存在同中見異,但批評的本質,例如風雅正變、審美評價等,系乎彰善美和辟醜惡,應無一異。且不說「風骨奇正景近意遠」和「形神無間」等通得消息,具體到虛實、方圓、賓主等,也都文藝一律,辭理遐亘,自古亦然,所以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說」各師其心,其異如面」,「吐納英華,莫非情性"。看來,文學領域能批評的,書畫藝術也概無例外,但凡同意文藝欲「濟乎道」則必先「正是非」的(見漢揚雄《法言》),大約也會支持漢王充《藝增篇》的觀點那就是,只要批評者做到「毀人不增其惡」和「譽人不增其美」,即使「聽者不,1者不媳鐿意

批評也是侃然堅定無疑的。

其實,所謂「藝術類固有避韋」,具體說的就是書畫藝術與文學的同中見異,不妨援舉簡單詩例切入「避諱「。譬如詩評家可以評說當今湖南某詩人的"三千里憶二毛人」、北京某詞人的「憔悴京華,今擬嶺南行」,是分別仿襲蘇軾的「七千里外二毛人」和柳宗元的「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今為嶺外行」,詩詞作證,確鑿無疑。即使批評率直一點,使用「偷意」「偷句」「偷勢」等尖刻詞語,那些被批評者好像都沒脾氣,但是詩評家卻不能公開說當今這些詩詞家的創作功力沒水平。這是詩詞家的忌諱。

林岫 | 聞過何必怒起

林岫 | 聞過何必怒起

林岫 | 聞過何必怒起

上例僅「忌諱」之角隅,足見斑。藝者欲求獨創性,竭力「避復」(迴避重複),與文學家力求「領異標新月花」的願望,頗為相似,即尊重和保護原創,這是「同」。在批評品鎣方面,如果愣要將書畫門|類的上述特殊性看作「忌諱」,那麼,對書畫家的批評稍加謹慎未嘗不可,但依然沒有逾越藝術批評的界域。如果為了顧及「忌諱」而減免藝界的批評,不啻批評家嚴重失職,幾等自暴自棄。批評可以適當回有傷情感之類的「小忌」,但表達委婉不等於批評家放棄義理和公正。北宋太學博土王煥之《上徽宗論應天以實書》提出「唯是之從和「唯正是用」,要求先須辨別是非正誤而後「唯是者從,唯正者用」,歷代推崇為「君子之道」的知見明則,應該也適用於當今的藝術批評。

問藝入門,當然先須問道,藝術批評也不例外。問道,即探清|門徑,實地調硏在先。或日「藝人喜歡各行其道,無拘無束,故而厭惡批評」。其實,批評的正當,在於明辨是非正誤,能以「無拘無束」拒絕批評?敢言是君子,信有公正之心;被批評者不能反躬自省,修己以敬,反而厭惡批評,聞過怒起,拒絕忠告。這應該是書畫界,特別是書法界近十年不能′技道兩進」的一個重要原因。

源自《書法》

林岫 | 聞過何必怒起

林岫,現任國務院參事室中華詩詞研究院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院委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院委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北京文聯副主席,北京書法家協會主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讀懂這15句話,你的楷書不會差!
古人墨跡題籤,美哭了!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