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枝春風

一枝春風

二月初時,有一波牡丹花應市,花開在正月里,很難不讓人聯想起民間傳說中,武則天那份要改時逆令的自信——與其說有真實支撐,更象一個隱喻。但還是好奇到底大明宮的歲末時節里,是否真的牡丹盛開?那也算是雲想衣裳花想容的風流,任性到今天的一絲餘韻。

不過實話實說,冬牡丹美則美矣,與花信風中穀雨的牡丹比,其實是少一種真正的雍容氣度的,顏色一水的粉粉紫紫,諳園藝的朋友說這個紫花的品種最好種,通過過溫度管理,可以讓原本在春天開花的牡丹在冬天開放,其它復瓣樓台式這樣是開不出花來的,因為需要太多營養了。但是日本寒牡丹就不太一樣。

在中國冬日盛放的冬牡丹

這麼說著,便在池坊六角堂前看到了整排在零度左右的寒風中開放的紅白兩色寒牡丹。嬌艷程度略勝。查了一下資料,日本寒牡丹是用「促成栽培」的技術,培養的一種可以春秋二季開花的變種,為了讓花朵能在冬天開放,會把春天的花蕾摘除,然後到了秋天長出的花蕾,在冬天開放。即便在京都,也還是太珍貴了,所以罕有出現在茶會裡。

二月初,京都池坊法頂寺六角堂前的白牡丹與紅牡丹

那前後在京都,赴茶席所見,以「牡丹」為名的,基本都是羽衣甘藍「葉牡丹」,這是我在最初接觸插花時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一種花材,但是現在培養的品種形小而精緻,勉強想著『聊勝於無』吧。

小笠原流煎茶道初煎會座禮席正客定:紫仙竹壽葉牡丹、水仙、竹筍、松果

回來後,在茶會中用了盛放的冬牡丹,依然覺得很奢侈,這樣正月里可以用牡丹與梅搭配出名為「一枝春風」的文人花的美好時光,也希望不要在未來的某天出現在『當時只道是尋常』的語境里,到底是剛剛開始呢。

文人花在日本花道中,也不算常見種類。

「文人花是江戶後期的日本文人們根據中國文人的瓶花理論與畫作創造出的一種投入花,由於文人的趣味非常高雅,所以文人花的格調很高,因此,作為插花,文人花沒有得到廣泛普及」,這段話,來自浙江工商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彙編的一本《日本文化大講堂:花道》一書。

而在中國,古典文人日常生活的雅趣,也沒有能在日常生活中體系化的留下,沉香屑一般,但稍微用心匯聚一爐,便能如同冒辟疆在《影梅庵憶語》中所說,讓人「如在蕊珠眾香深處。」到今日,無論求諸於野,投入日本花道中的文人花系統學習,或者回溯典籍文字再取繪畫中的瓶爐三事,都是殊途同歸的學習。

前面提到的用一朵盛開的冬牡丹與一枝臘梅組合的「一枝春風」,這次並沒有與掛軸擺在一處作為盛物。而換一個位置,放在茶席之間,名為「結界」。

結界在茶道中的存在,便是茶禪一味精神的外現。舊時密教修法時,為防止魔障侵入,劃一定之地區,以保護道場與行者,稱為結界。

結界是在一定範圍內,以某些特定標識,創造出的另一個空間。或者用更形象一點的說辭:你還記得孫悟空用金箍棒在他師父唐僧身邊劃滴那個在平凡世界中似乎不存在但在異世界閃著金光的圈嗎?——只要身為妖魔便無法越過這個界限,捉到代表了它們成仙的夢想的唐僧。

結界作為通俗意義的辭彙出現在大眾眼前,應該說是日本作家夢枕貘作品的帶動。在他的《沙門空海》一書中,那場關於長恨歌的謎題揭曉之時,書中寫空海劃一下個結界,白樂天與他一起被護持在結界中。

「放心。它們不能越篝火一步。」

「當真?」

「是的。因為我已划下結界。若是活人或生物或許還可以,但因咒生成的東西,無法進入這個結界。」

伴隨這段對話的,是以華清宮的空蕩之地當作舞台,老鼠、蟾蜍、蟋蟀各司其職,扮演玄宗、貴妃、高力士的角色。演繹了明皇楊妃高力士等人紛紛出場的一場鬼宴。書中這一段,應當就是就是陳凱歌電影里「極樂之宴」的原型。

而在茶道世界中,它跳脫了宗教的語境,化為在一定範圍內標識特定空間的特定茶道具,是煎茶傳到日本道法化後出現的,卻也有精神可循,明代因為在中國歷史上有其特殊的政治形態,許多文人胸懷大志而無法施展,不得不寄情于山水或移情於棋琴書畫,而茶正可融合於其中,因此許多明初茶人都是飽學之士、風雅之客,很多傳諸後世的茶會都在山齋茶廬中發生,人心離亂的時代,山水、竹木、花草,都是他們阻擋塵世俗情的一道結界。

桐木製結界:以「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題圖,以木材本身帶有的凹凸與花紋構思出論語中山水訪友的畫卷。作者是京都的手藝人馬骨才子林。是我一見傾心的一件作品。

煎茶道使用的結界沒有特別嚴格的形制與尺寸要求,在室內可以使用比抹茶的爐屏寸小一點的爐屏,在室外點茶也可以用茶草枝條。以表示一種「心的安穩的空間,一種有同等認知的大家彼此之間心照不宣的界限。」

小笠原流煎茶道2018年初煎會座禮席的竹編結界

春節前在首爾一家傳統餐廳看到一塊極美極美的木製結界,天然又帶一點人工的極巧妙,一見鍾情,很遺憾主人不轉讓,卻這麼偶然的領會到了一點點,利休見到朝鮮器物那種傾國傾城的感受。

從這種意義上,結界就是心的安穩和空間。

不讓觸摸是手的結界。不讓說話是口的結界。但是,不讓思考的結界,是不存在的。

供圖 / 黃玉潔

本文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及《三聯·節氣》所有

嚴禁網站、平台未經授權複製、抄襲或轉載,侵權必究

專註傳統文化

倡導生活美學

下載閱讀IPAD電子雜誌

請移步App Store或安卓商城

搜索「三聯生活節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節氣 的精彩文章:

心香一卮酢清寒
輕雷隱隱 綠楊風急

TAG:三聯生活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