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人殉屢禁不止的三種原因:第一種習以為常,第三種令人氣憤

古代人殉屢禁不止的三種原因:第一種習以為常,第三種令人氣憤

在古代,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受到「侍死如視生」的封建思想影響,王公貴族的墓葬制度中,殉葬是十分盛行的,除了用一些動物殉葬,活人殉葬也比較常見。而在人殉中,最殘忍的是用活著的童男童女來殉葬。

用活人陪葬的記載,在很多史籍中出現過,據載:「皇帝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老數人。」舉幾個例子,號稱東方金字塔的秦公一號大墓中,人殉的數量就高達186具,是中國自西周以來發現殉人最多的墓葬;大家最關注的秦始皇陵墓中也有殉葬,《史記》記載,秦始皇死後,從前將未曾生孩子的妃子悉數殉葬,而嬴政降服六國,生前的妃子到達萬人之多,其中絕大多數都未曾生孩子,可是因為秦始皇陵沒有開發,所以他的地宮中到底有多少人殉葬,仍是個未解之謎。

因為殉葬的殘忍,所以即便是封建的古人,也於心不忍,殉葬之風經過了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期,到大一統的秦漢有所收斂,開始使用陶俑來代替活人。可是到了遼代,野蠻的契丹族又將人殉制度重新撿了起來,到了明代,從朱元璋開始,人殉之風再次死灰復燃,並達到了高潮,後來明英宗再次廢除殉葬制度,而到了清初,滿清統治者又開起了歷史倒車,人殉第四次興起。直到康熙年間,這一制度才算是在官方徹底廢除,然而受到官方影響,殉葬在民間一直流傳到了民國甚至抗日戰爭時期,根據《赤峰日報》就報導了1943年,敖漢旗旗長道卜丹死後,部屬為其先後購買四個小童預備殉葬未果之事。

殉葬這種古老的惡習,在中國歷史上總是屢禁不止的原因有很多,其一,這種古老的習俗發源於奴隸社會。在主人死後,奴隸作為會說話的工具,和主人隨身使用的武器、日用品等埋在墓穴中,人們覺得並不會有什麼不妥。

第二,當殉葬成為一種制度以後,中國歷史進入了階級社會。婦女淪為貴族男子的玩物與附庸,在殉葬者中,婦女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商代卜辭中就有專門殺祭殺殉女奴的記載。當然,殉葬者的身份並非全部是奴隸,也有墓主的妻妾和家臣。

第三,進入封建社會以後,人殉的主要目標仍然是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此時的人殉,已經不單單是為了彰顯地主階級多的權勢,更多的是從風水堪輿角度來考量,即「侍死如視生」的思想佔了主導地位。越是野蠻或者沒有文化的統治者,越會相信這一套。而中國歷史文明的進程,總是低開高走,所以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這種在現代人看起來如此野蠻和殘忍的制度,總是屢禁不止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郝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群盜墓賊挖開皇陵,發現70年前的女屍仍有溫度後,竟然爭先恐後
揭秘霍元甲死因之謎:多年以後棺木被打開,事實令人憤怒

TAG:小郝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