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尹玖強:不浮躁是走向美好的充分必要條件

尹玖強:不浮躁是走向美好的充分必要條件

尹玖強:不浮躁是走向美好的充分必要條件

有一個成語叫做心浮氣躁;有一個女孩叫做林妙可;有一種自以為是叫做趙括;有一種現代病叫做手機控。他們,雖然八竿子打不著,但是真滴都有聯繫。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彼此告誡,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在很多非常狀況下,衝動是魔鬼,浮躁易盲目,迷茫是虛度,浮躁容易讓自己跑偏,就會有蝴蝶效應。

作為公信部門,浮躁會失去公信;作為我們普通老百姓,浮躁會遊手好閒無事生非;作為老人,浮躁會作;作為中青年,浮躁會影響家庭走向;作為孩子,浮躁會沉迷遊戲沒有上進心;作為教育工作者,浮躁則會丟失教育。

培養抗躁力,是一種教育需要,也是一種社會需要。

抗躁力的培養,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抗躁力,都要從那些方面著手呢?

首先,要認清什麼是浮躁。

浮躁有很多表現:想法多好高騖遠;對自己沒有正確認知志大才疏;同時意志力薄弱有想法但是不自製;拈輕怕重;沒有方向,面對眾多選擇無所適從,想改變又找不到目標;缺乏實施方法,想法很多,目標也確定了,卻無從著手,無期限拖延,導致內心焦慮狂躁;有想法但是不自信;攀比心重;急於求成;狂妄自大不紮根;妄自菲薄好自卑;半途而廢易追悔;信息量過大不能選擇易彷徨;還有一種就是焦慮性浮躁,做什麼事情都焦慮。

哪一樣都讓人細思極恐。

想一下,這些表現在我們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如果存在的多了,多可怕。教書的人不讀書,在浮躁;片段化的信息一葉障目,多可怕;凡事總是拖延,多可怕;無目標多可怕;自卑多可怕;焦慮多可怕;---------

第二,克服浮躁的聯想

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的頓悟,是一種內聖外王,離不開他多年的托缽體煉;達摩的一葦渡江,嚮往中原的大乘氣象,面壁九年得道;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越王勾踐的卧薪嘗膽;王羲之的洗硯池;李白的鐵杵磨針;祖逖的聞雞起舞;包拯的三更燈火五更雞;------知道民國多出大師的探源,原來世界文化和中華文明,能夠成為經典的,都是耐住了寂寞,都是戰敗了浮躁。

那今天我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能夠有什麼反思呢?是抱怨諸多不公?或者虛無縹緲紙醉金迷度日?或者得過且過隨波逐流?更有手機控,飛車黨,書法家辦書法學校,歌唱家辦音樂學校,諸如此類?浮躁的個人構成浮躁的風氣,浮躁的風氣需要我們反思,沉下心來做人做事,做好自我定位,當一個個的個人風清氣正了,一切才有可能風清氣正。這也是中國夢帶給我們的方向引領之一。

一言之,戰勝浮躁,做一個接地氣有理想並且能夠融會貫通的人。教育尤其如此。當我們教育工作者和學生都在享受學樂、學喜的時候,當我們都在享受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的時候,道與德,自然是清非濁不混沌的了,道法自然便就又有了新的時代感。

第三、克服浮躁的行為

將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做人做事的根本。很多人都說這是說大話,我認為真正的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情,技能讓自己心清氣明,又能讓受教育者與自己一起享受成長的快樂,這不就是教育的功德,就是在為人民服務嗎?不需要在學雷鋒日做樣子,只需要把每個與自己有關的時刻做成一種正能量,就足夠了。

克服浮躁,可以從小做起,把每件小事做好了,就把一切都做好了;克服浮躁,可以有大格局,就像承包一片荒山,需要一片片開發;便有了九層之台起於累土的意思,關鍵的是心中有個九層之台。

每一個孩子就是一個世界,能夠克服浮躁的孩子就會有一個不浮躁的世界,就會有一個更加美好的自我實現。這種實現是否能夠達成,與家長有關,有同行者有關,與教育有關,與政府有關,與整個世界都有關。

而我們,只能在自己這個小小的環節上,多做一點思考:讓自己靜下來,讓自己所在的方寸之內靜下來,讓三尺講台多一些能夠沉下來的東西,不負春夏秋冬,不負使命,不浮躁,便是安天命。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聖人之論,臣妾做不到啊,但是小人物也可以有夢想啊。萬一我們的小小夢想也可以和我們的同行者連接起來,形成一片藍天呢?那豈不也是一種最佳的美好。這本身也是以生命影響生命。

孩子么本身呢,克服浮躁,就是勇敢穩健的創造自己的巨大力量。

家長們呢?克服浮躁,是在給孩子一種榜樣,用人格影響人格,最直接的任重道遠。

實事求是,勇敢開拓,海納百川,兼容並蓄,都是同行者。

還有很多層面,由於智商所限,我只能想到這個層面,但願一切美好都實現。

有一點我深信不疑,克服浮躁沉下心來,是創造美好的充分必要條件,也能創造神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尹玖強學習思考踐行 的精彩文章:

TAG:尹玖強學習思考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