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母的格局才是孩子成長的天花板!

父母的格局才是孩子成長的天花板!

「家庭教育從來不是單向的,在與孩子共同成長中,自己的格局大了,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期責編:我愛夏天| 圖:網路

「一個人在18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影響佔比超過60%,學校教育佔30%,還有10%的影響來自社會教育。而現實中,很多家長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

有些家長早早就把孩子送進早教機構,希望能「贏在起跑線上」,他們將孩子送進最著名的學校,為孩子請最好的家教,承包下一切家務甚至包括幫孩子清理書包,希望為孩子創造最好的讀書環境……

可是事情常常事與願違,再好的學校再優秀的老師也不如父母的家庭教育更重要。因為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你們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們的言傳身教就是孩子的人生課堂。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在網上看到這麼一句話:「為人父母不需要經過考試就上崗了,真是太可怕了。原來這才是現代孩子越來越難管的根源之一。」大多為人父母者都是在孩子來到之後,面對烏七八糟的狀況時,才意識到自己對於生育一個孩子可以信手拈來,但教育一個孩子卻不是那麼得心應手。

事實就是這樣,並不是所有父母都合格,相對於孩子,其實父母更需要教育。

很多時候家長認為把孩子交給了學校,那麼孩子的成長成才學校就要負起責任。這種想法有一定的道理,學校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但是大部分家長都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並稱為孩子接受教育的三大主要途徑,這其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最關鍵的教育。我國古代有很多諺語來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虎父無犬子」「老子英雄兒好漢」等等流傳至今的諺語便說明了這個道理。

父母對自己最好的教育,莫過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思想方式、對待世界的態度去感染孩子,你的格局越大,孩子的結局就會越好。

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曾經說過一段話:

「文學和科學相比,的確沒什麼用處,但文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教育也是如此,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教科書;父母的精神高度,是孩子成長的天花板;用行動影響孩子,任何時候都不算晚。」

很多父母將孩子的不好的習慣怪罪到學校身上,怪罪到教師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獨沒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實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我們父母在地有意無意培養出來的。

優秀的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

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的最大製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當務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沒有父母的改變就沒有孩子的改變。

沒有不想學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學好的孩子,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因此在罵孩子的之前罵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地改變自己。

大格局的父母都明白,育兒先育己。

「家庭教育從來不是單向的,在與孩子共同成長中,自己的格局大了,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唯有自己擁有大的格局,才能給孩子做出更好的示範,同時讓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更高遠的世界。

他們會教孩子認識真實的世界,那裡有白,也有黑;有光明,也有陰暗。然後,他們會教會孩子接納,接納世界的黑與白,也接納自己的堅強和軟弱。

更重要的,他們懂得適時放手,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不控制,也不干涉,只在適當的時候,做適度的引導。

愛之,則為之謀長遠。唯有擴大自己的格局,孩子才有可能擁有更高闊的人生。

如果你有說不完的故事,育兒的、情感的、旅行的......無論是溫馨的、虐心的還是幸福的、辛酸的,我們都在這裡,期待與你的故事相遇,與你的文字相會。如果你的故事被選中,【童伙媽媽】將送出一份心意,與您一起分享這份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童伙 的精彩文章:

泰國5歲男童不想上學,媽媽:那就撿垃圾去吧!
阿瑪尼最值得剁手的唇釉!顯白減齡!不會買就找它!

TAG:童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