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運動,減肥效果最好?BBC用實驗告訴你,結果令人驚訝
BBC關於減肥的紀錄片拍過不少,其中有一部《鍛煉的真相》在健身圈、減肥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因為這部片子戳中了減肥汪們的痛點,那就是運動減肥到底可靠不可靠?什麼類型的運動減肥效果最好?
先看第一個實驗:長時間的低強度運動效果如何?
Mike(主持人)帶著阻氧面罩,以10公里的時速慢跑了一個小時,雖然不快,但是還是讓他比較疲憊。然後體育科學家通過連著阻氧面罩的電腦進行了相關的數據分析,結果發現:Mike在這一個小時中的熱量消耗為16大卡/分鐘。也就是說堅持1個小時慢跑下來,Mike只消耗了960大卡熱量——還不夠吃一頓麥當勞漢堡套餐的!
剛跑完的Mike隨手就拿起了卡布奇諾咖啡、鬆餅和香蕉來犒勞自己。因為在他的想像中這些東西吃下去,跑步20分鐘就能消耗掉。但事實上這三種食物的總熱量高達880大卡。按照剛剛跑步的時速,起碼要跑55分鐘。其實,我們常常像Mike一樣低估了自己吃進去的食物熱量,又高估了自己運動的消耗。而且運動後人的食慾還會因為能量消耗而變好,傾向於吃更多食物。所以才會有那麼多號稱自己運動了卻在短期內根本看不到效果的人!
於是Mike進行了第二場實驗:關於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
Mike竭盡所能的騎單車20秒,短暫休息後繼續,每次三組,每周做三次訓練(即用hiit方式騎單車)。結果發現,這種方式所達到的效果,等同於在每周在健身房中鍛煉兩到三個小時,也就是近年來非常火熱的hiit。
它的原理是↓
相較於散步或慢跑,hiit能調動70%-80%的肌肉組織,燃脂效果加倍。
最後,再看第三場實驗:固定健身就更瘦?
根據實驗要求,Mike會在平時靜坐工作,晚上集中鍛煉,而另一位參加試驗的人員則需要每天不停走動6個小時,二者數據再進行對比。結果顛覆了我的認知:數據顯示平時生活中較為活躍的人,即使沒有定期健身的習慣也能消耗更多的熱量。運動醫學家表示,平時久坐少動,即使定期健身也無濟於事,久坐已經逐漸成為現代人的健康殺手。
這幾項實驗告訴我們幾個鍛煉的原理:
★ 低強度有氧運動並不能給我們帶來想像中的減肥效果。健康減肥需要我們結合無氧運動來提高整體消耗。
★ 提高平時日常生活中的活動量,譬如多走路、多站著,而不是靜坐少動,這樣能消耗更多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