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圖解「絲綢之路」

圖解「絲綢之路」

鑿通絲路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聯絡大月氏一起對付草原霸主匈奴。可惜張騫被俘滯留十來年,大月氏已無心再戰,軍事聯盟的目的沒能達成。

霍去病大破匈奴之後,張騫再次領命出使西域強國烏孫,想通過軍事聯合繼續夾擊匈奴,可惜又落空了。但此次出行,張騫及其副使帶回了西域各國使者,讓他們被大漢繁榮興旺的經濟形勢所震撼,從而打開了對外貿易的局面。

東漢,投筆從戎的班超重新打通隔絕58年的絲綢之路,並幫助西域各國擺脫了匈奴的控制。他在西域都護任上經營三十餘年,極大地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繫。使者商人相望於道,絲路開始出現了繁榮的氣象,不僅是商業貿易之路,也是中國與亞非歐各國間政治往來、文化交流的康庄大道。

(對於這段歷史,央視影音的《中國通史》紀錄片第27集《絲綢之路》介紹得很詳細,可惜微信公眾平台視頻限制無法上傳)

大唐時,中國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外交影響力澤被廣遠,西域諸國都把唐太宗、唐高宗稱為「天可汗」,從而讓絲綢之路極為興盛。

但此後,陸上絲路漸漸衰落,取而代之的,海上絲路慢慢發展起來。

「絲路」由來

雖然絲路在公元前2世紀已被鑿通,但「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卻是到19世紀才誕生,由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提出。1877年,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絲綢之路當然不是專營絲綢,但絲綢無疑是絲路貿易比較大宗和極具特色的商品。

除此之外,據《唐代的外來文明》《晚唐五代敦煌貿易市場的外來商品輯考》等記載,香料、顏料、寶石、宗教器物、瓜果等商品琳琅滿目。

「一帶一路」

有人說,「一帶一路」就是新時代絲綢之路的升級版。

「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它打通了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見下圖)。倡議自2013年底提出以來,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

之所以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是因為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內憂外患不少——

藉此互利共贏的倡議,我們可促進國內產業升級和國際產能合作,提升對外出口檔次,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促使中國經濟持續增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涓涓瑾言 的精彩文章:

TAG:涓涓瑾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