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醫療AI公司遇「C輪死」魔咒:2018 如何破局

中國醫療AI公司遇「C輪死」魔咒:2018 如何破局

在2017年那場史詩級的圍棋對決中,人類戰力最強的棋手柯潔以0∶3敗於阿爾法狗,人類終被自己的模仿品——人工智慧(AI)超越。接下來,它會在哪個領域戰勝人類?猜測落在醫療上。

人工智慧在多個醫療細分領域曾與人類醫生交手,2016年5月至今,比分結果是AI 6勝、3平、2負。醫生已然落於下風。

2017年歲末,斯坦福大學教授吳恩達領導的機器學習小組開發出一種名為CheXnet的演算法,能夠更敏銳地捕捉胸部X光片中的肺炎跡象,在診斷肺炎的比拼中,也一舉擊敗四名放射科醫師。

這些火種足以讓產業界信心爆棚。谷歌、IBM、英特爾等國際巨頭和國內的「BATK」(百度、阿里、騰訊、科大訊飛),都加緊布局,一大批初創公司也噴涌而出。

人口老齡化加劇、慢性病患者群體增長、優質醫療資源緊缺、公共醫療費用攀升等多重壓力,使AI入醫療被寄望成為這一全球性壓力的泄壓閥。泄出的壓力也正是機遇的源頭。尤其在中國,人口數量成為優勢,醫療數據的基礎大,可以給醫療AI提供充沛的燃料。業內的普遍看法是,在該領域,國內企業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然而,AI的泡沫已然吹起,醫療能否獨善其身?這將取決於研究成果能否儘快進入臨床,並獲得大範圍應用,給醫療帶來切實改進,以撐起領域公司的估值,衝破「C輪死」的魔咒。

向醫生的主場滲透

擊敗四名放射科醫師,CheXnet只經歷了一個月的診斷學習。

AI已經在預測中風和心臟病發作、預測嬰兒自閉症的風險上表現出明顯優勢;在外科手術和阿爾茨海默病預測中略勝一籌;在治療腦腫瘤、先天性白內障診斷和皮膚癌診斷上,跟人類醫生打平。「這些示範性的案例,就是一輪又一輪大額度融資的信心來源。」億歐智庫醫療產業分析師尚鞅告訴《財經》記者。過去一年,資本對醫療AI的熱情展露得非常明顯,因為落地的可能性被印證了。

此前的人機對戰都在研發階段,直到一年前,美國批准了第一個用於臨床的醫療AI產品,它可以分析心臟核磁共振圖像,準確度可與有經驗的醫生相媲美。進入臨床,是AI向產業化邁進的一大步。

2017年,國內醫療AI行業公布的融資事件近30起,融資總額超過18億元。融資額最高的一筆是AI醫學影像公司匯醫慧影數億元B輪融資。

「能夠在如此短時間內讓投資界集體高潮,一定是出現了商機。」易凱資本有限公司健康產業組聯席負責人李鋼分析。

就醫,最核心的部分是診斷。替代醫生診斷,是醫療AI的一個終極目標。現階段的小目標是,能夠讓AI為醫生的診斷及治療方案提供建議,輔助診療。

微信號:biolink_chin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產業信息平台 的精彩文章:

韓科學家開發新智能隱形眼鏡,無痛、即時監測葡萄糖水平

TAG:中國生物產業信息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