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8歲老軍醫:我的經歷比《紅海行動》慘烈100倍!看哭…

88歲老軍醫:我的經歷比《紅海行動》慘烈100倍!看哭…

看電影《紅海行動》很燃,但也很痛:

影片的主角是中國海軍蛟龍特戰隊員,

他們手指被打飛、胳膊被炸斷,胸膛被射中……

當機槍手石頭的整個左臉被炮彈掀掉,

犧牲前,隊友抱著他大哭:

「不疼了,我們回家了!」時,

幾乎所有觀眾都淚流滿面!

「心太疼了!」,好多鏡頭不忍再看!

在河北省石家莊解放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以下簡稱:和平醫院)

有一位88歲還在堅持工作的老軍醫。

他說:我曾經歷過的戰爭

比《紅海行動》慘烈100倍!

跟我一起戰鬥的戰友好多都犧牲了!

我眼睜睜看著兩個戰友被炸飛,

連屍體都沒了;

一個戰友在我旁邊,子彈飛過來下巴都沒了。

戰爭奪走了我7個親人的生命,

其中就有我的母親和大哥……

離休24年,他不要任何報酬,

只求能繼續堅守崗位!

肉眼能判斷的,就不開檢查單,

幾塊錢葯能治好,絕不開幾十的!

小編問他: 為什麼?

他說:不為別的,就為我是軍醫,

那麼多戰友們死了,我活了,

我要對得起死在我面前的戰友們啊!

因為意外,老伴失去意識躺了十年,

他在病床前照顧了十年!

講起自己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

他講著講著,笑了,

小編聽著聽著,卻哭了……

他叫劉世鉞 [yuè] !

這個88歲老軍醫的真實故事,

觸人心弦、讓人淚目,

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看三遍!

NO.1

17歲成為戰地軍醫

穿越槍林彈雨、血肉橫飛!

1930年,劉世鉞生於山西榆社縣岩良村,

父親在山西長治開了一家醫院,

給人治病,更秘密收治傷員,

還是中共地下情報聯絡站。

年幼的劉世鉞對父親的身份一無所知,

只記得有一天,

父親匆匆把他和母親送回了老家。

童年的劉世鉞

1938年,父親穿著八路軍服裝回到老家,

號召鄉親們抗擊日寇!

年僅8歲的劉世鉞當上了「小八路」,

成為129師宣傳隊的小戰士!

劉世鉞個頭兒很小,寫抗日標語夠不著,

他就提著一大桶白石灰,

戰士寫到哪兒,他就跟到哪兒!

有一次,劉世鉞跟著宣傳隊到保定阜平

給傷病員慰問演出。

演出還沒開始,日軍就圍了上來!

為了掩護傷病員和宣傳隊,

12人的警衛班與日軍激烈交火,

最後,只有1人活了下來……

年幼的劉世鉞,第一次親歷戰爭的慘烈!

百團大戰

1942年,劉世鉞的大哥和五叔血灑戰場,

母親、兩位嬸嬸、堂姐、堂妹,

還有一村幾十口人,

都被日軍關在廟裡活活燒死了……

家仇國恨,12歲的劉世鉞

還沒有一桿步槍高,

就作為宣傳兵奔赴百團大戰的前線,

從懵懂的小八路成長為一名堅定的戰士。

1945年春,部隊送劉世鉞去延安學習,

1947年夏畢業返回部隊,

因戰爭需要大量醫務人員,

組織選派劉世鉞到北方大學醫學院學習,

1947年,他隻身從河北平山奔赴山西長治,

讓劉世鉞百感交集的是,

在北方大學,竟然遇見了多年未見的父親。

在醫學院,他刻苦學習,

僅一年多後,他就奔赴戰場,

成為了一名戰地軍醫!

太原戰役

1948年10月,太原戰役打響,

這次戰役長達6個月,

是解放戰爭中歷時最長、

參戰人員最多、戰鬥最激烈的一場戰役。

1949年初,劉世鉞和同學們作為實習醫生

奔赴太原戰役前線,

作為醫學生,實習地點就是戰場,

他們在密集的炮火中迅速轉移傷員,

在臨時的救治點搶救受傷的戰士!

在炮火紛飛、槍林彈雨中,

劉世鉞眼睜睜看著自己身邊的戰友,

被國民黨的機槍打飛了下巴;

在一片慌亂和忙碌中,

又眼睜睜地看著被炸成重傷的傷員,

因為實在來不及救治而死亡……

頭頂上子彈呼嘯,

炮彈炸起的焦土好幾次把他埋住。

每天看到的是血肉橫飛,

每天經歷的是戰友傷亡,

可是他根本沒有時間悲傷,

因為每一分每一秒的包紮和搶救,

都關乎生命!

戰役結束後,他奉命帶領一個戰鬥班

到太原城區接管國民黨228醫院。

太原城內大街上、牆上到處都是殘肢斷臂,

228醫院更是遍地的傷員與屍體,

劉世鉞與戰友們清理屍體、救治傷員,

整整用了兩個多星期,

才最終將228醫院接管完畢。

1949年,新中國成立,

從槍林彈雨中活下來的劉世鉞也終於畢業,

成為解放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的醫生!

而他的父親,老軍醫劉和一,

擔任了河北省首任衛生廳的廳長!

劉世鉞一家1954年合影。其父劉和一(1908-1955),1937年參軍,1939年入黨。曾任八路軍129師衛生部醫政科長、華北人民政府衛生部副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河北省衛生廳廳長。

1950年,父親給劉世鉞寄來一本書,

書名是《日本眼科學》,

劉世鉞沒有想到,

這本書不僅影響了他從醫的道路,

更成就了一段浪漫美好的姻緣!

NO.2

軍醫伉儷

浪漫勝過《太陽的後裔》

在劉世鉞的書房裡,

書架最顯眼的位置擺放著一張老照片,

照片里的女子十分秀氣美麗,

雙眸里透著親切與善良。

「這是我老伴年輕時候的照片!」

劉世鉞嘴角上掛著甜蜜的笑。

而這段姻緣,正是源於父親寄來的

那本書——《日本眼科學》!

解放前,劉世鉞作為戰地軍醫,

掌握的多是戰場上的搶救與簡單治療,

而早年就從山西醫專畢業、

幹了一輩子軍醫的父親,

希望他能在專業領域精深造詣!

當時,日本的眼科在世界著名,

可劉世鉞翻開書才發現,

父親著實給自己出了一個大難題,

這本書竟然沒有翻譯,還都是日文!

他想到口腔科有一個護士精通日文,

而這個護士就是後來成為他妻子、

當時只有18歲的福慧妹。

福慧妹幼年時在日本的照片

在那個吃飯都困難的年代,

一個十幾歲的女孩竟然精通日文,

她身上一定有著不同尋常的故事。

果然,福慧妹是在日本出生、長大的。

福慧妹的父親早年在日本的大學任教,

福慧妹不僅生在日本,

接受的也是日本的教育。

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

福慧妹的父親氣憤至極,

他堅決拒絕在侵略者的國家授課,

帶著全家毅然回到戰亂中的祖國。

一個出生在日本、但毅然決然回國抗日,

一個與日本侵略者有著深仇大恨!

兩人雖有著截然不同的家世,

但都歷經過戰爭的炮火,

都有著一顆火熱的愛國心,

彼此便更加惺惺相惜!

劉世鉞說:那時候,我一有空

就拿著這本書去請教她,

慢慢我們倆就熟悉了,

她看我愛學習,人又老實,

說話又幽默也就喜歡上我了!

1955年,劉世鉞與福慧妹結婚照

1955年,25歲的他和23歲的她結婚了。

劉世鉞說他們的新婚之夜非常浪漫,

單位分給他們一間小屋當婚房,

兩人躺在床上,剛好能從殘破的屋頂上,

看到一輪美麗的月亮,

皎潔的白月光灑滿了整個房間……

NO.3

「針尖上跳舞,麥芒上繡花」

劉世鉞說:我最痛恨日本鬼子,

但是我感謝這本《日本眼科學》。

之後,他在眼科領域刻苦鑽研,

從一名眼科主治醫師成為醫院的眼科主任、

全國知名的眼科專家。

對於前來就醫的患者,

劉世鉞從來都是一視同仁。

他常說:醫生看的是病,不是患者的身份。

他的患者有陳毅、劉伯承等共和國元帥,

也有老區來的農民,

他從不分遠近親疏。

1969年,和平醫院組織下鄉醫療隊,

那時正是自然災害困難時期,

他與隊員們為山區百姓做了3000例眼科手術。

有位老太太腿腳不便,

白內障失明已經好多年,

他帶著隊員爬山找到她的家裡,

在炕頭上完成了白內障手術。

1973年,正定一位叫楊丙仁的患者

亟需進行角膜移植手術。

眼科手術就像是

「針尖上跳舞,麥芒上繡花。」

不能有一分一毫的差池!

可當時連最基本的手術顯微鏡都沒有,

劉世鉞硬是憑著肉眼和20年豐富經驗,

用了兩個多小時,

把健康角膜縫合到楊丙仁的眼睛上。

手術成功,劉世鉞與印度患者合影!

劉世鉞不僅手術做得好,

還開創了很多新技術:

在全國首創淚囊穿刺造影術,

還在軍區部隊和河北省舉辦多期進修班,

帶出了200多名技術骨幹,

很多人成為全國全軍專家和學科帶頭人。

2017年,40年前接受眼角膜手術的楊丙仁

在報紙上看到了劉世鉞退休不退崗,

仍然堅守崗位的新聞,

已經80多歲的楊丙仁激動不已,

專程跑到和平醫院看望劉世鉞。

44年後再次相見,

他們都已風華不在,

44年後再握手,

兩人已經都是80多歲的老人。

可40多年未變的是,

老楊眼中依然透亮、清晰的眼膜,

和醫生患者間的深厚情誼!

NO.4

相愛相伴53年

不幸竟突然降臨!

2005年,75歲的劉世鉞和73歲的福慧妹

迎來了金婚紀念!

從一見鍾情的那一刻開始,

50年,多少愛慕與芳華,

都在「咔嚓咔嚓」的快門聲中,匆匆閃過!

年華似水匆匆一瞥,

多少歲月輕描淡寫,

從你年輕時的容顏,

到50年歲月的無情變遷,

他們看似是被生活所厚愛,

實則是因愛永駐心田!

可命運,總是喜歡捉弄人,

誰也沒有想到,3年後的一個意外,

這個幸福的家就變了一副模樣。

2008年的一天,夫婦倆像平時一樣,

在和平醫院附近的菜市場買菜,

福慧妹突然踩空重重地摔倒了,

她的頭直接撞在了堅硬的路沿子上!

「快讓兒子開車,送我到醫院!」

劉世鉞沒有想到,

這竟是妻子跟他說的最後一句話。

話音未落,他看到妻子面部表情痛苦,

眼球也挪了位置。

當了一輩子軍醫的劉世鉞當時就判斷,

傷的不輕,可能是傷到大腦了!

雖然醫院及時做了手術,

可他最愛的妻子,再也沒能醒過來,

再也沒能跟他說上一句話!

作為醫生,

他從未放棄過一個病人,

作為丈夫,

他更不可能放棄自己最愛的妻子。

他每天給她洗臉、梳頭,

她永遠都是他眼中的漂亮妻子!

他常常給她洗頭髮、擦身子,

像照顧一個孩子一樣,

仔仔細細呵護著她……

他每天都會抱著妻子,

給她唱五六首歌,

給她講家裡的事,

講醫院的事,

講兒女、孫子孫女的事……

有一次,他講著講著就哭了,

緊緊拉著她的手問她:

好好的,你怎麼就成這樣了?

她已經在床上躺了好幾年了,

可他說完這句話,

她的眼角竟流出了淚水!

從福慧妹跌倒那一天算起,

今年已經是第十年了,雖然她和他,

皺紋更深了,白髮更多了,

她還是這樣靜靜地躺著,

每天等著她最愛的人說說話、唱唱歌;

他的腰板也沒有以前那麼直了,

走路也不再虎虎生風了,

但他們長達60多年的愛始終未變!

雖然她十年沒有說過一句話,

劉世鉞卻不願意承認妻子是「植物人」。

他說:有一次,

我在她耳邊輕輕地說了一句:

I Love You!

我看見她的嘴角動了一下,

她輕輕地笑了,

跟她年輕的時候一模一樣!

劉世鉞微微笑著、緩緩地講著。

但他的眼睛裡,分明有一束光。

小編已經忍不住淚目,

不禁腦補著當時的情景,

80多歲的他一定像第一次表白時溫情脈脈,

躺在床上的她,一定像第一次被表白時

嘴角帶著含蓄又害羞的笑,

心裡一陣忐忑和歡喜……

一起走過了春夏,又走過秋冬,

他們用最樸素、最純真的愛,

把命運的不幸和生命中最最艱難的十年

過成了愛情最美的模樣……

他說:「從她生病後,我總想她有什麼缺點,

可是想來想去,全是她的優點。」

有多少琴瑟和鳴,

就有多少歲月靜好,

她始終是他心頭最美的少女!

他也一定還是她心中,

最最完美的丈夫……

NO.5

一生的榜樣是白求恩!

劉世鉞1994年離休後,

24年「離休不離崗」,

即便是在妻子卧床的十年里,

他也從未離開過醫生這個崗位。

如今,已經是88歲的劉世鉞,

每周六的上午仍會準時出診。

幾十年來,他做檢查之前有個習慣

總是先搓熱手指,

再輕輕地扒開病人的雙瞼,

洞察任何一個可能的病變。

劉世鉞看病總是問得細、說話慢,

遇到老人和孩子,

看完病後他會把每個注意事項多重複一遍,

一個病人看下來需要20多分鐘。

有時候一個上午,

他只能看7個病人。

GIF

他說:能用肉眼判斷的,

我就決不讓做什麼CT、核磁,

讓患者多花那麼多錢。

他更常常告誡中青年醫生:

孩子們,老百姓都不容易,

能物理治療、自然康復就要不開藥,

儘可能讓患者少花錢,

治病救人是目的,

咱當醫生可不是為了掙錢!

很多病人拿著他開的藥方拿葯時發現,

竟然只花了十幾塊錢,

有些病人質疑十幾塊能不能治好病,

他則耐心地說:能用基礎葯就不開貴葯,

能治好病就行,何苦多花錢!

給病人看完病,劉世鉞都會說一句:

「請慢走,再見!」

從門診室到檢查室,

88歲的他一上午要走數十個這樣的來回。

GIF

在2016年,86歲的劉世鉞有了一個「大想法」,

他想召集家庭的成員回到故土,

為家鄉的父老鄉親義診。

當時已經是86歲的劉世鉞

親自給在各個城市的親人打電話,

2016年中秋節,

這個革命大家庭的子孫們,

從昆明、成都、青島、濟南、北京、石家莊

抵達他們的老家山西岩良村。

半個世紀的歲月變遷,

這個革命大家庭成了「醫生大家庭」,

除了劉世鉞是著名的眼科專家,

還有301醫院腎病專家,

婦科專家、心腦血管專家、口腔科醫生……

他們把村裡的黨支部當門診,

免費給鄉親們看病、

把專程買的藥品免費送給對症的村民。

在村黨支部為村民義診

頭頂高掛著黨旗,

心裡始終裝著患者!

聽著劉老的講述,看著這些照片,

小編最大的感觸就是:

在他們的心裡,為人民服務,

從來都不是一句口號。

劉世鉞說:我8歲參加革命,

17歲開始學醫,軍裝穿了大半生,

我在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工作了68年,

我一生的榜樣就是白求恩大夫。

醫院考慮到劉世鉞年事已高,

不再給他安排出診,

可劉世鉞卻不肯休息。

他專門寫信給院領導,字字懇切:

雖然我已經87歲了,

但我仍有繼續為黨做點工作的能力,

出專家門診是盡個人義務,

不求任何報酬,

如果領導能允許我繼續工作,

就是對我最高的待遇,

也是我最大的快樂!

從1994年離休,他堅持義診整整24年,

更不要任何待遇和報酬,只求能繼續看病!

為人民服務,早已變成一種信念,

融入到劉世鉞的血液里,

深深紮根於他的靈魂……

現在,88歲的劉世鉞雖與兒子一起生活,

但他仍堅持生活自理。

自己拿起針線,縫補舊軍裝

自己做飯,

燉排骨、烙餅,鍋里還煮著雞蛋湯。

他的日程每天都排得滿滿的:

6點半起床、看早新聞、照顧老伴、

出診、給學生上課、寫學習筆記……

每周堅持參加2-3次合唱團表演。

劉世鉞現在每天仍堅持學習新業務,

為了方便與外國病人交流,

他還編寫了眼科專業的英文問診問答。

閑暇了,還經常彈一彈鋼琴……

如今88的他,不僅堅持學習英語和日語,

還學會了用電腦、微信。

年齡,對劉世鉞來說只是一個數字,

從8歲就參軍入伍的紅小鬼,

到88歲仍為人民服務的老專家,

他對生活永遠充滿熱忱,

用一顆愛心、更用一份堅持,

為別人減輕病痛,

也為自己收穫了人生的快樂。

70多年了,正是因為中國有無數的

像劉世鉞這樣經歷過

比《紅海行動》慘烈100倍的戰鬥英雄們,

我們才擁有了今天的和平生活;

也正是因為還有無數的像劉世鉞這樣

把一生都默默奉獻的平凡人,

我們的國家才這樣強大!

而我們每一個人,

唯有更加珍惜,更加熱愛這和平的生活!

今天,請讓我們一起,

向老兵劉世鉞致敬!

向千千萬萬犧牲的英雄致敬!

向所有為這中華盛世奮鬥的中國人,

致 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沙晚報 的精彩文章: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今日頒獎 《水形物語》能否成最大贏家?

TAG:長沙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