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蜀漢最冤屈的大將,忠心追隨劉備23年,卻被當成叛臣夷滅三族

蜀漢最冤屈的大將,忠心追隨劉備23年,卻被當成叛臣夷滅三族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57期 文/無常奉天玉)

《三國演義》是以三國歷史為原型,創作的一部小說。那段蕩氣迴腸的歷史,註定了它的精彩;它的廣為流傳,則讓那段歷史更的廣為人知,可是說漢末三國歷史,與《三國演義》是相互成就的。然而它們相互成就,卻也有分歧,畢竟演義是文學作品,而非史書,其中摻雜了作者太多的私人感情。而受這一作品影響,很多三國事件、三國人物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例如,陳宮僅是一個叛徒,一個辜負了曹操的小人,在《三國演義》卻化身成了,一個非常正直,且忠義無雙的形象。今天我們要說的主人公,其際遇則與陳宮相反——他是一個忠心不二的名將,不但在當時慘遭冤殺,且被夷滅三族,到了一千八百多年後的今天,還背負著叛賊的罵名,堪稱是三國最冤的名將。這個人是誰呢?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魏延。《三國演義》中,他最初的時候,一直心向漢室,曾想迎劉備入襄陽,結果遭到了劉備的拒絕,只能流落到了韓玄的手下。後來在劉備攻打長沙的時候,與黃忠一起前來歸降。當時諸葛亮便下令,將其推出去斬了,只因他腦後有反骨,日後定會叛亂。劉備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建議,留下了他的性命。他卻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先打算率軍投魏,又打算擁兵自立,最後甚至狂妄的大喊「誰敢殺我」,終於死在了馬岱的刀下。這樣的魏延,不管是被殺也好,被誅滅三族也好,遺臭萬年也好,都不足為惜。然而歷史上的魏延,真的是這樣的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魏延是荊州義陽人氏,從公元201年開始左右,追隨劉備長達23年,參與了入川之戰,因驍勇而得到賞識。後來劉備拿下漢中,拋開張飛不用,力排眾議,以魏延為守將。魏延不但立下了「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的誓言,還的確保得漢中十餘年無失。隨諸葛亮北伐時,他也是無可替代的名將,是蜀漢當時的軍中第一人。雖然他一向性矜高,時下皆避之,他也因為與諸葛亮的用兵策略存在分歧,而認為諸葛亮怯懦,但是他從來沒有違抗軍令,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位名將的基本素養。

後來,諸葛亮因勞累過度,到了彌留之際,安排退兵之事時,命人叫來了姜維、楊儀、費禕等人,卻獨獨漏掉了魏延,並直言,撤退的時候,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如果魏延不聽從命令,就放任他自去。《三國志·魏延傳》記載:「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作為軍中的第一人,在如此關鍵的時候,魏延卻被諸葛亮放棄,他該有多委屈?這等情況下,又有幾人會選擇默默忍受呢?

所以,魏延爆發了,他率領著自己的部曲率先南歸,並阻斷了楊儀等人的歸路。一向與他不和,有如水火的楊儀,也不是省油的燈,他開始上表,與魏延相互指責對方叛亂,並贏得了朝廷的信任,蔣琬親率宿衛軍北上,打算誅滅魏延。不過還未等蔣琬到來,馬岱便在楊儀的授意之下,斬殺了魏延。正可謂成王敗寇,魏延被誅之後,被扣上了叛亂的帽子,其三族也被夷滅。到了如今,依舊背負著反叛小人的罵名。

然而魏延作為蜀漢軍中的第一人,他真的會選擇背叛蜀漢嗎?他當然不會,先不說如果他此時棄蜀降魏,需要重新奮鬥,得不償失,單說他如果真的想背叛曹魏,也應繼續北上才對,又怎會率軍南歸呢?更何況,此時的魏延,已經為蜀漢盡忠了33年,又怎麼會輕易的選擇背叛呢?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雖然魏延最後處理事情的態度,太過不理智,但是在那等情況下,任誰也不可能冷靜理智的處理問題,至於「反賊」、「腦後有反骨的小人」等罵名,他則更是不該背負。然而時間應該過去了千百年,當時他便被扣上了叛亂的罪名,如今將他塑造成小人形象的文學、影視作品,又不斷的渲染,他想要洗掉罵名,該有多難呢?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慈禧死後墓中金銀財寶無數,墓中一個黃布袋,卻令孫殿英驚懼不已
此人是三國悍將,身為蜀漢五虎上將,卻有名無實,不是趙雲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