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的「讀」與「不讀」:18位在杭人士的閱讀樣本

我們的「讀」與「不讀」:18位在杭人士的閱讀樣本

新華書店,靜靜閱讀的讀者

知識爆炸時代

閱讀該有怎樣的位置

從閱讀中,我們獲取知識、信念、慰藉,從書中理解過去,也從中預見未來。

據統計,近十年來,全球數據量以每兩年翻倍的速度增長,用來統計數據的單位,已經上升到了「ZB」,即萬億GB。

知識爆炸的網路時代,如何讀書,怎麼選擇書,成了無比重要的問題。

2017年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成年國民的圖書閱讀率和平均閱讀時間,都有小幅上升。

同時,手機的閱讀率連續8年增長,國民每天花在手機閱讀——微信公眾號、網路小說、手機報、博客微博——上的時間平均有一個多小時,是花在閱讀紙質書上的3倍還多。

從大數據中也可以讀到一些傾向:超過一半的成年人更傾向「拿一本紙質圖書」讀,遠超偏好手機閱讀的33.8%。而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覺得自己的閱讀量較多,或很多。

有不少人心中有「深讀」的渴望,但因為種種原因,無法達成。

借2018春風圖書勢力榜,我們想與讀者走得更近。於是,我們一對一走近新老杭州人,去傾聽閱讀對於每個人的意義,找出「讀」與「不讀」的原因。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記者來到杭城四通八達的地鐵、車站,來到商場、書店,也通過網路空間,與讀者交心。2018年的「好書60」榜陸續現身,記者也將一冊冊好書贈給他們。

18位普通讀者,18種不同的閱讀樣本。他們的個人閱讀習慣是怎麼樣的?他們怎麼理解「悅讀詠流傳」的涵義?

從他們的回答中,我們讀到,「碎片時間」成為了不少人的閱讀時段,但也有人把讀書當作一件大事:一字字寫下讀書筆記。

人們閱讀的書籍數量則分散於「幾乎不讀」到「每年近百本」之間,和統計數據中的人均近8本對照來看,波動很大。

有人覺得,閱讀就跟一日三餐一樣,一旦改變,身體會不適應;也有人覺得讀書是浪費時間的:「有更有趣的事情在等著我。」

有人把閱讀當作個人精神世界的建構:一人一心一書;也有人把共讀一本書當作同愛人、孩子親密交流的方式。

而沉甸甸的「悅讀詠流傳」五個字,給讀者們最直觀的聯想,是讀書能夠帶來的的喜悅,還有文化和知識通過書籍的長久傳遞。

「不讀」背後的撕裂:書海汪洋,燈塔何處

在各大公共場所的閱讀調查中,記者也看到了一些「不讀」的景象,聽到了一些「不讀」的聲音。

很多人願意從微信、微博等自媒體渠道去接受信息的輸入。和傳統的閱讀方式不同,在網路時代,信息的汲取可以變得更自主,讀者的選擇權也更大。

這直接影響到了人們的閱讀習慣。數字化的信息體系讓一切的答案都是那麼觸手可及。確實,互聯網的一個超鏈接就可以解決你的疑問,那為何還要辛苦啃完一本書呢?

書,和其他所有的媒介一樣,也無非是一種了解世界的方式。

然而,唯有書籍,能讓人看到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也唯有耐心翻閱完一本書,才能看到作者探究、思索和書寫的全貌。有的時候,互聯網能給的也只是一個答案,而作為代價,持續的學習和思考正在從大眾的日常生活中剝離。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似乎人人都有時間去關註明星離了婚又結婚,抑或是口紅哪個色號最顯白。閱讀,這個流傳古今的習慣卻被現代人排得滿滿當當的行程所撕裂,成為了少數者的「閑情雅趣」。

近日,本端採訪了很多普通人,聽聽他們的閱讀意見。他們中的不少人,鮮少閱讀或完全沒有閱讀習慣。他們或有苦衷,或有不屑,或有疏懶。

有人覺得,從旅行等生活經驗里,這個世界的繽紛現實才能夠被他浸泡感知。

還有人覺得,讀書是屬於閑人的奢侈品,為了生計奔波才是首要需求。

小朋友說,人生的閱歷不夠,看名著也看不出所以然。

人到中年的媽媽說,人生閱歷到了現在這個階段,看書也只是圖一個樂子。

工作的匆忙,耐心的流失,方向的迷亂……在現代社會,靜下心讀本書這件再日常不過的事情,卻面臨著重重的挑戰險阻。

那麼,疏於閱讀的他們,將如何適應這個終生學習的時代的?他們又是如何和書本產生脫離的呢?對症下藥的話,他們又該怎樣在生活中,為閱讀挪出空間呢?讓我們來聽聽,這些選擇或被迫不讀書的人,他們的緣由以及背後的無奈與焦慮。

「春風榜」問與答 18位普通讀者的答案

1、「悅讀詠流傳」,讀到這五個字,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你怎麼理解?

2、你的個人閱讀數量、習慣是怎麼樣的?原因是什麼?

「更有趣的事情在等我」

荷香 80後,自由職業者

1)我理解的是提倡閱讀,從經典傳統作品出發,不止讀,還詠,有歌詠的意思吧。

2)我閱讀數量不大,一年認真讀的也就十來本,其他都是翻翻,瀏覽為主。我讀書慢,習慣心讀,一個字一個字那種。

我讀書少主要是覺得時間沒那麼多。這輩子,你能讀幾本真正的經典好書,就受用一生了,不需要讀那麼多浪費時間。更重要是去踐行。無需追求讀得多這種形式,而是你讀了書,讓書中真正的學問和智慧進入你的生命,哪怕一句話,一個字,你的生命都會得到滋養。所以,我更喜歡直接面對生命本身,去實踐,明心見性,這部分更需要我的時間投入。

語風 80後,教師

1)第一反應讀書不過時,再看的時候除了閱讀這方面的內容,更關注「悅」字。

2)平時讀書量很少,幾乎沒有。原因嘛,總覺得讀書浪費時間,有更有趣的事情在等著我。

「讀書,我的時間還沒到」

老藝 00後,高中生

1)悅讀詠流傳,就是培養全面閱讀習慣,詠誦經典名家作品。

2)閱讀習慣嘛,有空就看。基本看電子書。但是會買實體書放在家裡,畢竟「形象工程」。

看書是因為讀書其實真的蠻重要的。讀書真的可以提高人的素養和氣質。讀得少,是因為課業壓力重沒有時間去讀,其次是因為不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書。比如像張愛玲的書,可能因為還沒有那個社會和人生閱歷,就覺得挺晦澀難懂,便沒有興趣讀下去了。

獅子 00後,小學六年級學生

1)很有趣,哈哈,大概是把「閱讀永流傳」中加入了讀書開心和故事通過口頭才可以流傳到現在的成分?

2)不是非常多……主要是因為我的時間不夠多吧……其實我蠻喜歡讀書的,哈哈。

「讀得少,還不是因為太忙」

莉莉 70後,工程師

1)第一反應是,這句話很有詩意,有一種古韻。它還包含了一種傳承古典文化的意思。還有就是看書這種習慣值得被延續下去,現在的人太喜歡看手機了,讀文字的這種習慣已經悄然從生活中抽離了。

2)我不是一個特別愛讀書的人,因為下班以後還要養小狗,做家務,做飯。太忙了。我看書也是看看家居設計,服裝設計的書,因為我喜歡繪畫手工。偶爾看看那種電視劇改編的。比如《權力的遊戲》。看完劇還是意猶未盡,想通過文字了解更多的隱藏劇情。

我覺得讀書對於我來說就是打發時光,我也不是文化工作者,看看自己喜歡的,覺得快樂幸福就好了。我從來不會逼迫自己讀書,沒有那個焦慮感。不讀書就是因為太忙了,沒時間,和沒時間娛樂一個道理。

花咪 90後,白領

1)第一反應是,裡面可能性太多了,一時無法理解真正意圖。

2)讀書一般在天亮時讀,但是最近天亮的時候通常還在忙著工作,所以今年一本書都還沒看完。

小丹 90後,白領

1)第一反應覺得很有意思,比較期待落實下來的形式。把閱讀當做一件快樂的事情,用眼睛看,用心聆聽自己的聲音。

2)喜歡紙質化閱讀,現在每個月可能只能看上1-2本。但是一有空閑,或者出差途中包里都會放上書本。

一部分書是專業方面的書,就像工具一樣,因為效用會讀;另一部分是自己喜歡的,純屬愉悅自己。讀得少是因為太忙啦。

「需要實力派有趣型的薦書人」

卡西諾 80後,在讀博士生

1)第一反應:主要是三個方面。其一,我們對閱讀重要性的認識。閱讀這件事應該是一個伴隨我們一生,代代相傳之事。第二,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現實中國民閱讀情況堪憂。故需要大力提倡閱讀,提高國民閱讀意識,培養閱讀習慣。第三,該口號利用諧音和中國古代文篇的語詞,表達了對閱讀的提倡和理解。即口號本身的文化意蘊,反映了閱讀的重要性。

2)平時的閱讀情況,就閱讀數量而言,總量不會特別多。個人習慣精讀,故閱讀數量和速度受限。就閱讀內容而言,主要集中於專業書籍。除專業書之外,更多地集中於非專業方向的歷史書。

不論讀什麼書,做讀書筆記,寫讀後感往往成為讀書必備。

讀專業書一方面是獲取學位所需,另一方面是出於對歷史研究的熱愛。讀其他非方向的書,完全是出於興趣,即對歷史的愛好。至於不讀其他方面的書,主要原因一是現在知識大爆炸,好書太多,叫人應接不暇。其次,精力和時間有限。

卡卡 70後,教師

1)第一反應:要閱讀,更要悅讀,當你禁不住要詠誦文字的時候,個人的閱讀體驗是最美妙的。個體化的快樂別人不知道。

2)每天紙質和聽讀相結合。碎片時間不是在聽,就是在讀。沒要求數量,只是習慣。困難:缺一位實力派有趣型的書單推薦人。遺憾:英文水平太有限,另一個大世界打不開。(此為部分受訪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養花課堂 的精彩文章:

TAG:學養花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