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部分丹東人都不知道,這條街曾經是丹東商業第一街,如今……

大部分丹東人都不知道,這條街曾經是丹東商業第一街,如今……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九連城是日俄陸戰首戰場。戰後,日軍侵佔安東(丹東)縣,安東也成為日本自甲午戰爭後首個東北地區海外半殖民地。作為勝利方,日軍在九連城繳獲了許多軍需物資,水運至鴨綠江渡口,並在老皮革廠附近為起點,修輕便鐵路、後勤基地。因五經街臨近江岸渡口,交通便利,且與彼時商業繁盛的興隆街對接,日本軍政長官大原武慶在此設立「軍政署」,管理軍事物資、兵員、商品調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日本僑民彙集於此,商業愈發興盛,借勢形成了市場通(現五經街)。

1

「市場通」由來

東起四緯路,西至五緯路,南北分別以江城大街和五經街為界的區域內,存在著一片百年歷史的老舊房屋,與周遭繁華的街道、林立的高樓形成鮮明的對比。2月28日,記者走進了這裡。

五經街,東起頭道橋壩崗,西至凱旋路鐵路路基,全長1150米。百餘年前,以它為代表的日本新市街街市,剛剛興起時,統稱為「日本街」。後來,由於直接與安東商貿街興隆街,即「清國馬路」對接,南臨江岸日本所佔渡口,包括早期日本的手壓輕便軍用鐵路線始發站「鐵一浦」,商業日趨繁盛,後稱之為「市場通」。在1911年安奉鐵路改軌、改線前,鐵路拉動效應未顯現,市場通曾經是日本附屬地的第一街,風頭蓋過其他日本街市。

說到「市場通」,就要提到日本的市政建設。日本人在安東新市街的市政規劃中,將東西走向的街稱為「通」,把南北走向的街稱作「筋」,如大和橋通(現七經街)、京橋筋(現六緯路)等等。

市場通南面東西走向的街道分別得名一番通、二番通、三番通、四番通,到了五經街,為什麼不叫「五番通」呢?

今年60歲的曾志剛是五經街的老住戶,從小就跟著在醫院當會計的父親來這裡定居,對於「市場通」這個名字,他也很疑惑,「小的時候聽父親講過市場通這個名字,那個時候我也搞不懂為什麼到它這不叫『五番通』,而叫市場通。後來想想,可能是特意這樣取名的。」

原來,百餘年前,在日本附屬地建設第一期規劃中,市場通和堀割通(即錦山大街部分),作為安東中央城區東西主幹線大和橋通的「兩翼」,稱之為「方向幹線」。這也是早年日本人「經營」附屬地時,為什麼東西交通街路都按「一番」「二番」有序排列,突然就冒出一個以漢字命名的街路的原因,凸現附屬地網格化道路東西走向「通達」的重要性。

2

資歷甚老

當年的市場通是七道溝附屬地建造最早的一條街道。早年,在安奉鐵路未正式運營前,市場通是日本附屬地街路的中心。以市場通為代表的附屬地街路,日本人自稱為「日本人街」。自1904年軍政時代開始經營,街道縱橫有序。在此居住的日本人有1500戶,5000多人口。

1904年日俄九連城陸戰打響,日本得勝後,日本人急欲把九連城戰場上的軍需物品、戰鬥人員投入到奉天(瀋陽)、遼陽方向,強征民船,首先中轉到「鐵一浦」火車站(即江岸皮革廠位置),加緊修建安東至鳳凰城輕便軍用鐵路運輸線,轉運軍用物資。在安東縣的日本第一軍少佐大原武慶竭力把安東縣打造成軍需總供應站,建立軍政署,安置日僑,開設市場,在這種情況下,首先建立了與「清國馬路」對接的「市場通」。所以說,市場通是軍政時代,日本侵華戰略從屬下的東北亞第一「商街」,與日俄戰爭的關聯性較大。至於舊時的中央主幹線大和橋通的繁盛,則是安奉鐵路線正式營運,安東驛建立後產生的拉動效應和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安東事務所大力經營鐵道事業所致,相對市場通而言,要晚至少5年。

3

商業繁盛

由於市場通是日俄戰爭後,日本在中國土地上建立的商業第一街,盡佔先機,所以商業極其繁盛。僅從當年遺留下的老照片和明信片看,有關市場通的,是數量最多的。從老照片上顯示的電話線桿頂端密密麻麻的瓷瓶看,這裡的電話「門數」遠遠超過其他街市。商業繁盛,市場通也成為旅遊場所,日本僑民、在安東學校就讀的學生等,紛至沓來。日本最早的郵電局就設在市場通(後因火毀另遷),管理日本僑民的民團役所設在市場通。市場通周邊,北有安東神社,南有菜市場、劇院,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商貿住宅區。

因人口稠密,當時市場通的日本商店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多集中在頭道橋以西至六緯路一段。主要有:興和號商店、丸善商店、小西時計店(鐘錶店)、一柳商店,此外還有理髮館、運動場、安東金融會社、服裝店、傢具店……同時,這裡也是早期日本各大銀行聚集地,有滿洲商業銀行、株式會社安東銀行等。就連早時在帽盔山起家的安大珍也「插足」市場通,成立了「金子商店」,銷售代理中外商品,紅極一時。

順著旁人的指引,記者來到了「金子商店」舊址前。初一打量,眼前這座二層小樓有7米高左右,透過破損的門窗,還能看到內部的木製樓梯。房屋側面的牆壁上,有凸起的水泥,不知是為了美觀,還是其他原因。通過外部的設計,依稀還能感受到往日的氣派。曾志剛說:「小時候,附近這些老建築我都進去看過,還是這裡最氣派。裡面的裝修是典型的日式風格,以木製為主。後來人去樓空,這裡就變成了一座倉庫。」

「金子商店」的大名,家住在五道溝73歲的於祥林也有耳聞。

「以前聽別人說,金子商店的主人叫安大珍,外號『安瘸子』,因為他的夫人叫金子雷伊,所以給商店命名金子商店。後來他的生意越做越好,就蓋了這座二層小樓。」

除了上述這些,在「東北淪陷時期新建衙署房產」中,還統計了日本在安東的房產,位於市場通的佔據一半,可見當時這裡的富庶。

4

後期發展

1945年,市場通改稱斯大林路、五經路,1973年,命名為五經街,沿用至今。

上世紀80年代左右,五經街是丹東城區的主要幹道之一,有公安局、檢察院、法院、振興區文化館、市體委、市寄賣商店、市電業局等單位。改革開放後,商業大潮初起,一批南方商人集聚與此,大多從事二類機電、電子行業買賣,振八街的機電一條街未成立前,這裡曾是機電一條街。曾志剛說:「記得以前街上有家五金商店很有名,去的人不少。這裡一度還有過服裝生意,我的哥哥以前就在這條街賣衣服,我還幫著他去車上卸貨。」

步入新世紀,丹東的城區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容越來越「年輕」,但「金子商店」及其周圍的老建築在歲月的侵蝕下,愈發蒼老,逐漸被人遺忘。在城市化的今天,商業第一街的繁盛亦是過眼煙雲。

責任編輯│魏丹陽 編輯│孫坤霖

記者│侯春林

丹東日報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丹東 的精彩文章:

今晚一定要看月亮!152年首次「超級藍血月全食」!
女兒總把自己鎖在房間自言自語還唱歌……丹東阿姨得知真相很擔憂!

TAG:今日丹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