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渾身痛」,試試這倆穴位

如果「渾身痛」,試試這倆穴位

學習各種中醫特色療法,掌握專業技術,健康一身輕

在生活中,有一些網友會出現「全身哪都疼,沒有不疼的地方」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今天,本平台專門介紹一個簡單易操作的自我理療方法,專門調理這個病。方法很簡單,就是刺激這倆穴位——陽陵泉穴和支溝穴。

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支溝穴在前臂背側,陽池穴和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陽陵泉穴是足少陽膽經上的腧穴,支溝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穴位。兩者都屬於少陽經。

為什麼要找這兩個穴位來改善關節痛?這裡面有什麼奧秘呢?

翻開經絡圖,我們會發現,足少陽膽經和手少陽三焦經是兩條非常有意思的經脈。它們路過的地方,幾乎涵蓋了人體所有的重要關節。中醫有經絡所過、主治所及的說法。因此,合理刺激這兩條經脈,可以對周身疼痛都起到緩解作用。這一點是不難理解的。

陽陵泉是少陽膽經的腧穴,能疏泄肝膽、舒筋活絡、緩急止痛、清熱除濕。另外,陽陵泉還是筋之會穴,對於治療筋病有特效,可以肯定地,它對於關節疼痛有治療意義。支溝穴是少陽三焦經的穴位。它可以行氣止痛、活絡散瘀。這兩個穴位一上一下,同氣相求,可以改變兩條經脈所及之處氣機阻滯、外邪壅滯的狀態,因此對於改善周身疼痛,有不錯的效果。

另外,還有一層原因值得思考,這就是兩個穴位所在的三焦經、膽經,都屬於少陽經。少陽經,主疏泄,主一身氣機的暢通。中醫有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說法。因此,通過疏解三焦經和膽經,可以暢通一身氣血,自然也就能改善疼痛癥狀。尤其是病在少陽經,出現了少陽證兼太陽表邪未解癥狀,即「發熱微惡寒,骨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之時,利用這兩個穴位更是有不錯的調理效果。

總而言之,如果感覺全身上下不適、疼痛,又具體道不出哪裡疼得厲害,常年如此,終日不絕,雖能忍受但是又影響生活和主觀感受,經過檢查又找不到明確的器質性病變,請嘗試用這支溝穴和陽陵泉調理。每天,每側每個穴位按壓200下,不久見效。如果是渾身骨節痛,用上面的穴位就不怎麼靈了,那麼該怎麼辦?請見下文:

中醫認為,渾身骨節痛,常常與外邪感襲,正氣虛損,痰瘀互結,外傷勞損等因素相關,並將其歸入「痹症」的範疇。痹,即痹阻不通的意思,《素問*痹論》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

如氣候劇變,冷熱交錯,居處潮濕,雪天露宿,涉水淋雨,觸冒霧露,勞汗當風,衣著冷濕,調護不慎等原因,引起機體的抗病御邪能力驟然減弱,風寒濕邪侵入機體經絡,留於關節,導致經脈氣血閉阻不通,不通則痛,因而出現肢體關節痛楚不寧;或者人體素體稟賦不足,病後、術後、產後、勞役過度者,衛外不固,風、寒、濕、熱諸邪亦可乘虛而入。

若治不及時,或調治失當,或稍有好轉,過早停葯,引起病情複發,遷延難愈,致使淫邪久留不去,流注於經脈,影響氣、血、津、液的環周往複,暢達營運,於是血滯釀瘀,津結成痰,瘀痰互結,或與外邪膠結,深入經隧之中,導致病情纏綿,難以速去。

如關節痛見脹麻、腫硬、畸形,即多為瘀痰阻於經脈、骨節所致。此外,由於跌仆、墜墮、撞擊、閃挫、扭捩、壓扎,或日久負重,過度勞損等諸多因素,致經絡受挫,脈氣不暢,因而氣運失常,血行受阻,氣滯血瘀,不通則痛,也可引起關節痛。

魂門穴,治療渾身骨節痛的奇穴

著名中醫專家賀普仁在《「一針一得」針灸臨證秘法》中,將治療渾身骨節痛的秘法列為第四秘第9條。賀普仁說:「渾身骨節痛:針魂門,灸之效更佳。」

魂門:魂,肝之神,陽熱風氣;門,經氣出入的門戶,又為守護之意。魂門穴意指肝臟的陽熱風氣出入之門戶和護衛肝陽之處。

病例:艾盒灸治好了全身酸痛

49歲的趙女士,在半年多前,出現了不明原因的全身酸痛,脖子、脊背和腰部尤其明顯。這可愁壞了趙女士,酸痛的同時還伴有乏力、口渴,影響工作,妨礙生活,人脾氣越來越急躁。醫院沒少跑,檢查結果是:白細胞高,類風濕因子陽性,但渾身沒出現低燒。趙女士吃了些抗風濕的西藥,時好時壞,也沒見多大療效,實在苦不堪言,最後找到了賀普仁診治。

賀普仁聽完趙女士的病情介紹,隨即讓她伸出舌頭查看,發現舌質暗紅,舌苔薄,顏色白,一搭脈,脈象沉細且弱。他很快辨證為:風痰阻絡,經脈失養。風痰瘀阻脈絡,血行不暢,所以舌質暗紅;瘀阻日久,病見入深,經脈失去血液的正常濡養,鼓動無力,脈象必然沉細且弱。唯有祛風化痰,活血通絡才能奏效。

賀普仁只取了魂門一個穴位醫治,囑咐趙女士回家也可用艾盒灸治,堅持了25次後基本痊癒,趙女士又能像正常人一樣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了。

若打心底里喜歡,不妨把我分享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 的精彩文章:

《四總穴歌》及其神奇的四個穴位
經絡穴位反射區,是孩子天然的特效藥庫

TAG: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