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麥返青至挑旗這60天是產量形成的關鍵,小麥施肥攻略!

小麥返青至挑旗這60天是產量形成的關鍵,小麥施肥攻略!

開春後冬小麥進入返青階段,接著是分櫱期至拔節期,這兩個生育期對於高產冬小麥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冬小麥從返青至挑旗的這段時間為春季生長階段,一般歷時50-60天,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春季追施拔節孕穗肥,是促進小麥苗情轉化,健壯生長的關鍵,也是保證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

在春季小麥施用化肥中,應以促進小麥高產、優質、高效和資源節約為目的,根據不同類型小麥需肥規律和麥田土壤供肥狀況,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合理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土壤污染。

一般高產田控氮、穩磷、增鉀、補微中產田穩氮、增磷、針對性補施鉀肥。從小麥的生理學角度上來講,返青到起身這個階段,小麥的植株繼續在分櫱、出葉和髮根,並且開始幼穗分化,是鞏固冬前壯苗、爭取弱苗轉壯、抑制旺苗生長最有利的時期。看苗施肥可用三個字來概括:保、促、控。

年前越冬時已達到「六葉一心」的、有四至五個分櫱的、畝總莖已達到八十萬左右、植株健壯、葉色正常、不發黃的一類麥田,返青後不要馬上施肥澆水,以防生長過旺,消耗過多的營養,不利於後期高產。這類麥田,應採取劃鋤、除草、防治病蟲害等措施,以保證年前有效分櫱、安全生長,有利於提高小麥成穗率,為後期小麥高產打下良好的基礎。這類麥田以「保」為主。等到小麥拔節期前後,再施肥澆水,這叫氮素後移施肥法,有利小麥高產。

年前種植過晚,肥力條件差,底肥不足的麥田;越冬時麥苗矮小,分櫱很少;返青時,植株弱,葉發黃,畝總莖數低於40萬以下的三類麥田;或秸稈還田沒有澆越冬水,土壤疏鬆透氣,水分蒸發強烈,土壤乾旱,麥苗出現吊根現象。類似以上情況的,要及時澆返青水,施返青肥。

對這類麥苗選擇對路的肥料很重要!

第一、不要施用或少施用有機肥料。俗話說:圈肥養地,化肥催苗。由於初春溫度低,農家肥分解緩慢,不能滿足小麥對養分的需要。

第二、應施速效化學肥料,肥效快,能及時供應小麥生長發育的需要,每畝可以施用尿素10~15公斤,澆好返青水。在此基礎上,再噴壯苗葉面肥一遍,可促發新根、抗寒、抗旱、抗病,有利於小麥弱苗轉壯苗。

第三、在施肥時還應注意一些高產田塊中的弱苗,要施點偏心肥,使它們的長勢達到一致,有利於小麥增產。

年前播種過早,播種量過大,出現了年前旺長的小麥,由於過早封壟、葉披散、葉片過大過薄,返青後,要對它們採用以「控」為主的措施,多劃鋤,盡量不澆水,蹲一下苗,還應密切注意是否有凍害,如有凍害,應採取相應的措施。

選擇肥料時,注意化肥元素之間的相斥作用:

氮:吸收硝態氮要比吸收氨態氮難;施用過量的鉀和磷都影響對氮的吸收;缺硼不利於氮的吸收。

磷:增加鋅可減少對磷的吸收;多氮不利於磷的吸收;鐵對磷的吸收也有拮抗作用;增施石灰可使磷成為不可給態;鎂可促進磷的吸收。

鉀:增加硼促進對鉀的吸收,鋅可減少對鉀的吸收;多氮不利於鉀的吸收;鈣、鎂對鉀的吸收有拮抗作用。

鈣:鉀影響鈣的吸收,降低鈣營養的水平;鎂影響鈣的運輸,鎂和硼與鈣有拮抗作用;銨鹽能降低對鈣的吸收,減少鈣向果實的轉移;施入鈉、硫也可減少對鈣的吸收;增加土壤中的鋁、錳、氮,也會減少對鈣的吸收。

來源:農邦邦

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糧油信息網 的精彩文章:

大豆,中美貿易戰很有分量的武器!

TAG:中國糧油信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