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都柏林人》:每個作家都有個特別的癖好,喬伊斯也不例外

《都柏林人》:每個作家都有個特別的癖好,喬伊斯也不例外

《都柏林人》:每個作家都有個特別的癖好,喬伊斯也不例外

《都柏林人》是喬伊斯23歲時的作品,一本短篇小說集,收錄了15篇小說。和一般短篇小說集不同,這本書並非簡單的作品集合,而是一個精心策劃的有機整體。

看看,這兩句介紹多麼輕鬆,人家23歲寫的這部書!

翻開這本書,你很快就會發現,雖然每篇的人物各不相同,但故事的主人公慢慢從孩子,變成了少年,轉而進入青年、中年,如喬伊斯自己所講的,他是試圖通過這樣一個順序來展示愛爾蘭社會的精神癥結。

談《都柏林人》,必然要談這本書對都柏林人"癱瘓"和麻木的精神狀態的表現,就像一談到魯迅,就必然會講到他是如何通過作品揭露民族劣根性的。雖然話沒有錯,但好的作品,不僅如此而已,每一篇小說都有更廣闊的空間,非要用一個綱領將它們整齊列隊的話,會失掉很多有趣的東西。

喬伊斯的筆下並非都是諷刺,還有很多溫情和敏感,我以為,正是這些東西,讓作品跨越了時空,仍然能夠感動我們。

《阿拉比》

這是備受推崇的一篇小說。它不長,寫得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年豐富而敏感的內心。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男孩,他對朋友的姐姐產生了好感,總是偷偷注視著她的一舉一動,看見"她出門走到台階上,我的心便急促的跳動","除了偶爾隨便打個招呼,我從未跟她說過話,然而她的名字總使愚蠢的我熱血沸騰"。

有一天,她終於和"我"說話了,她問我去不去阿拉比,那是一個非常壯觀的市場,她說她非常想去,但是因為要去修道院靜修,去不了。

於是"我"答應她,假如自己去,一定給她帶點禮物。

星期六一早,"我"就提醒姑父,晚上要去阿拉比市場。姑父說好,但是很明顯他忘掉了,喝酒到很晚才回來。我們的主人公焦急的等待著,"攥緊拳頭在屋裡踱來踱去。"

他終於等到了姑父,攥著姑父給的一枚兩先令的硬幣出發了。等他到了市場,大部分商鋪都已經關門,他落寞的走在市場內,什麼也沒有買成。

這篇小說將少年的愛慕之情、欣喜、焦急和失望描摹的淋漓盡致,任何一個人都會在閱讀中,想起自己的少年時光,那些珍貴的,發光的,脆弱的情感。

《伊芙琳》

這篇小說很短,主角是一個十九歲的女孩,她正面臨人生中也許最重大的選擇。長久以來,她生活在水深火熱的家庭之中,自母親死後,她就再無幸福可言,不僅承擔所有的家務,還需要賺錢養家,並隨時可能遭受父親的暴力威脅,每天過得膽戰心驚。

現在,她的男朋友將要娶她,帶她遠離這裡,去布宜諾斯艾利斯。她回憶著過往的種種,"她有權獲得幸福",她要逃走。

最後,在登船之際,她放棄了,"全世界的海洋在她的心中沸騰激蕩。"

最後時刻,喬伊斯沒有寫出伊芙琳的內心活動,我們不知道她是怎麼想的,她在最後一刻改變了主意,她那"莫名其妙的悲傷"具體是什麼?是習慣了舊日子,而無法走向新生活嗎?是害怕未知的生活更加無法忍受嗎?

人的行為並不一定是理性的,我們有時候甚至會做出讓自己無法理解的決定。

有人將伊芙琳的選擇總結為"責任",這可以是一種看法,但我更喜歡把它看作是一個謎團。

這部書里的每一部短篇都令人思索,可這篇小文寫完,筆者還是想起那句話:

人家23歲寫的這部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喧鬧都市的魯迅,寂寞鄉村的朱安,《朱安傳》控訴的不是他
真正好的科幻應成為科技發展的指路明燈,這也是我不寫《三體》書評的原因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