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西莫·羅伊:超越絕美之城,反觀建築設計的社會職能

馬西莫·羅伊:超越絕美之城,反觀建築設計的社會職能

大地回春,一切都迎著朝氣慢慢蘇醒。2018年3月1日,第二屆義大利設計日如期而至,一項以別具一格、充滿創意而領銜於世界設計圈的義大利設計繼去年掀起可觀的影響力後,在全世界100個地區繼續推廣。「破碎的自然」是今年設計日的主題,旨在集中討論設計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係。下午2時,擔任北京地區義大利設計日設計大使的建築師馬西莫·羅伊(Massimo Roj)來到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引領聽眾思考建築、美學和藝術之間的關係,分享了豐富的建築設計案例,特別探討了建築師面對整個社會以及自身的生活工作環境時的責任追求。

本次出席講座的嘉賓有義大利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孟斐璇,義大利建築師、主講人馬西莫·羅伊,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副館長王春辰,設計學院教授費俊等。王春辰教授擔任本次講座主持,他首先對義大利駐華大使館對活動的支持表示了感謝,也十分歡迎建築師馬西莫·羅伊的到來。張子康館長在發言中提到,義大利設計的新穎理念、對可持續發展的探討是十分值得關注的,也期待未來雙方在傳統文化、當代文化等多個方面展開更多的合作。文化參贊孟斐璇表示,「很榮幸能夠與中國最有權威的美術院校合作」,並希望大家通過義大利設計日對義大利文化有更多的知曉。

義大利駐華大使館 文化參贊 孟斐璇

義大利建築師、主講人 馬西莫·羅伊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 張子康

主持人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 王春辰

「意式創意」的全球推廣

義大利設計滲透在文化、藝術、哲學等各個領域中,是義大利社會及其變革與發展的一面鏡子。文化參贊孟斐璇也藉此機會特別介紹了這一盛會的故事,義大利設計日(Italian Design Day)由義大利外交與國際合作部發起,聯合義大利文化遺產活動與旅遊部以及行業內主要公共和私人機構共同舉辦,將設計作為其「意式生活」推廣工作的中心任務,旨在通過一系列跨領域的宣傳活動推廣義大利文化和製造體系。2018年的主題為「設計與可持續性的關係」,在這一天,義大利的100位設計師、藝術家、建築師、媒體人擔任「設計大使」在全球100個地區圍繞主題進行分享。而有關「可持續發展」的主題,也一直是中國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

2018年義大利設計日(Italian Design Day)活動海報

義大利有著極強的製造力,他們的設計力量融合創意、美感、功能、質量、材料等元素而引領時代、備受追捧。主講人羅伊先生是義大利的知名建築師、城市規劃師、空間規劃,也是一位重點關注重建項目的義大利設計師。羅伊先生希望通過他的角度為我們解讀義大利的建築設計的故事,讓我們通過他和團隊在建築設計、城市規劃方面的經驗了解義大利的建築文化和作為建築師的社會職責。

羅伊團隊在中國漫江灣的總體規劃設計效果

建築是巨型雕塑,人們穿行其間

羅伊先生首先簡單介紹了自己的創作團隊波捷特(Progetto CMR),並以布魯諾·澤維的理論開啟了講座。澤維把建築比作「一個挖掘出來的大雕塑,人類在其內部穿行」。羅伊先生在一系列理論詮釋引導下提出思考,並以問答式交流展開了講座,這些問題值得每一位建築設計師思考,例如「建築是否屬於藝術?」「建築包含哪些美學價值?」「建築如何操控空間?」「建築師的社會責任是什麼?」等等。

講座現場

「多生態,少利己(Less ego,More eco)」是羅伊團隊的宗旨,他以設計實踐的角度嘗試分析一些圈內乃至社會討論的熱點,同時給出了不同角度來闡述建築設計與可持續之間保持緊密聯繫的關鍵:建築的精華不僅僅在於它的美學外觀、更在於它跨越時間亘古不變的存在;項目不僅是某種風格的表達,外在形態同項目內在的功能實質更是緊密相連;建築設計要滿足一個地方的需求,要妥善處理和解決建築同自然以及人文社會的關係。建築必須以人為主,然後綜合社會文化、經濟、生態等全方位要素去實現可持續。

皮瑞里大廈(Pirelli Tower)

義大利建築師吉奧·龐蒂(Gio Ponti)

義大利奧利維蒂威尼斯商店(Negozio Olivetti)

卡羅·斯卡帕(Carlo Scarpa),傳統材料結合珍貴材料設計細節

義大利有著眾多經典的建築物集群,在講座中羅伊先生也分析了一些特徵和設計手法,如他說言,建築物本身的外立面和外形就是它擁有的結構和服飾,同人一起都會跟隨時間的推移和城市的發展而改變。一個建築應該成為醒目的標識,例如作為歐洲最早的摩天大樓之一、由著名建築師吉奧·龐蒂(Gio Ponti)操刀的皮瑞里大廈(Pirelli Tower)就具有強力的建築標誌性特徵,如今依舊是現代建築師的靈感典範。採用動態外立面的線條能夠打破外立面的枯燥感和固定性,使用傳統材料例如水泥、木材與珍貴材料如黃金等結合起來會提升品質感,卡羅·斯卡帕(Carlo Scarpa)的作品奧利維蒂威尼斯商店(Negozio Olivetti)中的一個建築細節就是該設計手法的一個例證。

崇尚傳統經典,立足現代設計

「建築師的社會責任」是羅伊先生講座分享的另一個重要話題。面對舊建築空間改造,他表示,滿足空間需要、對空間的需求進行改善,為人的生活品質帶來改善是建築師的基本責任。所有的一切都必須尊重歷史文化,也要用創新和當代的方式進行新的塑造,換句話說,設計需要保留項目的本源,用更尊重歷史的方式重新詮釋。

羅伊先生「標識(The Sign)」建築設計手稿

米蘭西南角廢舊工業園翻新設計項目效果

羅伊團隊在義大利米蘭西南角廢舊工業園進行的翻新改造設計項目就是他提出這些建築思考的一個實踐。他樂於採用鉛筆進行草圖勾畫,「用筆畫出來的圖案更具備藝術感」。「標識(The Sign)」是這個翻新建築設計的核心,源自貫穿於辦公樓和酒店、廣場之間的巨型燈光帶所形成的空間感染力。在這個項目中,三個關鍵點展示了「意式創新」:象徵聚集性、交流性的「廣場」、拔地而起的「綠色資源」和「共享型新科技」,建築的開放性和通透性在現代設計模式下應運而生,一方面,適用於各種不同企業的靈活空間處理構築了人們新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從環境新能源到經濟新能源的統一展現了一體化的設計可持續。

中國漫江灣的總體規劃設計效果

另一個案例是羅伊團隊為一座坐落於中國東北原始森林的旅遊小鎮漫江灣的總體規劃。客戶的原本要求是要在林中拔起三座招待用途的塔樓,但按羅伊的說法,「在一片自然森林之中構築三座摩天大樓是『毫無意義』的」,他們提出了分散式整體規劃方案,基於樹葉狀形狀的選地,因地制宜地選用了葉脈疏導模式,即圍繞中部的核心廣場進行線條式設計。這種處理模式為在快節奏生活的人群提供了慢生活享受的環境,將建築設施能耗降到最低,在自然森林中將能源與環境的可持續以符合現代生活理念的方式展現出來。

中國漫江灣的總體規劃設計-局部

講座最後,羅伊回答了自我擬題:建築可以歸為藝術,但被認為是一種與社會有著密切聯繫的形式之一。面對觀眾提出的對中國城市翻修復建的問題建議中,他表示,正像「遵從米蘭傳統,使城市肌理的一部分回歸社區」那樣,在建築翻新設計中,不應一味地追求復古建築,而是必須以符合當代人生活的角度來進行創新。而羅伊在講座最後敞開心扉的語句更是顯露了義大利設計師身上浪漫而又充滿詩意的人文情懷,或許這更有助於我們去了解義大利設計,他說:「去到不同的地方,能夠看到不同風格的建築、遇到不同的人,品味不同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文丨張譯之

現場圖丨胡思辰

作品圖片來自建築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央美院藝訊網 的精彩文章:

彼得·蓋勒森:西方當代紙雕大師的「白色世界」
毫不遜色的小眾雕塑:「在塔中——安妮·特魯伊特」亮相美國國家美術館

TAG:中央美院藝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