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努爾哈赤對明朝宣戰的七大恨到底有幾條真恨,有幾條是來湊數的

努爾哈赤對明朝宣戰的七大恨到底有幾條真恨,有幾條是來湊數的

羽翼豐滿的努爾哈赤,終於將劍鋒指向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起兵之前的「七大 恨」背後,努爾哈赤隱藏了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天命三年(1618年)正月十六日清晨,晨曦欲吐,紅日未升,一輪圓月仍懸於西天。

有青黃二色氣,直貫月中。此光約寬二尺,月之上約長三丈,月之下約丈余。帝 (指努爾哈赤)見之謂諸王臣曰:「汝等勿疑,吾意己決,今歲必征大明國。」

由於《清太祖武皇帝實錄》相對於後世康雍乾年間所修訂的《清太祖高皇帝實錄》 更早,所以一向被史學界尊為對努爾哈赤生平的最具權威性的記述。不過從前面這一 段文字來看,卻頗有些傳奇色彩。當然,這很好解釋:日月同輝並不是罕見的現象, 在某些特定的大氣環境下,日月同輝確實可能會導致月中「青黃二色氣」的自然景觀, 這不過是太陽光的折射罷了。而努爾哈赤正可借題發揮,表述自己征討朱明王朝的決 心,且以天命之由來堵住反對者的嘴。

努爾哈赤覬覦大明江山由來已久。早在其祖、父為遼軍「誤殺」之後,努爾哈赤 便心懷復仇之意,不過其時能力有限,也無法公開與明王朝決裂,只能在遼東地區祭 起戰旗,一步步地統一遼東,壯大實力。如今,整個滿洲已經被納入愛新覺羅氏的麾 下,而朱明王朝那邊卻已是夕陽落日,還有什麼理由讓人繼續向明王朝納貢稱臣呢?

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挑起後金與大明王朝之間戰爭的一個光明正大的借口。

"朕與大明國成釁,有七大惱恨,此外小忿難枚舉矣。今欲征大明。」(這個就是努爾哈赤在天命三年二月提出來的理由,也就 是後人所稱的"七大恨」。

是年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正式以「七大恨」告天:

吾父祖於大明禁邊,寸土不擾,一草不折,秋毫未犯,彼無故生事於邊外,殺吾父祖,此其一也。

雖有祖父之仇,尚欲修和好,曾立石 碑盟曰:大明與滿洲皆勿越禁邊,敢有越者,見之即殺,若見而不殺,塊及於不殺 之人。如此盟言,大明背之,反令兵出邊 衛夜黑,此其二也。

自清河之南,江岸之北,大明人每年 竊出邊,入吾地侵奪,我以盟言殺其出邊 之人,彼負前盟,責以擅殺,拘我往謁都 堂使者?綱孤里、方吉納二人,逼令吾獻十 人於邊上殺之,此其三也。

遣兵出邊為夜黑(即葉赫)防禦,致 使我已聘之女轉嫁蒙古,此其四也。

將吾世守禁邊之權哈即柴河、山七拉 即三岔、法納哈即撫安三堡耕種田穀,不 容收穫,遣兵逐之,此其五也。

邊外夜黑,是獲罪於天之國,乃偏聽 其言,遣人責備,書種種不善之語辱我, 努爾哈赤像此其六也。

哈達助夜黑侵我二次,吾返兵征之,哈達遂聲我有,此天與之也。大明又助哈達, 逼令返國,後夜黑將吾所釋之哈達擄掠數次。夫天下之國互相征伐,合天心者勝而存, 逆天意者敗而亡。死於鋒刃者使更生,既得之人畜令每返,此理果有之乎?天降大國 之君,宜為天下共主,豈獨吾一身之主?先因糊籠部華言諸部會兵侵我,我始興兵, 因合天意,天遂厭糊籠而佑我也。大明助天罪之夜黑,如逆天然,以是為非,以非為 是,妄為剖斷,此其七也^凌辱至極,實難容忍,故以此七恨興兵。

與任何一場「師出有名」的戰爭一樣,每位征討者都是搜羅罪狀、尋找借口的高手。 「七大恨」中,除去「殺我父祖」的血海深仇外,努爾哈赤又把「葉赫老女」這件過 時的政治工具搬了出來,將「援助葉赫,致使我已聘之女轉嫁蒙古」列為七大恨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濛歷史堂 的精彩文章:

孫策為什麼非要殺死於吉?
溥儀曾經在清西陵選擇一個墓地,但最後遵照他的遺囑按照公民下葬

TAG:迷濛歷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