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達爾文的兒子提出太平洋是月球分離留下的,其它大洋後來形成的

達爾文的兒子提出太平洋是月球分離留下的,其它大洋後來形成的

半個多世紀前,英國天文學家小達爾文(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的兒 子)以及其他一些學者曾經提出,地球上最大的窪地——太平洋洋盆是 月球甩離地球後留下的痕迹。理由是,其他大洋底部,在玄武岩上覆蓋 了一層較輕的花崗岩,而太平洋底部則缺失這層花崗岩。太平洋的花 崗岩岩層到哪裡去了呢?很顯然,它隨月球一起被拋出去了。前蘇聯 發射宇宙火箭飛到月球周圍進行觀測,查明月球沒有顯著的磁場,給這 種觀點以有力的支持。但是,當人類登上月球後,才發現月球上的岩石 並非都是花崗岩類,這樣一來,太平洋洋盆起源於月球飛出的說法也就 不能成立了。

科學計算表明,大陸的平均髙度約800米,大洋平均深約3800米, 兩者相差4600米。地球科學家告訴我們,海陸的區分並不是地球表面 偶然的起伏不平,而是由地殼組成的根本差異所決定的。陸殼質輕而 浮起,洋殼質重而陷落。所以,要解開大洋盆地形成之謎,必然要涉及 洋殼的形成和演化問題。

一些學者認為,構成洋盆的洋殼早在地球形成初期就已經形成了, 大陸則是後來形成並逐漸增生擴大的,現代各大洋盆地便是大陸增長 以後原始大洋的殘留部分。但是也有一些學者對此不表贊同。奧地利

著名學者修斯在大約一百年前就已經斷言,中生代中期前曾經存在岡 瓦納超級大陸。後來大陸漂移說的創始人魏格納進一步認為全球所有 大陸都曾相互連接,構成統一的聯合古陸。這就是說,在中生代以前 (大約2億年前,這在地質歷史上是相當年輕的時代),大西洋和印度洋 均不存在,它們都是後來新生的大洋。本世紀60年代以來的深海鑽探 工作,也證明洋殼確實不老於中生代。可見,構成洋盆底部的地殼並非 形成於地球生成的初期,我們目前所見的洋殼的年齡不超過地球年齡 的 1/20。

那麼,新洋盆是如何誕生的呢?前蘇聯學者別洛烏索夫等提出了 陸殼基性岩化或大洋化的觀點。他們認為,中生代以前全球都被大陸 地殼所覆蓋,當時還不存在大洋盆地。中生代初,地幔玄武岩漿大規模 噴溢,部分陸塊沉人地幔,沉陷之處便形成了洋盆。但是,輕的陸殼地 塊如何能沉入地幔之中,這顯然與物理學基本原理相抵觸。中生代以 來隨著洋盆的誕生,巨量的海水又是從哪兒突然跑出來的,這也是大洋 化說所難以回答的。

本世紀60年代興起的海底擴張和板塊構造說認為,2億多年前全 球只是一個大陸(聯合古陸)和一個大洋(古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是聯合古陸破裂解體的產物。中生代期間,原先連在一起的美洲與歐 洲、美洲之間出現了一道長長的裂口,形成新大洋的胚胎。地慢物質沿 這道裂口湧出,冷凝成新的洋殼。咆哮著的海水從古太平洋湧進新生 大洋中,形成頗似今日非洲與阿拉伯半島之間的紅海的景象。隨著新 洋殼不斷形成,老洋殼被推向兩邊,洋盆不斷變寬,美洲與歐洲、非洲也 就相互分離而各奔前程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就是這樣從無到有、從小 到大逐漸成長起來的。根據深海鑽探得出的洋殼的年齡,可以確定北 大西洋洋盆約形成於1.7億年以來,南大西洋和印度洋洋盆大約形成 於1.3億年以來,北冰洋的幾個洋盆則可能形成於1億多年以來。

比較困難的是如何解釋太平洋洋盆的起源問題。現代太平洋的前 身,是圍繞聯合古陸的古太平洋。2億多年前這個地球上統一大洋的 面積比現代太平洋大得多。當大西洋和印度洋擴張增大,美洲和歐亞 大陸等向太平洋方向漂移時,太平洋的面積就逐漸縮小了。太平洋四

周的海溝便是周圍大陸掩覆太平洋的中脊,新洋殼也在不斷生長和擴 張。太平洋洋殼一邊在生長擴張,一邊在俯衝消亡,猶如一條傳送帶, 不斷地更新。同時,洋底生的少,滅的多,洋殼的俯衝總量超過了生長 總量,洋盆逐漸萎縮。我們可以將大西洋和印度洋比擬為兩隻新臉盆; 太平洋則是一隻換過底的舊臉盆,這個大洋洋盆是古老的,卻有著一個 年輕的洋底。那麼,古太平洋的歷史究竟可以追溯到什麼時候,它是怎 樣誕生的,直到今天依然是個難解的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大探秘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恐龍可以長到幾頓幾十噸,而現生的陸地動物達到不了這重量
5.6億年前的神秘「蟲草」到底是什麼生物,被稱為「八臂仙母蟲」

TAG:地球大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