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總被大做文章的它從哪來?emoji的起源和歷史

總被大做文章的它從哪來?emoji的起源和歷史

轉載自 泡泡網

emoji近些年不斷地成為熱點。比如三星Galaxy S9/S9+的AR Emoji、蘋果iPhone X的Animoji和原生安卓8.0的芝士漢堡emoji風波等。那麼Emoji到底是什麼?是誰發明的?經歷過哪些演變和發展?本文將會為你一一解答。

emoji是什麼

emoji就是被廣泛應用於互聯網上的表情,或「意符」。意符為傳達某種意思或信息的圖像和符號。最為人熟知的意符就是古時候的象形文字。emoji也一樣,只不過表達形式是圖片,美學風格更加現代化、互聯網化而已。

emoji的起源

1999年,當時還在日本無線運營商NTT DoCoMo工作的栗田穣崇(Shigetaka Kurita)設計並創造了emoji。

emoji發明者栗田穣崇

Emoji這個詞來源於日語里的「絵文字」。「絵」對應「e」,「文字」對應「moji」。Emoji的設計初衷之一是用盡量簡單的「符號」表達更多的意思,增加信息獲取的便利性和趣味性。

栗田穣崇設計的最初的176個emoji,emoji的設計靈感源於天氣預報圖標、漢字、漫畫和路標等。最初的emoji有176個,都是12 x 12像素的圖片。

風靡日本

1999年Emoji誕生後,立刻被日本各大科技公司注意到。包括三大運營商NTT DoCoMo、J-Phone (現在的軟銀)和AU。運營商開始把emoji加入自己的簡訊業務中,很快便橫掃了全日本。

索尼的emoji大電影

但為了打擊競爭對手,各大運營商都使用自己的emoji標準。這導致了不同運營商的手機無法正常顯示對方手機發的emoji。現如今這種狀況已經基本得到解決,但日本還是沒有把emoji統一化。

標準統一、傳遍全球

蘋果是emoji傳遍全球的最大功臣。為了把iPhone打入日本市場,蘋果決定在iOS 2.2中加入日本消費者的最愛emoji。那時的iOS emoji只在日本地區可用。

最初栗田穣崇設計的emoji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圖片源於moma.org)

但「好景不長」,北美的iOS 2.2用戶發現了隱藏在系統中的emoji。之後emoji很快流行了起來。這種現象得到了蘋果和其它科技公司的注意。

街頭藝術家Kid Hazo創造的立體Emoji

2007年,谷歌向維護不同平台和語言符號文字標椎化的統一碼聯盟(Unicode Consortium)發起提議,希望統一碼聯盟能出面標準化emoji。很快,其它公司比如蘋果也支持了該提議。

雖然不屬於emoji,但滑稽在國內網路更加流行

2010年,統一碼聯盟接受了提議,正式把emoji納入了自己的標準之中。2011年,蘋果正式在iOS 5中加入了emoji。2013年,谷歌的安卓也加入了emoji。至此,壟斷智能手機市場的兩大操作系統都具備了emoji。這也標誌著emoji的全面拓張。

問題風波

風靡全球之後,emoji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不少emoji的設計都有意或無意地涉及到了政治、人種、性別和暴力等敏感問題。

從iOS 10開始,蘋果把手槍emoji改成了滋水槍

比如之前emoji裡面的人都是白皮膚、職業類emoji的人物都是男性、某些地區的文化產物被emoji忽視。再或者是「步槍」和「手槍」emoji被刪除和修改的事件。不過幸運的是,這些問題都逐漸得到了解決。

演化與創新

每年統一碼聯盟都會擴充emoji「詞庫」。任何人都可以設計emoji並提交給統一碼聯盟。之後統一碼聯盟會把新設計交給emoji委員會,進行投票表決。通過的設計就會被加入「詞庫」。

蘋果的Animoji

三星的AR Emoji(圖片源於samsung.com)

除了擴充emoji「詞庫」,emoji也開始嘗試與時俱進。三星的AR Emoji和蘋果的Animoji就是emoji遇上AR和AI這些最新技術的產物。目前這兩種「動態emoji」的「詞庫」還十分有限,預計未來會越來越豐富。

結語

如今的emoji「辭彙量」越來越大,能表達的意思越來越多。各大平台和APP的emoji設計風格也越來越統一化。這使emoji成了不折不扣的互聯網時代全球通用語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灣 的精彩文章:

三星、Intel再戰SSD市場
SSD終極橫測成績匯總表

TAG:極客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