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馮小剛委員:中國電影缺一個自己的「藍翔」

馮小剛委員:中國電影缺一個自己的「藍翔」

南海網專題:築夢新時代——南海網全媒體聚焦2018年全國兩會

全國政協委員、導演馮小剛

馮小剛導演已經第三次連任全國政協委員,在本次兩會上,他最關注的是加大國家對青年電影人才的扶植力度,他建議政府相關部門通過加大資金投入、擴大對外交流等方式,為中國電影產業未來的發展培養多工種的專業化人才。

馮小剛是第一屆中國電影「青蔥計劃」的主席。由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發起並主辦的「青蔥計劃」,是一個對優秀青年電影導演進行挖掘、孵化、選拔和培養的大型人才扶持平台。該計劃以淘汰制的方式進行選拔,最終入圍的10位年輕人將獲得知名導演的扶持,後者還將以監製身份幫助其完成大電影。賈樟柯、張藝謀也曾在馮小剛之後任「青蔥計劃」主席,黃建新、田壯壯、張一白、徐崢、方雋等電影人都曾參與該計劃。

「『青蔥計劃』已經辦了3年,我們從這些年輕電影人中發現了一些好的導演苗子。」馮小剛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每年撥款1000萬元支持「青蔥計劃」,也就是每部電影可以獲得100萬元的政府支持,但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電影製作水平的提高,這筆資金顯然已經不夠。

「我覺得政府對這個項目的投入可以多一些。在國內上映的每部影片都會從票房中抽取5%用於繳納電影專項資金,2017年中國電影總票房是559億元,也就是說專項資金收入有28億元。專項資金過去是用於產業管理和補貼農村電影放映的,現在市場規模大了,這筆收入多了,我覺得也可以從中拿出一部分來扶持青年導演成長。」

他說,如果每年能從電影專項資金拿1億元用於「青蔥計劃」,再加上一些社會資金的資助,青年導演的創作可能就會有更大空間,中國電影也就能發現更多好的導演苗子。「我們這些導演都可以為他們站台,別讓這些年輕人的好作品上映的時候無聲無息。」

馮小剛說,如果每年能發現兩三個青年導演苗子,10年後,中國就擁有三四十人的導演主力軍了。

「現在,寧浩、徐崢、陳思誠、烏爾善、田羽生這些導演,其實也都四十來歲了,到2035年,他們都六十來歲了,而我已經77歲了。」他笑言,「現在有作為的這批導演到時候就邊緣化了,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社會的進步。所以必須從現在開始,國家出錢,用電影導演協會的眼光去發現一些苗子,然後把他們扶植出來。」

另外,馮小剛還關注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每年都會組織幾批中青年導演到好萊塢大公司學習,吳京、薛曉璐、大鵬、韓延、徐崢等如今在電影市場上頗具號召力的導演都曾參加。在與這些導演的交流中,馮小剛了解到,他們在好萊塢學習的並不是創作,因為創作本身是很主觀的東西,他們在那裡學習的是好萊塢的製片流程和規則。「他們的製片怎麼做預算、怎麼控制管理資金,怎麼用科學體系管理生產,他們有什麼樣的先進電影製作手段……每批導演去學習十幾天,回來都覺得收穫很大。這種學習對他們的幫助是很實際的。」

馮小剛建議應擴大中美電影人交流計劃的人員範疇,讓去的人更多一些,覆蓋的崗位更全面一些。「不僅是導演,其他基礎工種的工作人員也應該參加學習和交流。我曾經說過,中國電影缺一個自己的『藍翔』。現在國內的化服道等很多部門的發展水平限制了整個中國電影的發展,根本在於他們得不到好的專業培訓。」

他在拍攝中發現,韓國的年輕電影人到好萊塢當學徒的時間周期很長,「他們一去就是兩年,再回國開辦自己的公司,政府給予一定的資助,好萊塢的技術手段他們全都掌握。這些技術靠我們坐在這兒想是想不出來的。如果我們能組織十個、二十個人去學這些技術,他們回來就可能帶動上百人,進而提高整個中國電影的工業水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海網 的精彩文章:

印尼證交所大樓部分建築物垮塌致數十人受傷
西媒:中國科技飛速發展改變年輕人生活 更環保更健康

TAG:南海網 |